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的分析及应用

2014-03-22 13:03付传超刘建戈
电力安全技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指导书五位一体管控

付传超,刘建戈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淮安供电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2)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完善工作的不断深入,管理扁平化、运作集约化以及机构重组和流程再造的顺利实施,对点多面广、环境复杂的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在新体制下,电网基建、技改、检修施工建设主体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针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安全风险管控的机制和措施必须进一步完善。如何统筹做好生产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是完善提升“三集五大”体系的迫切任务。

1 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目标

“三集五大”体系实施后,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管理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安全管理的重点在基建、技改和检修施工现场。如何保障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是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过程控制措施落实各个环节的防范措施,做好风险控制,实现作业过程中风险可控、在控、能控的目标。

(1)实现电力生产作业“零事故”。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不发生因检修、施工违章影响的电网安全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用户供电事故。

(2)实现作业人员“零违章”。

(3)实现常规项目和重要作业项目的风险辨识率、评估率达到100 %。

(4)实现预警、预控信息发布率达到100 %。

(5)实现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人员的到岗到位率达到100 %。

2 “五位一体”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在重大基建、技改工程较多且相互关联的情况下,经过实践探索出如下5个方面的安全管控措施,形成了“五位一体”的风险管控机制。

(1)推出《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指导书》。

(2)对重大基建、技改项目实施保证电网、施工安全的“两项保障措施”。

(3)做好特殊运行方式、高危作业、恶劣气候的安全风险预警工作,并落实分级控制相关措施。

(4)在作业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安全第一责任人管理。

(5)强化现场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1 《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指导书》

为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电力部门相继出台了“施工三措”、“现场作业指导书(卡)”、“作业风险预控卡”,明确了作业过程中的相关要求。现场督查发现,作业单位执行的标准不统一,为规范这几方面的要求,减轻作业单位的负担,对“施工三措”、“现场作业指导书(卡)”、“作业风险预控卡”等进行了规范整合,结合风险预控要求,推出在检修、作业中试行使用的《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

《指导书》在生产作业前进行编制,以安全、质量为主线,以简化、实用为原则,重视危险点分析和安全措施的制定,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确保作业有程序、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指导书》包括工作内容、组织措施、作业风险分析预控卡和现场作业指导书(卡)(含技措、安措)4个部分,并在“现场作业指导书(卡)”中增加了“补充安措栏”。《指导书》纳入了“施工三措”、“现场作业指导书(卡)”、“作业风险预控卡”,避免了重复填写安措内容,且可灵活补充其他内容。工作负责人负责指导书的编写、执行工作,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学习,并与工作票一同进行管理。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指导书》因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能提高工作效率,深受检修施工班组的欢迎。

2.2 两项保障措施

在重大基建、技改工程实施期间,为应对电网运行及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由安质部牵头制定、相应部门落实的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施工现场安全的措施被称为“两项保障措施”。

2.2.1 电网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调控中心根据施工作业对电网运行方式的影响,开展重大基建、技改工程电网运行方式研究工作,做好区域潮流控制和运行方式安排,满足电网“主供方式最优、备供方式可靠、检修方式合理、特殊方式在控”的要求。分析施工过程中电网存在的风险点,制定电网安全风险保障措施,发布电网风险预警。

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落实电网风险预警控制措施,提前消除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的缺陷和隐患,落实责任人制度,加强对重要变电站、重要保电线路的管控力度。重点掌控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危险点,做好预控和防范措施。此外,针对改、扩建重点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提前介入、参与项目和施工方案的审查,从源头上优化项目方案和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在工程实施阶段,做好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资质审查与“施工三措”、现场安措设置关,牢牢掌控工程每日的安全生产状况与进展情况,确保施工现场的人身与设备安全。

营销部门负责全面排查重大技改期间可能受到影响的重点用户,书面告知重点用户并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向重点用户说明工程改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可能受到影响的时间及用电负荷,并请用户根据自身用电特点,及时调整用电结构,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尽量将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提请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做好对用户的宣传、解释及督促工作,加强用电检查服务工作。

安质部负责牵头制订“两项保障措施”,同时加强治安、消防方面的安全管理。对各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安规》、“两项保障措施”、管理人员是否到岗到位实施全过程监察,确保相关措施落实到位。

2.2.2 施工现场安全保障措施

项目管理单位在重大基建、技改工程中,制定施工现场安全保障措施,分析施工现场的危险点,确保预控措施的落实,加强对运行设备和施工设备交叉地带的安全管控,强化人身和设备安全管控。项目管理单位抓好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施工方案及人员资质审查,强化施工和运行界面的隔离措施,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加强对现场施工、调试工作的安全管理与检查。

监理单位按照“四控二管一协调”的有关要求,审查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分包管理、进场设备、安全工器具、危险点辨识和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方案及施工流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保证工程的安全实施。

2.2.3 “两项保障措施”的应用

在2012年500 kV上河变综自改造、220 kV淮阴变构支架改造实施期间,由安质部牵头,调控中心、基建部、营销部及相关单位参与,从人身、电网、设备安全,优质服务等方面出发,编制了《500 kV上河变综自改造期间确保电网及施工安全措施》和《220 kV淮阴变构支架改造期间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措施及保证淮阴变改造工程安全措施》。以220 kV淮阴变构支架改造为例,在技改工程实施前,行文优化后下发的“两项保障措施”共涵盖了22大项105小项的控制措施,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源,落实了防控措施,实现了对风险的全面管控。

2.3 安全风险预警

安全风险预警主要包括电网风险、特殊气候条件和高危作业预警。调控中心负责管辖范围内电网风险的预警,安质部负责特殊气候条件的预警,运维检修部负责生产高危作业的预警,基建部负责基建、技改工程高危作业的预警。

调控中心在安排计划停电时,应充分考虑电网的可靠性和电力电量的平衡,统筹协调好基建、技改、检修停电计划;对于无法避免的特殊运行方式,应发布电网风险预警调度通知单。

安质部根据气象部门和上级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判断确认预警等级,并立即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提出预警响应工作建议,发布“特殊气候条件预警通知单”,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运维检修部在审查月度停电计划时,分析确定下月停电检修、技改扩建施工及新设备启动投运中的高危作业,发布高危作业预警通知单,与停电计划一并下达。

基建部通过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分析确定近阶段基建、技改施工中的高危作业,发布高危作业预警通知单,并分送施工单位。

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预警通知单编制和落实相应的预控措施和技术方案,分析特殊运行方式期间电网运行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点,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并将相关措施和方案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对于重大特殊气候条件,必要时应停止施工,安排野外施工人员撤离。

2.4 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延伸

为了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推行的输、变、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管理制度,将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经过多年来的尝试和实践,输、变、配电设备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生产运营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为加强施工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将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设备运行管理延伸至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生产作业现场中,进一步深化、规范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对工作票、安措设置、现场人员违章、设备验收等的监督把关。强化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在检修、技改生产作业现场方面的安全管理职责。该责任人应参与管辖设备、线路检修、改造方案的讨论,并提出意见。《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指导书》、工作票等必须经该责任人审核。在检修、改造施工过程中,该责任人是安全及质量监督人。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应深入生产作业现场,及时发现、制止工作人员的违章行为,提出处罚意见,并将有关情况向公司有关部门报告,为安全运行、现场作业增加一道安全防护网。

2.5 现场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管理

为规范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落实安全管理到位、安全工作到位和安全监督到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指导和协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到岗到位人员重点关注施工环境恶劣或施工难度极高、易发生人身伤害或人员误操作的高危作业现场。检查制定的工作方案是否合理,关键环节风险预控措施是否完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反事故措施是否严格执行,现场是否存在违章现象等。

强化安全监督检查主要是加强对作业现场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重大基建、技改工程及检修作业现场中,各职能部门对照“两项保障措施”,对各单位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尤其是对重要保电线路、变电站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提升具体实施单位的工作质量,提出改进完善意见。

3 “五位一体”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的应用

通过以上5个方面的安全管控措施,强化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管控,这5个措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时又各有侧重。

《指导书》是对检修、施工作业“施工三措”、“现场作业指导书(卡)”、“作业风险预控卡”等进行的规范整合,是实施风险管控的重要依据,是贯彻上级各项过程管控的重要载体。

电网安全运行和施工现场安全的“两项保障措施”,主要是针对重大基建、技改工程。这些工程施工对电网、人身、设备影响较大,必须条条落实责任,确保万无一失。

安全风险预警体现了分级控制的原则,发挥了相关职能部室的作用,帮助基层单位防范了恶劣气候、电网特殊运行方式、高危作业等不易分析的特殊情况,是施工单位风险分析的重要补充。

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延伸强调以运行设备主管人员为主体,这是由于运行设备主管人员十分熟悉设备,对监督检查各种安措布置是否完善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现场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管理是监督机制,重点在于防范人员的违章、措施的不到位。

落实以上5个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多方位安全保障支撑,消除各类作业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正是由于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工程安全管控网络,通过多个单位的紧密配合,使安全控制流程更加顺畅,才有效避免了安全风险的扩大,确保了检修、施工中的人身安全,保障了在“三集五大”期间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220 kV淮阴变构支架改造工程工作量大、危险程度高、工期长,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大,由于实施“两项保障措施”,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认真把关,及时发现、提前消除了110 kV淮新841/842线路、新华831/832线路等重要“生命线”的多起设备缺陷,为确保电网安全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安全监察人员监察到位、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及时发现并纠正了违章现象,确保了现场安全措施规范设置到位、《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指导书》执行到位,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及电网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

4 结论

电力生产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以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变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为手段,通过编制《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指导书》和电网及作业现场的安全保障措施,发布相关风险预警,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超前预控;通过延伸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的现场安全管控责任和强化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有效保障了安全措施的落实。“五位一体”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实现了对电网和生产作业现场风险的常态化责任管控、科学管控和有效管控,以人为本,最终达到了在检修、施工期间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的目标。

1 王光辉.“三位一体”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电力安全技术,2012(10).

2 仝世渝.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电力安全技术,2012(5).

猜你喜欢
指导书五位一体管控
起重机械作业指导书编制思路和实践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加强铁路作业指导书编制管理的研究与实施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浅谈标准作业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行
机动车安检机构作业指导书编写策略研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