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援疆教育培养 播种边疆未来发展

2014-03-21 22:23习伟
前线 2014年3期
关键词:和田援疆北京

习伟

在众多的援疆方式中,教育援疆并不是明星,但是,教育援疆却是意义最深远的一项援疆工作。据统计,2012年,南疆喀什、克州、和田三地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年。教育落后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根源之一。

2011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了新疆未就业大学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下简称“培养计划”)。计划实施三年,已经有4期共1529名学员在北京市属8所高校接受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目前,这项计划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除第四期50名学员在京学习外,剩余学员都已顺利结业返乡走上工作岗位。

首都师范大学是北京市实施培养计划的核心高校,是成建制接收和田学员最早和最多的高校,是唯一一个专门成立相应学院负责培训的高校,是北京教育援疆的缩影。

全方位教育,播种希望的种子

培养计划怎么搞?目标是什么?这是一项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工作。

林广成,现任京疆学院党总支书记。他坦言,这一批少数民族学员的教育培训同一般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培训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区别。

沈晓非,首都师范大学京疆学院综合办公室教师。他的总结言简意赅: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国家认同。他说,这是大家艰辛探索近3年的经验总结。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实施培养计划的首要目标。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核心在于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治区大学生培养办规定,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的学员必须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汉语等级考试(简称MHK)三级。

惠天罡,学院教学副院长,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他深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维吾尔族的意义。他说,学员们之所以没有就业机会,最主要的问题是汉语和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弱。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何谈保障和改善民生!

他说,为了让学员们尽快达标,学校贡献了能够贡献的一切,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寻求了一切能够帮助的力量。寒假期间,学校专门派出指导小组飞赴和田开展调研和指导备考工作,学校短信平台每天向学员发送短信督促复习。经多方协调,学校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配备了专职助教,设置了高度仿真的模拟考试,甚至联系考试委员会申请了临时考点。学员们经过学校动员也逐渐认识到了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掀起了学习和备考的高潮。

辛勤的付出结成累累硕果,第二期学员MHK考试通过率97.98%。第三期学员由刚来时候三分之二不能熟练掌握汉语,到95.17%通过MHK考试。绝大多数学员实现五证齐全结业(教育学合格证书、心理学合格证书、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证书、汉语言培训证书、MHK三级考试合格证书)。

此外,北京市属8所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分别对不同岗位学员进行了医疗、卫生、财会、警务、国土资源等方面的培训。学员返乡上岗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目标。

南疆地区相对封闭,怎样通过环境促进观念的转变,首先体现在驻地的选择上。为了让学员尽快适应北京、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学习气氛当中,学校选定有大批汉族本科生就读的良乡校区。少数民族学员在大学校园里被先进的思想文化包围,自然会逐渐融入其中,从而实现自身观念的转变。

这一点,古丽胡玛·艾则孜和阿达莱提·阿卜杜热合曼感受最为深刻。她们作为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优秀的学员代表,被选拔成为《京疆学院学习报》的编辑和记者。她们坦言,刚到北京时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无所事事的观念。经过一年的学习和锻炼,她们已经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采访和写作。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阿达莱提说,社会不允许总犯错误,不允许情绪化,不允许没有集体意识,这些都是多做事后才明白的道理。

张彩新,和田地委党校副校长、和田地区未就业大学生赴北京培训总领队。他总结学员的综合素质的变化时说,大部分学员离校多年,学习习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学员的秩序感、纪律感、集体观念显著增强。

国家认同是实施培养计划的深层次目标。

国家认同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定义。加强“四个认同”(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员的国家认同,其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远超前两个目标。

王新明是第三期学员领队,在和田基层工作16个年头。他说,实施培养计划就是意识形态争夺战,绝不能后退半步。组织学员到伟大祖国首都,让他们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感受内地人民的热情接待,将所见所闻带回家乡,发挥种子效应,成为自觉践行民族团结的积极分子。

学院组织学员到北京中小学校听课观摩,感受北京现代化的教育;组织学员到名胜古迹参观,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组织学员赴工厂企业参观,感受先进技术;组织学员鉴赏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者采访时正赶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毛猴”的制作课,和同学员们一起跟随“北京毛猴”传人学习制作“北京毛猴”。

张彩新感慨道,学员从对内地完全陌生,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淡薄,到认可现代文明,认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认可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逐步认可党的领导。如果这些学员返乡后再碰到“三股势力”的反动宣传,他们起码不会盲从,会认真思考,会拿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和妖魔化的宣传作对比,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互助成长”,融合创新始终都是进行时

“1+1互助成长”,是京疆学院成立时提出的培养教育理念。

汉族老师和少数民族学员相处确实很难,更何况学员们在家闲居已久,纪律意识、秩序意识相对较弱,思想保守,进取精神不强。惠天罡说,在这种情况下,要首先注意尊重和培养感情。这是他在第一期教学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2012年古尔邦节,按照培养计划规定,不允许放假。授课过程中,惠天罡发现学员们情绪不高,遂精简课时,随堂庆祝节日。结果,既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庆祝了节日,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相互间的信任,一举三得。惠天罡总结说,在教学和相处中要注意在细节上尊重少数民族同胞,尤其是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怎样对少数民族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惠天罡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对少数民族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一些看似无关的方面,通过励志教育、心理疏导、榜样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受教育者自己观摩、自己感觉、自己思考,最后自觉选择接受教育。

有一名学员违反纪律,不思进取。惠天罡同他谈话时提醒他,培训不仅是为个人,更是为集体、为和田、为新疆;无视集体会影响全班的情绪,受处分、丢掉岗位,进而影响全家的幸福。惠天罡抓住该学员家里只有他一个男孩的事实,鼓励他应该努力挑起重担,而不是虚度光阴。经过促膝长谈,该学员幡然悔悟,表示一定改正错误。此后,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援疆教育工作者都发现,大道理一开始用处并不大,学员们理解不了,刻意的、反复的、机械式的宣传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抵触。从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奋斗和家庭幸福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发挥榜样作用是援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武器。沈晓非说,在京疆学院,榜样教育最好的例子就是校党委书记张雪。她很少讲大道理,而是自己主动去做,用自己当例子、当教材,让学员们看到什么是好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一点,不仅让京疆学院全体工作人员深刻感受到什么才是援疆工作的标杆,更让和田学员和随队工作人员个个敬佩。负责党建工作的马洁说,有的学员积极分子在谈入党动机时直言不讳,就是“要做‘雪妈妈式的共产党员”。

学员们在京疆学院培训接受双重管理,教学上主要接受北京市委托首师大管理,日常生活上主要接受自治区委托和田培养办管理。能否实现培养目标,北京援疆团队和和田管理团队的合作至关重要,这也是“1+1互助成长”的重中之重。

沈晓非说,和田团队对学员的了解胜过北京团队,但由于不是专业教育人员,很难处理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北京团队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经验丰富,但对新疆问题、民族和宗教问题、学员和随队工作人员情况了解不深,工作开展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

最重要的是两个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各自演好各自的角色,同时加强了解沟通,促进观念融合,实现共同成长,林广成在接受采访时说。

王新明对这一点感受非常深刻。

他说,在和田基层多年,由于各种原因,工作中不善于运用人性化的工作方法。有个别学员屡次违反培养纪律和学校规定,按照纪律应予以开除并送回原籍。和田团队坚持要求执行纪律,但学校不同意这样做。后来他才想明白,国家培养这些青年,从根本上讲是给他们重新走上社会的机会和能力。处理人很简单,但是,简单处理并不等于解决这个矛盾,这个人依然存在,依然没有工作,依然是“三股势力”蛊惑和利用的重点对象。

这就是“1+1互助成长”的真谛所在,需要的就是那个“结合点”,林广成总结说,北京方面的教育经验和和田方面的管理经验相融合,北京的包容厚德和新疆热情奔放相融合。大家遇到的都是以往从未经历过的工作甚至复杂局面。只有互相信任、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不懈探索,才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2013年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新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俞正声来到京疆学院,亲切看望了全体学员和援疆工作人员,高度肯定了北京教育援疆工作成绩。

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中央正在对培养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计划组建数个大型援疆培训基地;北京市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办公室正在积极筹划京疆学院在和田设立分院,建立援疆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1+1互助成长”始终都是进行时。

两年,是每一期学员在北京培训的时间;三年,是北京启动培养计划至今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间;永远,是张雪在第三期学员结业典礼时对学员们的承诺——“母校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永远在一起,这也是北京和中央援疆工作精神的本质。和田和北京心心相依,内地和边疆血肉相连,汉族和少数民族永不分离。

猜你喜欢
和田援疆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援疆的夜晚
北京,北京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