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建良种茶园茶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2014-03-26 19:16李灿灿
茶业通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茶苗新建茶树

李灿灿

(安徽皖垦茶业集团,宣城 242074)

提高新建良种茶园茶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李灿灿

(安徽皖垦茶业集团,宣城 242074)

近年来,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步伐加快,然而,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给新植良种茶园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2013年7、8月间,一场罕见的连续高温干旱,对当年的新植茶园造成近乎毁灭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新建良种茶园茶苗移栽成活率将成为各茶区面临的课题。笔者根据皖垦茶区近年来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摸索的经验,就如何确保新建良种茶园成活率问题谈谈看法。

1 认真选址是保障新建良种茶园成活率的前提

由于茶树对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理化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必须按照茶树对立地条件的基本要求,选择生态条件相对较好,降水充足,大气、土壤、水质无污染的地区,且地块应避风向阳、能灌能排、地下水位低。土质以保肥、保水且通透性能较好的沙壤土为宜,不宜选择沙性或粘性土壤,如水稻田、渍水地等。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1m以上,其中表土层20~30cm;亚表土层30~40cm;心土层50cm。土壤pH值在4.5~5.5之间。

2 合理规划是保障新建良种茶园成活率的基础

影响新建茶园成活率的因子很多,但是合理的茶园布局,对保障茶园成活率至关重要。因此,茶园规划必须考虑到管理方便,排水通畅、调节气候等因素,对道路、防风林、作业区、排灌沟渠进行统一规划,以提升茶园的管理条件。

2.1 面积设置应按照管理方便的原则,并兼顾排水通畅、调节气候等因素,依地形合理设计,单个作业区面积掌握在1/3 hm2左右为宜。

2.2 道路规划新建茶园应根据地块大小设置好茶园道路。面积大的地块应设主道、支道和步道,面积小的地块也应设相应支道和步道,做到路路相通。主道设置应考虑方便中小型车辆运输,一般设置宽度3~5m;支道设置应考虑小型农用机械通行,一般设置宽度2~3m;步道主要用于行人行走方便,一般设置1m左右。

2.3 排水设计茶树对土壤水分有着一定的要求,过旱过涝都会影响茶树生长,因此新建茶园必须合理设置灌排水系统,并埋设过路涵,保障水系畅通。茶园主道、支道及步道两侧应按照高低落差设置排水沟,并分别以过路涵相连。主排水沟沟深、沟宽不少于50 cm,支排水沟沟宽、沟深不少于30 cm,一般排水沟不少于20 cm。排水不良的地块,应在茶园里设置专用沥水沟,以保证茶园积水及时排出。有条件地方可以建设茶园喷灌系统,以解除干旱季节对茶树的影响。

2.4 林带布置合适的小气候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为防止寒风霜冻,茶园迎风面要设置防风林,林带宽至少3m以上。茶园主、支道两侧及步道边均应栽植以常绿树为主绿化苗木,既可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防止恶劣天气的影响,又能美化茶园环境,提高效益。

3 精心整地是保障新建良种茶园成活率的基本要求

茶树对土壤及土壤环境要求较为敏感,新建茶园在茶苗栽植前必须精心做好地块的垦整地工作。对荒山、林地发展良种茶园首先要做好清表,将地表所有杂树、杂灌以及杂物清理干净;其次是搞好垦地,宜分两次进行,初垦以夏、冬季为好,深度50cm,翻垦后不立即碎土,给土壤提供一个蓄水和风化的过程。复垦可在茶苗移栽前进行,复垦时要打碎土块,拣净剔除土壤中树兜树根,并平整好地面,复垦深度不少于30cm。对熟地发展良种茶园只需进行一次垦地,垦地深度50cm,如先期作物为茶树,也同样需要做好清表工作,并认真清理茶树树兜树根等杂物。由于老茶园中存在有害病原体及某些微生物,特别是存在侵染根和茎的病菌,如棉腐菌、镰刀菌和根结线虫病等,垦地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土壤杀菌清毒。开垦方法应以保持水土为原则,15°以上的山地应建等高梯级茶园,开垦深度应50cm以上,并清除在此深度的障碍层。平地及15°以内缓坡地,应根据道路、水沟等分段进行,并沿等高线横向开垦。

4 优选良种是保证新植良种茶园成活率的内在条件

不同的茶树良种,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不同,因此在选用良种时,除应考虑具备早生、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制性广等特性以外,还必须考虑良种与当地气候、土址条件的适应性,尤其是要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偏北方地区应选择抗寒性强且较为耐旱的品种。

5 规范栽植是保障新植茶园成活率的技术关键

5.1 合理确定栽植密度茶苗栽植过密过稀均不利于新建茶园正常成园,栽植过密会影响茶苗自然生长,造成早衰,而过稀往往容易因成活率偏低而不能及时成园。可采取单行双株栽植,行距150cm,株距25~33cm,每丛定植2株; 或双行单株栽植,大行距为150cm,小行距为33cm,丛距25~33cm,每丛定植1株。

5.2 适时移栽茶苗移栽的最佳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生长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仍然旺盛的时期,此时移栽对茶苗成活十分有利。一般情况下,当年11月中、下旬,或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栽植较好。而且要做到茶苗随到随栽。

5.3 合理施肥深施有机肥不仅能为茶苗长期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为茶苗健壮生长提供必要的土壤条件。因此移栽前必须开种植沟并施足有机肥,一般每667m2施农家肥(鸡粪、猪粪等)1000~2000 kg,配施部分磷钾肥各30~50 kg,拌匀后施入,或每667m2施菜籽饼200~250 kg或生物有机肥料300~400 kg。施肥时要开种植施肥沟,单行栽植的沟宽30 cm,双行栽植的沟宽50 cm,深度30~40 cm。沟底施底肥,不宜施得过浅,以免茶苗栽植时根系接触到肥料影响成活。

5.4 精心栽植首先,要选用植株大小适中,根系良好,生长健壮的一年生茶苗,一般中小叶种要求苗高达30 cm以上,基茎粗0.5 cm左右。其次,起苗时应保护好茶苗根系,宜选择在雨后起苗或起苗前1~2d浇灌一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时起苗,以减少茶苗根系损伤。第三,茶苗定植应根据种植规格开好定植穴,最好现开现栽,随开随栽,以保持沟内土壤湿润。定植沟宽度深度应大于根系。第四,定植前茶苗根系必须刷透泥浆,栽植时,茶苗在沟内根系要舒展,而且要栽深锤紧。但不能与肥料接触,以免烧苗。有条件的地方应浇足定根水, 2~3d后根茎部覆土。第五,茶苗栽植后应及时修剪。留苗高10~15 cm,留叶2~3片。剪口应光滑。栽植关键: 一是出圃茶苗要及时栽植,避免风吹日晒。2~3d内不能及时栽植的,必须进行假植。二是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以上3~5 cm为宜,而且务必将茶苗根茎部土壤锤紧踏实。三是定剪时应消除“舍不得剪”的思想,只宜保留2~3只叶片即可。

5.5 搞好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茶区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非常有利于幼苗生长的辅助技术措施,不仅可以抗旱保墒,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关键做好两点:一是选好膜。宜选择宽60~80 cm地膜,且以黑色地膜为好,对抑草有明显效果。二是压好土。地膜覆盖要平实,要用土块压实且覆压完全,尽量减少膜内留有空气,以保证覆盖效果。

6 精细培育是保障新植良种茶园成活的必要措施

6.1 合理定剪合理定剪对新建茶园正常成园有一定关联,而且对成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分3~5次进行,具体根据品种性状而定。第一次定剪对成活影响十分关键,一般在茶苗移栽后进行,应在距地面10~15cm处修剪。第二次:在上次定剪1年后进行,在原剪口上提高10~15 cm,距地25~30 cm处,以春茶前修剪为宜。长势旺盛的茶树,可春茶适当打顶采后进行。第三次:在第2次定剪1年后进行,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0~15cm,距地40cm处剪,春茶前进行,对长势旺盛的茶树,可嫩采名优茶后进行。

不同的茶树品种,定型修剪的次数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茶树分蘖性较好的品种,3~4次定型修剪后,一般高度达 50~60cm,幅度达70~80cm,开始以采代剪,轻采留养,继续增加分枝,待树高达70cm以上时,按轻修剪要求培养树冠。而顶端优势强,生长势旺,分蘖较差的品种需增加定剪次数,确保其骨干分枝数达到要求。如迎霜、农抗早、平阳特早等,自第一次定剪后,第二年始,每年需修剪2次,除了进行春剪外,还需要在7月中、下旬进行第二次修剪,修剪高度均在上次剪口基础上提高5~10 cm,以促进其分枝,从而达到相应的分枝密度。

6.2 适当施肥适当施肥是保证茶苗养分持续供应的关健环节。幼龄茶园的施肥要根据茶树树龄大小、生长状况合理确定。幼龄茶园的茶树小、根系分布范围窄,所施的肥料应以速效肥为主,辅施足量基肥。如沤熟的人畜粪尿、速效化肥(尿素、磷铵等),同时,要注意氮、磷、钾的平衡施用,比例为4:1~2:1~2。施肥次数:宜少施多次,每年追肥3次,基肥1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1~2龄8~10kg,3~4龄12~18 kg,5龄以上20~25 kg。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少量复合肥,每667m2用量为:商品有机肥 75~150 kg。施肥时间:追肥以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分别施50%、30%、20%。基肥10月份进行。均应开沟施肥。

6.3 精细浅锄茶园浅锄既可以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还可以疏松土壤,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干旱时期对茶苗的影响。而幼龄良种茶园由于杂草生长较快,且茶苗根系根层分布浅,浅锄时易受到损伤,因此浅锄时必须做到精心细致。1~2龄茶园宜采取人工浅锄,尽量减少对茶苗根茎部周围耕作,避免对根系的破坏。可采取对茶苗根茎部兜土、壅土办法解决根部周围的土壤保水能力。同时对茶园行间进行浅挖浅锄,有效保持茶园土壤水分、清除杂草,提高茶园保水蓄水能力,增强整体抗旱能力。浅耕一般深度5~10cm,主要用于行间土壤耕作,一年可多次,可选择使用旋耕机(微耕机)旋耕加人工辅助方式进行。

6.4 及时防控病虫害茶园病害近年来大有抬头之势,尤其是很多老茶园改植的无性系良种茶园病害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为根部、茎部病害,如根腐病、茎枯病、酮枯病等;其次叶部病害,以芽枯病为主。一方面是因为老茶园带有病源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无性系良种防病抗病能力弱造成的。病害的防治主要在于防,俗称“三分治七分防”。茶园虫害以蚜虫、茶小绿叶蝉、螨类害虫为多。由于茶小绿叶蝉、螨类害虫不太容易被发现,往往出现危害状才发现有虫,耽误了防治时期,因此在害虫集中发生时期,必须做到勤上地、细观察、适时防治。

《茶业通报》征订启示

《茶业通报》杂志,是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本刊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刊登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本刊为季刊,大16开,每册定价5元,全年20元。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11。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安徽农业大学茶业楼2楼

电话:0551-65786420,18130053400 E-mail:cytb@ahau.edu.cn

S339.4+6

C

1006-5768(2014)03-0142-03

2014-07-01

猜你喜欢
茶苗新建茶树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