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2014-03-21 09:00刘毓瑾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态型文明校园

刘毓瑾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刘毓瑾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建设生态文明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包括:立足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职业观;立足专业行业,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立足第二课堂,建设生态型校园文化;立足校园环境,建设生态型校园。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型校园;美丽中国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对建设生态文明理解和认识,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度、深度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1]。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既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要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扎根落地,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以生为本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建设落脚点,它远远超越了保护生态这一基点,它所要形成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态势,完全符合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需要,是最有延展性的民生问题。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生态文明的内涵精神来指导教育办学,必然会把精力集中到解决如何让学生在学校过得舒适,学得开心这个问题上来。

3、有利于建设生态型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所依托的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环境的感染、陶冶和潜移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研究制定了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并从2009年开始评选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各省也相继出台了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评选办法,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荣誉。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个小型生态系统,高职院校的环境设施既有使用功能,又具备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学校的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情操,尤其会影响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观[3]。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办学品味,有利于提高校园环境质量,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

4、有利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它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创建园林式的自然生态环境,还要求形成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条件之一在于有良好的校园环境与之匹配。营建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效果不仅在于保障师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师生获得高品质的生存条件,而且在于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大自然相处,掌握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4]。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正是通过园林式的自然景观、求真创新的文化氛围等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与思政教育殊途同归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

1、立足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职业观。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具有生态素养的人才。高职人才直接就业于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服务与管理岗位,他们的工作能对维护和恢复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职业教育应该立足专业教育,构建生态校园文化和生态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职业观。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思政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陶冶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职业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生态文明社会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和服务社会,使学生了解国情和杜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人人都能为环境保护出把力,行行都能为美丽中国做贡献,以此培养学生绿色生活的自信力。

2、立足专业行业,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立足专业行业,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方面,高职院校可普遍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课程,如开设 《生活中的环保知识》等选修课程或讲座,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充分认识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提高其生态学基础知识、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中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除了农林专业与生态文明直接有关外,其他专业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与环境、资源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高职院校要把专业课程所包含的生态文明理念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掌握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技能技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生态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如在建筑相关专业中开设建筑物节能改造、建筑节能设计、原材料管理回收等课程;在经管类专业中,开设国际贸易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课程,为经济与环境可协调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3、立足第二课堂,建设生态型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在愉悦中增长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有着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将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对大学生生态观的形成将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立足第二课堂,建设生态型校园文化。一是结合师生专业及爱好,成立各种生态文明社团,通过社团组织,在各种生态活动中规范行为、塑造人格、培养素质。如组建观鸟协会、环保协会等社团开展相关生态科普教育,校内建立生态观察点,自发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的植物、鸟类、生态环境等进行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高职院校要利用各种有形的宣传设施与无形的宣传媒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博的生态教育宣传活动,使学校成为生态文明学习、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三是与各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到地质公园和生态保护区等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为生态基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服务经济社会、知行合一的生态文明人。

4、立足校园环境建设,建设生态型校园。大学校园建设既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硬实力,也是熏陶人、影响人的软实力。因此,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校园既是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优美环境培育人、带动社会其他部门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立足校园环境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型校园,首先要把如何让生活在校园里的人更开心、更舒适、更有利于学习成长当做建设目标。其次要对学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校园景观生态精心布置,把校园的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赋予生态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使学生时时都在生态文明的感染中。再次,要建设生态环保的技术支撑体系,要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节耗材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校园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1][4]杨斌·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6(7).

[2]蔡美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实践路径探讨[J].江苏高教,2013(4).

[3]丁莞歆,陈晓妹·如何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政治教育[J].环境教育,2012(4).

[5]廖金香·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13(4).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roaches for Colleges’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Liu Yujin
(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conomic College,Fuzhou350016,Fujian,China)

It is in line with the instinct requirements and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beautiful China to build an ecologically-civilized vocational college.Approaches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include:Based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green vocational idea;Based on industry specialty and structure green edu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Based on second classroom and construct ecotype campus culture;Based on campus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 ecotype campus.

vocational colleg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ecotype

李昌礼)

G641

A

1673-9507(2014)02-0034-02

2014-02-20

刘毓瑾 (1983.12~),女,山东东营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生态型文明校园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请文明演绎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漫说文明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
高磷对矿山生态型水蓼磷富集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