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一次性止血带在静脉输液中的新应用

2014-03-23 03:18彭小梅周小芳罗贤梅古春云江功英黄秀萍
医疗卫生装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硅胶管输液管止血带

彭小梅,周小芳,罗贤梅,方 正,闵 灵,席 婷,古春云,江功英,黄秀萍

自制一次性止血带在静脉输液中的新应用

彭小梅,周小芳,罗贤梅,方 正,闵 灵,席 婷,古春云,江功英,黄秀萍

目的:探讨自制一次性止血带用于输液固定及替代人工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600例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在静脉穿刺时均使用自制一次性止血带,穿刺后按常规方法固定,对照组撤去止血带,实验组再用松开的止血带固定针头硅胶管和输液管末端,观察一次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拔针时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压迫止血,实验组利用止血带固定棉签压迫止血,观察按压部位的出血率、淤血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一次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出血率、淤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一次性止血带用于输液固定能提高输液的成功率,用于压迫止血能替代人工按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一次性止血带;静脉输液;输液固定;压迫止血

0 引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在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保证静脉输液通畅、顺利,减少局部渗血、淤血,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固定针头硅胶管及输液管,直接关系到静脉输液的成败;拔针时按压止血的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下一次输液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及穿刺的成功率。将我院自行研制的一次性止血带用于静脉穿刺中,可替代重复使用的乳胶管止血带。2012年,其在临床大量运用,取得良好效果。该产品的性能特点是可根据情况自由调节捆扎松紧度,不仅能减轻患者扎止血带所致的疼痛,而且能有效提高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并且避免了交叉感染,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具有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的特点[1]。2013年2月至7月,我院将自制一次性止血带用于固定输液针头硅胶管及输液管,明显提高了一次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在拔针时又将一次性止血带固定棉签压迫止血,替代人工按压止血,明显减少了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渗血,现报告如下。

1 自制一次性止血带的结构设计及使用方法

1.1 结构设计

主体材料:医用塑料、医用硅橡胶,对人体无毒无害。结构:硅橡胶带、紧固器(如图1、2所示)。其特征是硅橡胶带固定连接在紧固器下端,紧固器的中间有一压轮,压轮轴心嵌在紧固器的滑槽内,压轮移向胶带固定端则压紧胶带,反之则松开。硅橡胶带的性能特点:半透明,柔软,具有弹性,不易老化;规格:长38 cm,宽0.8 cm,厚0.05 cm。紧固器用医用塑料制成,性能:硬,不易变形,表面光滑,包括塑料夹及压轮;规格:塑料夹长2 cm,宽1.2 cm,高1 cm;压轮轴长1 cm,直径1.2 cm。

图1 止血带结构示意图

图2 止血带实物图

1.2 使用方法

1.2.1 用于静脉穿刺

按常规方法选好血管后将一次性止血带套入穿刺点上方6 cm处,拉动一次性止血带活动端至所需松紧度,移动紧固器压轮,将一次性止血带压紧,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穿刺完成后,一手固定针柄,另一手立即松压轮,一次性止血带自动放松,按常规方法固定,将止血带的活动端从紧固器中拉出,止血带收回并废弃[1]。

1.2.2 用于输液固定

按常规方法固定后,将硅胶管或输液管末端摆放成倒U形,如图3所示。然后把放松的止血带移至U形管上并适度固定(适度是指固定的松紧度以肢体感觉不到任何不适,但又能使U形管固定,且不影响输液滴速)。固定后若一次性止血带的尾带仍较长,可将尾带反折后插入固定带内。

1.2.3 用于拔针后压迫止血

步骤为:输液完毕→放松止血带→拉出U形管→揭去固定硅胶管的输液贴→用止血带将2根棉签固定在输液贴敷芯上(如图4所示)→揭去固定针柄的输液贴→按《新编护理学基础》[2]教材中的方法拔针→拉紧止血带并固定好,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交代注意事项,固定5~10 min后由护士或患者松开止血带即可。

图3 止血带固定示意图

图4 压迫止血示意图

2 自制一次性止血带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月至7月在我院住院输液的患者6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输液量、操作者、输液部位均无显著差异,静脉穿刺部位均选择四肢浅静脉,输液器材均相同。

2.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1.2.1章节中的方法完成输液。其中的按常规方法固定是指现在临床常用的输液贴固定法,应注意所有输液贴均不能重叠,应对齐贴好,便于揭开[3]。拔针时按常规方法依次揭去固定硅胶管及针柄的输液贴,按《新编护理学基础》[2]教材中的方法拔针并交由患者或家属按压5~10 min,交代注意事项。实验组与对照组操作方法相同,只是在按常规方法固定后,再利用放松的止血带按1.2.2章节中的使用方法完成输液固定操作,拔针时按1.2.3章节中的使用方法拔针并完成压迫止血操作。

2.1.3 观察指标

(1)一次静脉输液成功率。(2)穿刺部位拔针后发生的出血率、淤血率。

2.1.4 评价标准

(1)一次静脉输液成功: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至输液完毕无渗漏、肿胀等情况。反之,在排除患者故意人为因素后,如果出现上述任一情况则定为一次静脉输液失败。(2)出血:指穿刺部位在拔针按压后,血液由皮肤针眼处渗出。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局部表现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局部渗血量<0.1 mL,在取下带敷芯的输液贴后,可见敷芯上有血迹,面积小于敷芯;中度:局部渗血量0.1~0.2 mL,见血液透出敷芯,但无血液流动;重度:局部渗出血量>0.2 mL,可见血液流动滴出。(3)淤血:指穿刺部位在拔针按压后22~24 h观察穿刺部位处有出血进入皮下组织,引起局部青紫。根据淤血面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淤血<1 cm2;中度:淤血1~3 cm2;重度:淤血>3 cm2。

2.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2组患者一次输液成功率的比较

实验组一次输液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一次输液成功率比较,χ2=13.4,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次输液成功率的比较

2.2.2 2组患者拔针按压效果比较

实验组按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出血率比较,χ2=31.3,P<0.05;2组患者淤血率比较,χ2= 46.0,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拔针按压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影响静脉输液稳妥固定的因素

静脉穿刺成功后,稳妥的固定是静脉输液成功的保证。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虽然操作简单,但若固定不当很容易引起针头滑动脱出,甚至可能穿破静脉,从而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4]。有研究显示,输液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无意的碰撞、牵拉输液管导致针尖刺破血管壁或脱出血管外,引起输液渗漏。常用的输液贴固定由于受到输液贴长度、面积的限制,虽然穿刺的当时固定稳妥,但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受汗液、针头硅胶管和输液管的作用力牵拉影响,经常发生输液贴松脱现象,导致输液失败。常致输液管及针头硅胶管牵拉作用力增加的因素有棉被、衣服、冬季时加装在输液管上的输液加温器、随意的翻身、输液肢体的活动、如厕等。实验组利用止血带加固后,由于止血带的固定为环绕肢体一周,其固定作用力及抗外力作用比单纯输液贴强,具有良好的抗牵拉能力,因此,不易移位和松脱。

3.2 一次性止血带压迫止血效果优于人工按压的原因分析程为宜[5],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只能交给患者或家属完成。由于患者或家属在按压时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和时间,往往引起出血和皮下出血[6]。常见原因有:(1)人工按压受舒适度的影响易造成移位。(2)人工按压力量易忽大忽小,很难达到均衡按压。(3)人工按压易产生疲劳,难以达到所要求的时间,少部分患者输液结束后,急需下床活动(如如厕等)。止血带在压迫止血时由护士操作,直接压迫并固定,不仅避免了交换时产生出血,而且在压迫点加入了2根棉签,使压力更能持续均衡地集中于压迫点上,还增大了压迫面积;同时机械固定不易移位,易准确达到压迫止血的时间。表2表明,拔针后用自制一次性止血带替代人工按压止血效果显著。

3.3 推广使用

止血带是输液时不可或缺的用物,我们研制的一次性止血带使用方便,与重复使用的乳胶管止血带比较,不仅价廉,而且在患者的感受、穿刺成功率及防止交叉感染方面明显优于乳胶管止血带[2]。止血带用于输液固定和压迫止血,可牢固固定针管和替代人工按压止血,既不增加患者的开支,又能减轻患者或家属的负担。护士只需在操作中多用几秒钟,就可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深受患者、家属和护士的欢迎。因此,这一新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1] 彭小梅,黄秀萍,舒伟磷.自制一次性止血带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0-91.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5-436.

[3] 张会娟,魏桂梅,彭秋红.静脉输液贴固定方法改进[J].护理研究,2010,27(4):1 033.

[4] 吴胜梅,王全明.影响静脉穿刺的相关因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73-74.

[5] 刘杏仙,梅怡明,王恒,等.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A):51.

[6] 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1-3.

(收稿:2013-12-21 修回:2014-03-25)

New application of self-made disposable tourniquet in venous transfusion

PENG Xiao-mei1,ZHOU Xiao-fang2,LUO Xian-mei1,FANG Zheng3,MIN Ling3, XI Ting3,GU Chun-yun3,JIANG Gong-ying4,HUANG Xiu-ping4
(1.Department of Nursing,Fengxin People's Hospital,Fengxin 330700,Jiangxi Province,China;2.Operation Room, Fengxin People's Hospital,Fengxin 330700,Jiangxi Province,China;3.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Ⅱ,Fengxin People's Hospital,Fengxin 330700,Jiangxi Province,China;4.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Fengxin People's Hospital,Fengxin 330700,Jiangxi Province,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the self-made disposable tourniquet to fixing during infusion and replacing manual pressing hemostasis.MethodsTotally 600 patients with venous transfu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All the patients used the self-made tourniquets for conventional fixation after puncture,and then had the tourniquets released.The on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the released tourniquets fixing the silicone tube of the needle and the end of the infusion tube.The success rate of the intravenous transfusion in one time was observed.After transfusion,conventional compression hemostasis was applied for the ones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compression hemostasis with the swab fixed by the tourniquet was performed for the on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bleeding rate and congestion rate at the compression si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transfusion in one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P<0.05,while the bleeding rate and conges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P<0.05.ConclusionThe involvement of the self-made disposable tourniquet in the fixation during transfusion can enhance the success rate,which can replace manual compression for hemostasis and thus is worth popularizing clinically.[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4,35(8):97-99]

disposable tourniquet;intravenous transfusion;fixation during transfusion;compression hemostasis

R318.6;R197.39

A

1003-8868(2014)09-0030-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4.09.030

宜春市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JXYC2012KSC0006)

专 利:国家发明专利(ZL 200520096571.6)

彭小梅(1965—),女,副主任,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jiangxipengxiaomei@163.com。

330700江西奉新,奉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彭小梅,罗贤梅),手术室(周小芳),内二科(方 正,闵 灵,席 婷,古春云),妇产科(江功英,黄秀萍)

猜你喜欢
硅胶管输液管止血带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利用双层模型量化组织工程血管培养的应力与应变△
硅胶管在鼻中隔成形术后鼻腔填塞的临床应用
丝线牵引法应用于双路泪道插管术后不同类型硅胶管内眦部脱出的治疗效果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输液管插入法治疗牛非泡沫性瘤胃胀气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
止血带的污染调查及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