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1

2014-03-27 04:48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科生长理论

文/梁 玖(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播学院)

引 言

今天之所以讨论“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这个话题,既是表达庆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成立三十周年的思想,又是对当下中国艺术学科发展秩序的反思。“艺术学”升级为独立门类两年后,高校的艺术学人是应该着力讨论包括高校艺术史论在内的诸多艺术学科将如何生长发展的课题。尤其是在面对“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之后生出一波波悲情性纠结的氛围中,有必要讨论艺术学科建设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在此有必要申明:对艺术学理论学科持怀疑或悲情的业界内外之人,是缺乏广泛的学科认识素养的人,这或许说重了一点。试想,人类的教育种类何其多,然而在教育学学科中,就有“普通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广泛研究的范畴与学科和学问。其实,只要明白“文学”门类中,早已有“文艺学”学科及其研究范畴之存在,就不要去怀疑“艺术学理论”学科存在的理由、合法性、存在价值。尽管,学术研究需要“质疑”意识、思想和方法。概言之,“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目前的具体命题。因此,于此提出研究命题的意义大于讨论具体答案的意义。

所谓“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是指艺术在遵循自身历史逻辑基础上的良性生长。

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要陈述的主旨是:首先,主张在艺术学领域应确立“置于历史”的艺术思想。“置于历史”,是指个体或群体的艺术思想与行动要有历史逻辑。“置于历史”的核心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置于历史”的艺术思想应该贯穿在认识艺术、研究艺术、艺术创作、教授艺术、评价艺术、艺术管理、艺术市场、艺术传播等领域。其二,不断生成促进艺术良性变迁生长的理论。其次,专业成长需要新思想引领。最后,“置于历史”思想是当下完善构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基本思想。

如果问当下中国艺术学科的命运如何?答案是——既好又不好。所谓“好”,体现在中国的艺术学科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独立的艺术学门类。“不好”,是体现在对艺术学科已有存在的反思不足。比如:从艺术教育学的时点看,以下这“五问”是需要继续追问和解决的。其一、艺术学科的问题被搁置没有?其二、艺术教育视野被职业培训取代没有?其三、艺术教育内容被单纯知识代替没有?其四、艺术创造性被技术取代没有?五、艺术学术被经验置换没有?再比如:对艺术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三个视野的反思如何?其一、自己有没有艺术学科存在的语境文化视野,其二、自己有没有艺术专业领域视野、其三、自己有没有个人专项创造视野。对这五问与三视野如果没有焦点性关注、研究、阐释和结论,自然是会危害艺术学科的良性生长、危及个人自己的成长发展。

艺术研究活动,就是要能够及时合理地解释“艺术存在及其关系存在”出现的特殊存在,让人们心中有数地行动。简言之,艺术研究揭示出系列相对价值是有益于艺术自身。

一、以历史知专业的深浅与新旧

“以历史知专业的深浅与新旧”,是思考和探究“置于历史之后专业成长”道路的认识前提。

艺术历史认识论是要关注和着力于——事实、阐释、逻辑依据、理论及其体系、观念、兴趣、未来等因素。所谓“以历史知专业的深浅与新旧”,是指要坚持在艺术历史中比较认识所在专业的高低与创新程度。换言之,“以历史知专业深浅与新旧”,是强调建立坚持用艺术历史观和艺术历史事实来认识与判断当下专业面对之高低和新旧质量程度的观念。

艺术本体论和艺术认识论揭示了艺术学科不是平的、艺术知识不是平的、艺术历史不是平的。那么,如果没有艺术史学意识与知识观念,是不容易说清楚艺术存在事实的。所以,存在概念、时间概念、角度概念、阶段概念都是认知艺术必须的视坐因素。否则,以混乱之思去认识复杂,那么,除了说不准,就是一阵风了。风不好的话,庄稼就倒霉了。

在现实中,不少的专业内人士对艺术学理论学科,或者说对诸如艺术理论、艺术历史学科的价值,要么认识不准,要么即使在观念上认为重要,而在实际上是忽视的。尤其是在诸如素描、色彩、油画、写意花鸟画等绘画课程教学中,缺乏对自身学科体系的全面把握与传授引导学习。那种不给予学科逻辑起点的教学,便是不注重艺术历史价值的表现。设定一门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实施逻辑起点,是指该课程教师应对所教课程内容设定明确的学科历史逻辑起始点。教师设定一门美术课程教育教学实施逻辑起点,一是,有助于提升学生认识明确自己所学习的课程处在学科历史系统的什么阶段和水平上,为自己在学科专业上找准成长和发展的专业认识论基础提供帮助。二是,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课程处于学科变迁的特定环节后,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控性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拓展空间。

确立“以历史知专业深浅与新旧”的认识论,一是,有助于认识自己的艺术立场?自己的艺术立场显现在——置于艺术历史、艺术观念、阐释方法、理论依据等因素范畴。二是,有助于寻求定位自己的艺术途径?定位自己的艺术途径,需要深入思考——自己艺术研究的新思维、新视角、新方法在哪里?三是,有助于测量自己的艺术实验水平。

总之,有了“以历史知专业深浅与新旧”的思想,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便捷地认识自己对于艺术的真正兴趣在哪里?即,认识和反思自己的——兴趣是在“透过艺术”而认识与研究包括艺术在内的全部人类事项?还是兴趣在“艺术自身”而认识与创造艺术?另一方面是,确定自己创造性充实和拓展艺术空间的可能性。

二、要有艺术新历史意识

“要有艺术新历史意识”,是思考和探究“置于历史之后专业成长”路径的必要条件。

时光总是在流逝,如何在流逝的时间中创造系列艺术秩序的新阶段,是需要有新的艺术历史观引领。

“要有艺术新历史意识”,既是一个现实命题,又是强调必须构建确立“艺术新历史意识的思想”。

所谓“艺术新历史意识”,是指确立新的艺术社会历史批判思想。超越艺术既有思维、超越艺术史潜在控制、超越艺术他者的陈述、超越艺术思想的思想、超越已有艺术方式,是新艺术社会历史批判思想的体现。

构成“要有艺术新历史意识”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是,确立艺术是生态性不断变迁的艺术历史观。认识不到艺术的不断变化变迁特性,容易陷于艺术保守的境地。有了“艺术是生态性不断变迁的艺术历史观”,易于主动辨析艺术的新生因素,促进创生新艺术。二是,确立注重创造新艺术的历史观。今天原创的艺术,就成明天的艺术历史。只有不断诉求艺术的原创,才会延伸和厚重艺术历史。比如:审视西方美术变迁,可以简单地归纳出这样的理解结论:其一、传统艺术是在于意图与式样一体化;其二、现代艺术是在于式样的纯粹化;其三、后现代艺术是在于有所表达;其四、当下艺术是在于一种选择发现表达。

一句话,“艺术新历史意识”思想有助于吐故纳新地认识和创生艺术文化。

三、要基于艺术历史守候专业价值判断

“要基于艺术历史守候专业价值判断”,是思考和探究“置于历史之后专业成长”路径的基本方法。

“要基于艺术历史守候专业价值判断”,是指应善于在观照艺术历史逻辑中寻求审视艺术意义。在丢弃历史视点中,是很难准确判断艺术之专业价值的。比如,如果缺失艺术历史视野,是难以清晰回答“艺术一直依赖的信条是什么”之类问题的。

其实,艺术一直依赖的信条是什么?是值得在“置于历史”思想引领下做深刻思考的专深学术命题。简单地讲,艺术一直依赖的信条是释放性专项表达人类的悲欣情趣价值。

艺术需要价值判断,这既是艺术成为学科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国当今努力构建艺术学学科的重要逻辑前提。这些是艺术认识论和艺术学学科发展论的基本内涵。

如何有效判断艺术存在的价值有很多方法,只不过,艺术历史是艺术价值判断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坚持和善于置于历史条件下发掘判断艺术的表层和潜在价值。其实,“要基于艺术历史守候专业价值判断”,也是确保艺术学学科新秩序构建与发展的必要策略与方法。

四、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的理论

“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理论”,是思考和探究“置于历史之后专业成长”的基本目标。

艺术是人类安顿精神的重要手段。如果所有的艺术研究活动、艺术教育活动、艺术创造活动,不能够创造性丰富艺术自身,那么,艺术是无法起到安顿人们精神、助其向上的核心作用的。“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理论”便是寻觅艺术安顿精神之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一种理论、一种途径、一种方法。

我们已经明确“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是当下艺术学术命题。现在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是,“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成什么样子?”从学理逻辑上看,“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结果,应该有“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理论”的诉求与成果。

所谓“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理论”,是指形成推进艺术良性变迁的系统结论。包括系列推进艺术生长的思想、观念、主张、知识、方法、策略、模式等等有价值的内涵。一定艺术理论会创造新的艺术历史,新的艺术历史又会启迪新艺术理论的产生。因此,“置于历史之后专业成长” 的首要标志,应该审视是否生成了新的调控艺术有效生长的系列理论。

如果,“置于历史”思想的艺术学术不追求生成能够有效调控艺术变迁生长的学理,那么,研究艺术历史、探究艺术理论,就将失去方向和存在价值意义。进而,艺术学理论学科也将失去存在的学理依据与实在价值。

“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理论”的核心认识与方法,一是,充分认识艺术历史应该发挥促进艺术变迁生长的启示作用。艺术历史对于面对它的人来说,发挥作用的最大值就是启迪。所以,只有在获得艺术历史蕴含的作用密码之后,才能自由和有效地行进在艺术王国中,并获得创造新艺术的可能性。

二是,努力创生基于艺术历史促进艺术变迁生长的价值理论。在“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理论”的体系中,为核心的理论是“中国思想”。岁月易逝,只有思想无疆。当中国出现了权威的、核心的、基础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中国艺术思想史”、“中国现当代艺术研究方法论”等著作面试之后,一方面,才有可能促进中国艺术真正的良性变迁发展;二方面,才能够提升中国艺术大国的品质气象;三方面,才能够让中国艺术思想对他者发生实质性影响。否者,在他者眼中,中国艺术永远只是隔岸偏通毛毛雨——对其没有影响。因此,诉求“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理论”的核心目标成果,是创生“中国当代艺术思想”及其体系。这一点,也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核心使命与存在价值。

总之,“生成调控艺术生长理论”,既是“置于历史”思想的诉求任务目标,也是完善构建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必须。

结 语

“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艺术学术命题;其诉求的核心目标成果,是创生“中国当代艺术思想”及其体系;“置于历史之后的专业成长”路径和方法是需要多元探索的;置于历史应该成为一个艺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即,艺术学人应该毕生追求在历史中行动,行动成新历史。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设需要“置于历史”这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1]朱其主编.《新艺术史批评和理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猜你喜欢
学科生长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碗莲生长记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