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线路的探索

2014-03-22 13:03许泽锋秦春霞
电力安全技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线路生产文化

许泽锋,秦春霞,姜 伟

(薛家湾供电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鸟害、垃圾污染、线房矛盾、吊车挂线、汽车撞杆、煤矿开采引发杆塔倾斜,建房施工导致杆塔孤岛独立,以及电缆被铲断等破坏电力设施的现象日益突出,电网设备的运行环境日趋恶劣。据统计,80 %以上的线路跳闸都是由外力破坏引起的,因此,如何建设本质安全型电力线路以保证对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建设本质安全型电力线路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只有通过发挥安全文化软实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发挥基层管理人员职能、加大高科技应用力度等途径,不断提升员工责任心和设备信息化水平,超前发现电力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力线路的本质安全。

1 发挥安全文化软实力

1.1 加强安全观念文化建设

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高度重视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确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等安全文化理念,不断提炼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的文化精髓。要普及安全文化知识,增强员工“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电网安全、人人有责”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共同为企业发展出点子、谋安全、作贡献。同时要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其解决后顾之忧,保证员工能够安心工作,避免人员违章引发不安全事件。

1.2 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总和。各级员工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务实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规范的行为方式,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素质。只有技能精湛、业务娴熟,才能保证工作无差错、管理无漏洞。其次要从个人诚信、忠于企业的高度来提高自我约束力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工作到位,并能主动工作,积极发现并及时解决影响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为电网安全运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3 加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

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要结合上级颁发的相关规定和企业发展实际,及时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实用性、时效性,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要避免因制度与实际工作不匹配,影响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阻碍企业的安全发展。

1.4 加强安全物态文化建设

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直观部分,主要指企业安全生产的技术装备。技术装备要满足新时期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根据电力线路健康状况和运行环境等综合情况,安装相当数量的智能化远程监控系统、雷电定位系统、智能防盗系统等现代化设备,以便于在电力线路遭受外力侵害异常时,能够及时发出告警信号通知运行维护人员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时间。

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2.1 加强对员工安全信仰的培养

用“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可以控制”等科学的安全理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只有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使安全生产的思想真正深入每一位员工心中,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才能有效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牢固,企业发展持续稳进。

2.2 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要结合实际准确定位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通过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来实现精益化管理,真正形成安全生产“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良好作业规范,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3 发挥基层管理人员职能

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一“严”到底,只靠决策层和职能管理部门抓安全远远不够,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广义地指具体工作的负责人)的职能,才能有力地促进工作的安全开展。通过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安全素质,将安全生产的理念嵌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深处并化作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理念转变。

3.1 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严格责任制落实,将安全生产的考核权力下放到基层,让基层自行决断考核,职能管理部门只作监督、指导,保证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权力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单位的管理潜能。

3.2 下放安全奖惩权力

企业应建立安全奖惩基金,明确奖惩办法,激励基层单位主动工作的积极性。要把安全生产指标及重点工作计划分解下达到基层单位,并要求基层单位按期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不力的自行考核情况,然后由职能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抽查,综合评比工作得分率,最后形成查评报告提交决策层进行奖惩兑现。

4 加大高科技应用力度

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逐步实现装备先进化、系统自动化、巡检科技化,全面提升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在装备方面,要全面引进现代化的智能巡检系统、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等先进装备,随时掌握电力线路的运行工况。

在系统方面,要结合电力线路点多、面广、线长,地理条件复杂,全面巡检工作量大等特点,广泛推广应用电子驱鸟装置、电缆破坏定位信息回传系统等,并积极研究使用线路异物靠近感应报警装置等远程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将事故控制于萌芽状态。

在巡检方面,要配备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时观察巡检人员的工作到位情况;实行远程监控专人监视办法,及时发现缺陷,并及时消除。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弥补因缺陷发现不及时而引发的电力线路跳闸事故等问题。

5 加强隐患治理

5.1 加大科技攻关,强化隐患治理

针对电力线路受煤矿采空区塌陷、挖沙取土、修路盖房、吊车碰线等外力破坏日益突出,以及强风、雷电、洪水、泥石流等不可预见的恶劣自然灾害影响日趋严重的客观实际,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题研究,进行技术攻关,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隐患治理方案和措施,为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5.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作到位

设立专门的应急抢险基金,用于科技攻关、新技术研发、新设备采购、抢险物资储备等,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确保在突发事故情况下人员、物资、财力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5.3 加大宣传力度,创建电力设施保护新格局

不定期在人口密集区、施工集中区、城乡结合部等事故易发地段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护线宣传,如装设安全警示牌、致司机朋友一封信、温馨提示卡、宣传单、媒体播报、公交车身流动宣传标语等。通过大力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提高全民护线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形成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6 结束语

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线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创新管理机制、革新装备技术、提升人员素质、优化运行环境、健全信息系统、完善应急机制等切实有效的工作,使员工安全意识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事故隐患整治由短期突击变为长期坚持,规程制度执行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遵守,才能从源头上控制电力线路存在的安全风险,降低电力线路跳闸率,保证电力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从根本上实现电力线路的本质安全。

1 宋守信,陈明利.电力安全文化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杨世金.浅谈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3).

猜你喜欢
线路生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谁远谁近?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