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脚站在了地头上

2014-03-21 22:15杜梅萍
前线 2014年3期
关键词:平谷上山村干部

杜梅萍

平谷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涉及群众利益问题日益增多,发展滞后的后进村在这一过程中矛盾更是不断深化。一批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干部回村任职,他们的脚站在地头上,为老百姓想困难、干实事。通过他们的努力,目前31个后进村中已有9个实现了转化。

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平谷镇岳各庄村位于平谷区西侧,地处城乡结合部。上世纪80年代,平谷镇岳各庄村曾是全国的先进村,农业发展与社队企业双丰收。但是80年代以后,由于思想滞后,没有抓住发展机遇,导致村经济衰败、土地流失。全村最初拥有土地5000亩,列入改造和区商业发展规划被征地3000余亩,征地后3000余人没工作、没地种、没钱花。加上管理落后,模式老旧,企业连年亏损,直到2010年还采用工分制管理模式。同时,村内资产管理不规范,债权债务不清晰,无故不交承包费、非法占地、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平谷区像岳各庄村这样的村不止一个,这些村大多人口众多、社情复杂、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实施旧村改造以来,村内需要安置人员多,原有村办企业又亏损严重,缺乏长远规划,土地一天天被征用,集体和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各种矛盾冲突加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干部形不成合力,群众对干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不负责任态度意见很大。

这是后进村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农村尤其是后进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村越穷,能人就越外流;而能人越外流,村里就越穷,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平谷区委从人才入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着手推行机关干部回村任职制度,2005年和2010年又根据实际情况先后两次出台正式文件,加大机关干部回村任职力度。

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行

目前,平谷全区共有143名机关事业干部志愿回村任职,已有55名同志先后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平谷区委组织部领导告诉记者,选派区镇机关干部回村任职是直面问题和锻炼干部的双赢之举。一些原来在机关工作并不十分出色的干部,回村后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快使村子的面貌有了明显改变。在村干部这个岗位上锻炼几年,可以迅速提高回村干部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更快地成熟起来。目前,他们不仅成为了村级干部中的骨干分子,而且,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处级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

如果没有强烈的党性观念、政治觉悟和事业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动力和责任感,回村干部就不会经得起长期干下去的考验。改革开放前,挂甲峪是个“荒山野岭鸟不栖,有女不嫁挂甲峪”的穷山村,1987年,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朝起就从镇机关回村任职;门楼中学原小学高级教师王树林,在1992年9月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东高村镇南宅庄户村。他们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一干就是20多年,这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相对原来农村党员书记队伍,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敢闯敢干,他们的回村任职优化了书记队伍结构;在区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能够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待村级工作,对上级的指示和各项政策把握较准;可以跳出农村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协调村两委关系,党员之间、群众之间关系时,有利于化解和缓和两委矛盾、干群矛盾、家族派性问题。相对于不是农村出来的机关干部,他们又都是在村里长大,并在村里生活或工作一段时间,有的原来就当过村干部,比较清楚乡村工作的特点,有一些具体思路、办法,有比较丰富的农村生活和工作经验,村级工作能力较强,能够比较冷静地处理村内各种较为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村民们说,他们接触面较广,视野开阔,既知村内,又知村外,思维敏捷,办法多,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

只有这样干才行

各种矛盾利益冲突加剧、社会秩序不稳定,干群关系不和谐、经济发展落后,这往往是后进村的普遍特点。怎么办?回村干部走进父老乡亲家中,在熟悉村情的基础上,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们规避了农村亲缘关系,在处理工作矛盾和解决村民纠纷上,从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对事对人公正公平;他们和原村干部不同,因原有职务保持不变,不拿村里工资补贴,不能因权利而滋生私心杂念,腰板挺得直,群众信得过。

这些下去的干部面对多年积累的难题,按村民们的话说,不是今儿一个政策明儿又一个政策,朝令夕改,而是坐在老百姓坑头上,聊家常、谈收成,话问题、谈办法,求得思想认识上一致后,再找准各自的突破口,从村里群众最容易接受、最困难的和最能够化解矛盾的事情做起,挑起重担,抓住机遇,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进了百姓的心间。

他们或是从民生问题入手,挑起重担。积极为群众出大力、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让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如修路打井、整改照明线路、翻建小学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王树林1992年回村任职后,办了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十个一工程”:一个老年餐桌、一个农家书屋、一个康复活动室、一个浴池、一个超市、一条硬化路、一个农家院、一个玫瑰特色果品产业、一个欧李专业合作社、一个金玫瑰志愿服务队。王树林从村民们身边的事情做起,如今,老人有人照顾了、路也好走了,甚至水改了、电扩容了,108亩的欧李经过育苗、种植、移栽,2013年终于进入了采摘季,2014年将达到上千亩,2016年将进入深加工阶段。农民们看到了他们书记的努力,更看到了越来越幸福的生活。以北京市实施山区开发水利富民为契机,张朝起上世纪90年代从镇机关回村任职,带领挂甲峪村百姓开展向穷山恶水开战的“十上山”劳动:致富道路修上山、水利蓄上山、优质大桃栽上山、畜牧养上山、科技文化跟上山、电信网络布上山、再生能源用上山、有机果品改上山、农民生态别墅建上山和旅游客人住上山。如今的挂甲峪村家家户户住上了生态“小别墅”,走上了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他们或是从比较棘手的难题或纠纷问题入手,敢于碰硬。原夏各庄镇派出所所长郭增深,担任王辛庄镇小辛寨村党支部书记后,了解群众真实诉求,与相关方面协商占地补偿款尽快到账问题,经过20多天努力平息了群众情绪。目前,不但妥善分发了占地补偿款,还设立了每周五干部义务劳动日,他们与村民在地头上共劳动,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马昌营镇党委委员任瑞祥到东双营村任支部书记后,克服各种困难,解决了诸如计划生育、上交教育基金、收缴个人积欠集体的各种款项等多道难题。原兴谷派出所干部张明星回到马坊镇河北村后,逐一排查村内不稳定因素,确权确利,清理非法占有,确立了集体土地承包费70%返还村民,30%用于集体再发展政策,并筹措资金解决了多年来未解决的电费积压问题。平谷区委农工委书记吴连江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就是缺少这样硬气的干部,干部越软,问题就越积越深,最后积重难返,回村干部做出了敢于碰硬的榜样。

他们或是抓住机遇谋发展,敢于创新。原区农业服务中心副处级干部刘玉贵,担任镇罗营镇东牛角峪村支部书记后,抓住了北京市实施既有农村住宅节能改造工程机遇,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并积极引进艾派克国际会议中心项目进行山场开发,借这两大举措,全村各项事业随之得以快速发展。平谷镇岳各庄村实施旧村改造以来,各种矛盾利益冲突加剧,社会形势相当不稳定。原平谷公安分局副局长王吉录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制定发展规划,抓住平谷城区西扩这一机遇,寻求自主开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间,制定每户村民可获得100平方米商铺租金收益等政策,农民享受到了城市化中土地增值收益,利益得到了保障,群众反映多年的土地拆迁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社会秩序稳定后,王吉录又加紧成立村办投资公司、建立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和实施大村社区化管理等,迅速扭转了村里的不利局面。经过努力,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干群关系和谐了,形成了全村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他们或是大力推进村级民主进程,敢于担当。王辛庄镇莲花潭村曾因水污染引发群体访,原任书记引咎辞职。区城管大队回村干部张宝旺带领全村,实施“一提四议两公开”等民主举措,建立村级电子台账,推行村级规范化管理,建设村级法制文化广场,清理违法建设,村里各项建设开始走向法制化建设轨道,得到村民信任。原峪口镇政府干部李学东回到南营村担任支部书记后,从规范村级民主制度、程序入手,上任后,将一个民主落后、法制不健全的乱村转变成为一个民主公开、干群和谐的稳定村。

猜你喜欢
平谷上山村干部
上山·下山
平谷大桃 筑牢品牌护城河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平谷区委组织部:开展“喜迎国庆70周年 志愿共建美丽平谷”志愿服务日活动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一二三 去上山
一张19588年的国务院公报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上山和下山
分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