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

2014-03-21 22:25李少陵
前线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工群众物流转型

李少陵

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真正理解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才能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正确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回顾京粮物流公司发展历程,十年拼搏发展路,群众路线做依托。作为京粮集团“一链两翼多园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成员,2002年按照“新企业、新机制、高起点、开放式、市场化”组建而成,10年间,以集团战略为引领,汇聚干部群众智慧,开拓进取,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传统粮食储运企业成功转型到商贸运营服务企业,经历了三次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粮食企业独特的经营发展之路。10年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0倍,利润增长了10倍,职工收入增长翻了一番。公司党委在2008年被北京市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被市国资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多次获得集团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应该说企业转型的决策顺应了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顺应了京粮集团发展战略,同时转型的实践也进一步证明决策契合了职工群众的意愿,发展依靠了职工群众的力量,成果得到了职工群众分享。

第一次转变,是以市场化为核心,实现从粮库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京粮物流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市西郊粮食仓库,当时面临的是冗员多、存粮少、亏损严重的严峻局面,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集团所属各单位开展了解放思想、推进仓储产业化大讨论,公司干部职工经过激烈讨论提出了企业要“先生存,后发展”,走“仓储产业化”发展之路,根据大讨论中大多数人的建议,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率先成立了集团系统第一家物流公司“达顺物流公司”。2002年,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新企业、新机制、高起点、开放式、市场化”的创建原则成立了京粮物流公司。随着公司在完成2.7亿斤储备粮转移工作后,面对一下子空空如也、安静下来的仓库,面对企业向何处走的迷茫,公司领导班子提出依托西郊粮库仓储资源,向市场要效益的积极尝试,通过全员培训、全员总动员,通过开展仓库加配送物流业务,抓新业务模式的建立,具有了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

正当全体干部员工满心喜悦地迎来企业发展的春天、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迎来了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危机。2003年4月,北京的“非典”疫情迅速爆发、肆虐,无法正常开展业务,严重影响了公司发展,生存再次成为企业面对的头等大事。公司领导班子提出“企业发展依靠群众、解决困难发动群众”,实行全员市场开发策略,使公司成功度过初创期。在9个月的攻坚战中,公司共开发客户38家,涉足家电、通讯、汽车、服装、快速消费品等9个行业的物流业务,使仓储资源使用率达到100%,当年实现利润120万元。第一次转变,从业务上讲最重要的标志是从依靠政策性补贴收入转型为向市场要收入,贯穿企业转型的核心就是“市场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依靠的就是公司的职工群众,领导班子始终坚持“问计于员工,问策于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党的群众路线”为第一次转变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氛围;同时,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党员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经营,投身企业转型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职工群众成为市场化成功转型的主体,为我们树立起后续发展的信心,奠定公司未来发展的根本和基石。

第二次转变,以传承和创新为核心,实现从单一物流向多元化、综合物流的转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公司出色完成了奥运布草运输服务任务,受到了相关部门的表彰,为公司争得了荣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快乐是短暂的,奥运会过后接踵而来的是政策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由于受到交通政策的较大影响,田村本部业务发展受到限制,业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时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物流需求下降,物流成本的不断增加,加剧了物流行业的无序竞争,作为主业的公司物流业务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公司发展。面对发展难题,公司通过开展物流企业交流、领导班子研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寻求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之法。征求到“以现代物流理念‘产业链创造价值为基础,延伸物流产业链长度”的建议,打开了企业发展新思路。公司本部全面开展了客户升级,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将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大中电器外移,打造物流园区式服务平台和运作平台,开发新的物流业务,引入高附加值、精益型客户,大幅提高自有资源的赢利能力,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提出的分销物流一体化业务模式得到推进。物流是货物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于一体的活动,2008年起,以物流为起点,进入煤炭物流领域。到目前,已经建立起从上游采购到下游客户掌控重要资源的物流链条;流动资金账户全部在公司财务部控制之下;各个环节都由公司员工具体监管操作,已经建立起一支20余人的专业的煤炭经营团队,今年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有望实现利润700万元。2010年,紧紧围绕“打造物流产业链,产业链创造价值”的发展战略,加大商贸物流业务的调整力度,培育市场竞争力。在集团战略的引领下,抓住时机,在吉林、辽宁等地建立两个自有粮源基地,按照“常态经营、滚动销售”原则,看准时机,抢抓“一手粮源”,通过发挥“自有基地”辐射周边的优势,将收粮区域扩展到东北全境、华北5省11县,实现了当年收购当年收益,扩大了“京粮”品牌的同时,为保障和建立首都粮食安全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第三次转型,以效益和价值为核心,实现从多元化、综合物流向商业不动产、商贸运营服务的转变。2007年,公司调整经营布局,完成田村本部的客户升级,同时利用区位优势,在公司本部西部建设现代物流设施,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公司员工也通过合理化建议方式提出调整现有客户、提高效益的建议。面对职工群众的发展热情、面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在经过深入调研、可行性分析、征求广大员工意见基础上,公司领导班子做出集体决策,形成“公司地块整体建设现代物流设施的总体规划”建议,集团对建设“京粮广场”给予了很大支持,为公司由物流仓库向商业不动产转型明确了目标。投资3.7亿元的京粮广场一期已经投入运营,全年合同收入5800万元,大大增加了自有土地的利用价值,相比物流库收入跨越性的增加收入,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京粮广场是集团第一个独立建设、独立招商、独立运营的商业联合体项目,作为集团“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是集餐饮、大卖场、专卖店、金融服务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商业集群,它的运营,对增强集团发展后劲、完善“一链两翼多园区”的产业格局,丰富和延伸都市粮食产业内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更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进入“十二五”以来,公司以“调结构、转方式、强管控”为手段,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为核心,根据集团“一链两翼多园区”的发展战略要求,通过调整转型进一步明确了商业不动产、商贸运营服务双轮驱动,与粮食贸易平行发展的产业布局。当前正在实施推进“两加快,两推进”:加快田村商贸园区建设和运营,加快商贸运营发展,推进资源型业务向不动产发展,推进低效型业务向商贸运营服务转型的工作方针。第三次转变正在实施推进,发展战略更加明确,经营思路更加清晰,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公司党委围绕中心,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为公司成功转型,实现稳健发展目标而努力。

10年来,职工所提的“关于加强职工考勤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员工绩效考核”的建议;关于“在企业内部加强和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关于“建设规范化物流园区,实施智能化管理”的建议;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开展有益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建议;关于“调整薪酬,建立增长机制”等建议被公司采纳并实施,既调动了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企业发展成果共享,又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回首10年,企业在一次次调整转型中华丽转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既有把握大局、把握大势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领导班子在京粮集团发展战略指引下,能够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转变求发展,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准确定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公司发展实践相结合,运用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公司发展建设始终,推动企业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京粮物流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蔡庆悦

猜你喜欢
职工群众物流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在推进工会改革中切实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浅议党员干部如何用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