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特征分析①

2014-03-27 05:26王宪红张玉泉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滑步铅球角速度

王宪红 张玉泉

(琼州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20世纪60年代后期,捷克、日本就曾有人尝试旋转推铅球技术。1972年前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亚历山大在慕尼黑奥运会上第一次使用该技术参加比赛,没有取得名次,当然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76年巴雷什尼科夫采用该技术创造了22.00m的世界纪录,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达到22m的人,在世界田坛引起轰动,该技术才为世界各国铅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所接受并群起而效仿。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1990年美国运动员巴恩斯采用此技术以23.12m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而后在1995年世锦赛、1996年奥运会等一系列田径大赛中,采用旋转式技术的选手竟达半数之多,与背向滑步技术并驾齐驱,且战绩显赫。从滑步式与旋转式两种技术特点看,前者有益于身材高大、肌肉力量强大的选手,后者则对于身材相对矮小、速度快、协调性好的选手更为实用。而我国选手素以灵巧协凋著称,快速力量也能达到高水平投掷运动员的要求。就我国选手的自身条件,应该说更适合于旋转式技术。然而自从该技术传入我国以来,迄今采用此技术参加国内外大赛的中国选手甚少,而且相关理论的研究亦不多见。为此,笔者通过对旋转式与背向滑步技术进行比较,剖析旋转式技术的利与弊,为铅球旋转式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优势

1.1 旋转及最后用力阶段的距离较长

由于旋转式推铅球加速方式类似于掷铁饼旋转技术,从而能充分利用场地,使铅球在整个预先加速过程中的路线长于滑步式技术(通常在滑步式预先加速过程中球的运行路线约为1m)。有资料显示,旋转式加速可使铅球速度达到4m/s以上,而滑步式铅球向前推进的速度一般为1.5~2m/s。显然与滑步式相比,旋转式能获得更大的预先加速,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另据德国学者克劳斯研究发现,在最后用力阶段,旋转式与滑步式相比最后用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肩和髋的角运动轨迹幅度较大(可达270°),而滑步式仅约为180°,说明旋转式最后用力工作距离也比滑步式较长。根据动能定理公式F·S=mv2/2,可得,可见在作用力F已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工作距离S越长,球速V就越大。由于旋转式推铅球旋转及最后用力阶段的距离较长,从而为提高铅球预先加速和出手初速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最后用力阶段肩轴转动角速度加大

从表1可以看出,旋转式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肩轴的转动角速度均值高达13.53弧度/秒,而滑步式选手仅为8.67弧度/秒,两者相差4.86弧度/秒,表明旋转式肩轴转动角速度明显大于滑步式。由于运动员的肩轴在最后用力前的旋转速度与铅球运行速度同步,且在整个肩轴转动过程中其速度可与投掷速度迭加。根据转动运动学公式V=ωR,可知当旋转半径一定时,线速度V与角速度ω成正比,即肩轴的角速度越大,铅球的线速度也越大。因此肩轴的转动角速度大小对铅球出手初速度有直接影响。故采用旋转式加速,肩轴转动角速度较大,能更多地利用转动的动量,通过动量的积累,提高铅球运行速度及形成上下肢的扭转超越。而滑步式技术只是在最后用力阶段才出现肩轴的转动,其肩轴转动角速度较小,加速的时间较短,在相同力量条件下则球速也较小。有人提出如果滑步式运动员奥尔勃里顿(个人最好成绩为21.85m)采用旋转式技术,他的速度力量潜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电子计算机根据他的各种资料预测,他若采用旋转式技术,成绩可达23.17m。另外,电子计算机还根据现有人体各项参数以及生物力学原理特征推断出,旋转式可将铅球推到26.82m。

1.3 旋转与最后用力衔接连贯性强

从旋转结束到开始最后用力,既是助跑部分,更是最后用力部分,因此称为转换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保持原有的速度、原有的姿势,迅速进入最后用力。由于投掷铅球最后用力阶段,要求运动员边蹬地边转动,而旋转式在预先加速结束时,就已具有身体对纵轴的转动贯量。这使得助跑(旋转)与最后蹬转用力衔接更加紧密,动作连贯自然,并在保证必要程度超越器械动作下,使转换阶段身体——铅球速度得以保持甚至增加,从而提高运动水平。

表1 铅球运动员肩轴转动的角速度

2 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劣势

2.1 最后用力前难以形成必要程度的超越器械动作

在预先加速进入最后用力之前,要求运动员应做出正确的超越器械动作,形成下肢在前、上体和器械在后的上体必要程度的倾斜,并保持肩轴与宽轴扭紧状态,为加大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合理地用力及发挥全身的最大力量做好准备。采用旋转式技术,由于运动员进入旋转开始到旋转结束过程中,身体姿势比较高。特别是在进入最后用力前上体向投掷反方向的倾斜度和躯干扭转程度都不如滑步式充分,难以形成必要程度的超越器械动作,所以直接影响最后用力时身体力量的发挥。而滑步式技术则可以保持低姿势和加大躯干的扭紧,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腿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

2.2 旋转速度利用率较低

虽然旋转式比滑步式更能发挥速度,但实际上旋转速度的利用率并不高。这是因为采用旋转式加速时,运动员的身体既向投掷方向推进,同时又围绕一个垂直轴或接近垂直的轴转动,因而在旋转过程的前阶段,铅球相对于运动员的重心来说是向前推进,身体重心也在向前推进,形成转动和平动的作用相互补充,因而出现了较快的向前推进的速度。但当进入旋转的后阶段时,铅球相对与运动员的重心来说是向后移动,而身体重心则继续在向前推进,形成了转动和平动对铅球速率的影响相互抵消,铅球向前推进的速率降低。另外我们也可从旋转式推铅球的运动的轨迹中看到,当铅球在投掷圈上空向投掷反方向转动时,此时铅球运行的环状轨迹很小,要使铅球在直径如此小的(约为15cm)环行轨迹上完全保持旋转时最高速度(约为4m/s以上)是不可能的。有文献报道,前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可夫,在进入最后用力前铅球向前推进的速度下降到0.5m/s。而滑步式技术在加速过程中虽未达到旋转式的最大速度,但在其进入最后用力前,铅球向前推进的速度仍能达到1.98m/s,甚至更高。

2.3 出手瞬间不宜形成正确的直线加速技术

无论是旋转式或滑步式技术推球,它们从最后用力开始到球离手止都是沿直线加速的,最后用力过程时间极短约为0.2~0.4s。很显然,采用旋转式技术推球时需要将环行的加速路线及时“伸直”,这对运动员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而滑步式技术的最后用力球的轨迹是处在相对的垂直平面上加速,则动作比较简单,具有更高的实效性。

3 结语

推铅球技术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变革,现己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对改进投掷技术价值与目的的认识应该说基本达成共识,即推铅球技术的变革主要围绕尽可能加长施力于器械上的有效距离,追求更大出手初速度,以充分发挥身体能力,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目前旋转式与滑步式推铅球都己达到很高的水平,其技术也各具特色。而对于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来说,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都应根据个人特点,在符合于技术原理规范模式的基础上,扬长避短,选择、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于自已的投掷技术,形成独特技术风格,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李力研.竞技运动新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曾凡辉,邢文华,王路德.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4]袁作生.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5]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刘建国.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滑步铅球角速度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横摆角速度信号估计方法的研究
我闯祸了
当今投掷铅球旋转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中小学课余篮球训练中滑步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
MEMS偏航角速度传感器在旋转导弹稳定回路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角速度矢量性问题的教学探究
基于Adams铅球的最优轨迹的仿真分析
圆周运动角速度测量方法赏析
可怕的人
滑步 优秀门将的葵花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