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环境模式的构建

2014-03-21 09:00张英俊潘亚南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日语建构环境

张英俊 潘亚南

(1、2.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3)

日语学习环境模式的构建

张英俊1潘亚南2

(1、2.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3)

文章通过当今语言学理论来阐述日语学习与环境的联系,从社会、学校、课程、课堂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影响高职日语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因素,指出正式课堂上的学得加课后目的语环境的自然习得是日语学习的理想模式。

日语;学习环境;模式

由于日本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地位以及越来越多的日资企业进入中国,日语人才市场持续火爆。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各高职院校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然而中国的高职日语教学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体现在“日语难理解”“聋哑日语”等方面。究其原因,乃是缺乏系统地对高职学生日语学习与实践环境的营造。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基于体验哲学建立起来的认知语言学 (CL),大力倡导基于人本精神的语言研究,提出了 “现实——认知——语言”这一核心原则,认为语言是人们基于对世界进行 “互动体验”和 “认知加工”而形成的。“互动体验”可解释为:语言是互动体验的产物,它不是先天的,语言应是人类整个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具有体验性”,它既会反映外部世界的客观情况,也会打上人的主观性烙印,使得语言具有主客观性。“认知加工”主要突显的是: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客观外界的,中间被 “认知”这一中间环节所隔断,认知又乃人之所为,从而确定了CL理论的人本取向,语言是 “人化的语言”(humanized language),是“惟人参之”的结果;并提出 “象似性理论”,深入研究语言为何非这么说而不那样讲背后的认知机制,语言如何象似于认知方式,又在其作用下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象似于外部世界[1]。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 “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 (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 “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二、日语语学习与实践环境分类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整个社会的综合环境对日语学习所产生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具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环境、社会的整体教育观、外语观,对高职教育来讲,则是社会特别是区域经济对日语的需求程度。

为此,应该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让学生走进企业,特别是日系企业,进行专业知识、行业术语等的学习与强化,使学生尽快熟悉专业环境,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企业 (稳定的实训基地)的大力支持与合作。课堂教学涉及行业、企业专业知识较少,有些专业知识日语教师也不太了解,即使了解也很肤浅,到要真正使用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形。而学生一旦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很快就会弄懂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内容,只有切身体验具体、真实的场景,才能得到感性与理性的全面认识。因此,必须让学生走进企业,接触具体岗位,了解与就业岗位需求相关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训加以掌握。实现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动态适应,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日语学习环境。

社会经济是创造语言学习环境的物质保障,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一股强大的阻力,从而抵制新的语言的接受。社会的整体教育观、外语观,特别是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升学机会、对日语水平的要求等等,决定着学习者的动机导向,这对日语学习尤为重要。

2、学校环境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的全体师生不断创造的、以学校教学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观念、制度和行为的集合体,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整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密切相关。不同的学校文化提供不同的校园文化环境,不同的校园文化环境造就具有不同的文化身份、文化品位和文化理想的 “文化人”。日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教学,学校文化是这种交际教学的背景。

学校应该营造课后学习实践环境,如漫画学习法 (报纸及杂志等)、影视学习法、卡拉OK学习法 (歌曲学习法)等等。另外,学校可以在图书馆、书报亭、健身中心、学生宿舍、电脑室、学校餐厅、学生服务中心等地方聘请日本留学生打工,提供高职学生锻炼口语和扩大社交面的良好机会。

日语教学要成功需要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即以尊重多元、崇尚差异、强调理解、追求平等对话等多元文化精神为内核,并以此为基础,关爱自然、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和注重创造。

3、课程环境

课程环境是指课程体系,是学校所开设的各学科的整个群络,是建构学生知识、文化、认知、伦理、性格、精神等素质的主体内容,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现行的学校课程体系存在着与区域经济和现行学科发展及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断层,高职院校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具有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统一性。高职教育是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有适度的超前。这就要求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处理好课程设置中的静态与动态的相互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综合基础课程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保证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或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从而使专业教学内容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4、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上。在日语学习中,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调学习过程,承认学习中经验学习的重要性。提倡给予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机会,从个人体验中理解新知识,从而达到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 “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

5、测试环境

日语测试是一种衍生于日语教学的体系,它对日语教学具有检查、推动和改进的作用。目前国内日语考试的种类比较多,比如日本语能力测试 (JLPT)、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 (J·TEST)、BJT商务日语考试、STBJ考试等等。测试对日语教学带来了十分明显的反拨作用,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利用。

结语

学习日语如果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不能参与到实际的语言训练中就会费时费力,学习者也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课外语言环境的习得对正式课堂授课学得的内容有着强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正式课堂上的学得加课后目的语环境的自然习得是学习母语之外的一门语言的理想模式。作为日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思其中的缘由,不断地对影响日语学习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调节、控制,从而使其环境协调一致地对日语语言输入、内化和输出的过程起到促进作用,最终使日语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最佳效果。

[1]王寅·认知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1(4).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3]戴曼纯,肖云南·语言环境的类型与作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Construction of Japanese-Acquisition Environment Mode

Zhang Yingjun1Pan Yanan2
(1、2.Jiaxing Nanyang Institute of Polytechnology,Jiaxing314003,Zhejiang,China)

Specified language-learning environ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input,internalization and output.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acquisit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linguistic theory and give an analysis to the various enviromental factors.

Japanese;learning environment;mode

郑朝彬)

H369.3

A

1673-9507(2014)02-0065-02

2014-02-15

1.张英俊 (1966~),男,重庆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日语教学。2.潘亚南 (1985~),女,江苏南通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日语建构环境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