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4-03-21 21:46金元浦
前线 2014年3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公民服务

金元浦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了清晰而具体的部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民族国家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现代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力,吸引社会广泛参与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保护国家民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保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内容。它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目的,是满足广大公民对公共文化权益的普遍需求,提高民生文化福利水平,加强全民人文精神培育;其重要特征是非营利、公益性。所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首要原则是要坚持公益公利,公平公正,公众参与,普惠于民。公平公正是现代文明社会基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人权的确认而坚持的重要价值理念。它强调公民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平等权”。

基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尊重、维护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族别的公民的文化权益和文化需求,坚持普遍参与,多样发展的原则;并特别关注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保护他们的文化权益不受侵害。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现阶段的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文艺精品创作服务、文化知识传授服务、文化传播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文化传承服务、农村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而其余部分则具有更多的实践性和功能性。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公民良好的文化修养,塑造文明开放的崭新国民形象,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安定团结、文化认同和各民族团结和谐具有重大作用。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可谓成效显著,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各级政府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社会化发展。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调整发展模式和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现。其实质,是从GDP 唯一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转变。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主要负责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对于超出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特殊的、高档的、流行的需求),公民可以通过文化市场获得。

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关节点,在发展产业经济与普惠人民大众、速度和效率、发展与公平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决定》为我们指出了新的方向。《决定》针对新形势、新变化和新需求作出了重要决策:要在全球市场的环境下大力发展市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同时要关注民生,利民惠民,以民为本,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二者辩证的对位性发展。一方面,它体现了我党审时度势,能够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发展态势作出战略选择;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当前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日益走向全球市场;另一方面,它又从我党的根本宗旨出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以公共投入和规划建设的方式,满足公民进入小康时代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这一对位性创举,是不同于美国、欧洲各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它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但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施以人为本、以均等化的方式保障每一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形式;是适应当代世界潮流,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的根本措施。总之,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文化竞争力的强大推动力量。

发展市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为我国公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不同档次的文化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公民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产业在市场化的发展中不断壮大,全面提升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累资金,培育文明,开拓道路。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协同和配套是文化全面发展的必要构成,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不是截然区隔的,而是相互支撑,交融互补,相需为用,共同发展的。二者不仅相反相成,又相辅相成。文化创意产业要为文化繁荣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要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和环境;文化创意产业要为消费者的更高、更特殊的需求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谭 丁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公民服务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