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检查工作应处理好六个关系

2014-03-28 08:38
财政监督 2014年7期
关键词:检查人员检查组效益

●李 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以上重要论述为今后财税改革确定了新的基调和战略目标。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今后财政检查工作应着重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检查目标上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财政检查的主要职责是对财政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实施监督,但监督只是手段和途径,不是最终目的。检查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监督,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任何割裂监督与服务关系,片面强调一方面的做法都不符合辩证法,势必影响财政检查工作的开展。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重点要放在服务上。

(一)为领导决策服务

善于从微观入手,通过具体检查项目反映出来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影响全局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加强综合分析,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二)为群众利益服务

目前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侵犯群众利益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和单位还相当突出。因此,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把群众利益问题与财政检查工作重点结合起来,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项目,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财政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三)为被查单位服务

要通过检查,发现被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帮助提出合理化意见及建议,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理财水平。

(四)为干部管理服务

强化对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落实情况检查,使干部真正敬畏党规政纪,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发挥好干部干净做事的正能量。

二、检查内容上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全面检查要求检查工作在检查项目的选择上要努力扫除监督盲区,不留死角。重点检查则要求检查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应该实现辨证的统一。全面监督、突出重点体现了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原则,是检查工作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只有在重点中体现全面,在全面中突出重点,才能更好地履行财政监督职能。

把握全面检查、突出重点,关键是加强检查计划管理,增强计划的科学性。

(一)制定符合实际的检查规划

对检查对象根据单位规模、资金性质、流量大小划分三类,对重点单位年查、较重点单位轮查、一般单位抽查,力争二至三年内实现循环检查一次的目标。这是把全面检查贯穿检查工作的具体体现。

(二)合理安排检查内容

每年的检查计划要体现重点性原则,把改革发展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政府关心的焦点问题列入检查重点。

三、检查组织要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

检查效率指检查项目完成的快慢,检查质量指检查项目作用发挥的好坏,二者既对应又统一。没有质量的效率会给检查带来风险,相反,没有效率的质量会影响检查作用及时发挥,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要提高检查效率关键是要对检查工作科学布局,首先认真开展查前调查。全面掌握被查单位业务职能、内控制度运行等基本情况,使检查人员对被查单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制定详细周密的检查方案,并在具体实施检查中严格落实。检查方案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人员分工要合理。三是采用先进的检查技术。随着单位财务核算的信息化应用,检查手段必须更新,以适应现代需要。要利用“AO”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检查,以提高检查效率。四是对检查项目实行现场检查调度制度。定期听取检查组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发现影响检查进度问题及时解决。

要提高检查质量,防范和化解检查风险,既要注意检查广度,使检查内容毫无遗漏;又要注意检查深度,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查深查透。同时还要认真遵守《财政检查工作办法》有关规定。要实现上述要求,检查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注重廉政建设,严格遵守检查职业道德。

四、检查处理上要处理好客观与依法的关系

依法检查是检查工作的灵魂和方向,尊重客观、实事求是,是检查工作坚持的思想路线。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体现辨证的统一。

财政检查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有财政财务收支和国有资产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查处违反财经法纪行为。但由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法制建设也存在新旧法律衔接不一、现行法律滞后等问题,这就要求在实际检查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体现政策,又要考虑实际、灵活处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查出的问题的定性和处理不能照搬过去的模式,死套过时的法规,而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妥善处理检查查出的问题,做到客观公正、宽严适度。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四宽四严”,即用于公益事业性资金的从宽,用于办公消费性资金的从严;非主观因素造成工作失误的从宽,利用职务职权中饱私囊的从严;法规政策界限不清的从宽,有令不行明知故犯的从严;着眼全局开展工作的从宽,立足自身谋取利益的从严。

五、检查管理上要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检查过程中必然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工作中花费即为检查成本。检查项目完成后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影响即为检查效益。检查成本和检查效益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检查成本高不等于检查效益发挥得好,相反,检查成本低说明合理利用检查资源产生的检查效益不一定差。现代财政检查理念是适应创建节约型社会需要,追求以较少检查成本产生较大的检查效益。

要处理好成本和效益的关系,首先应树立成本意识,把检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标准之内。这就要求检查人员一是要切实提高检查效率,在有限的检查人力资源条件下,尽可能扩大检查覆盖面;在有限的检查时间条件下,力争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查深查透。二是实行最低成本控制制度。在检查项目开始时对检查工作量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低检查成本,如为节约人力成本,对检查人员要事前明确目标,合理分工,以防止出现劳动浪费。对检查人员现场所用物品资料制定最低定额等等。三是实行检查人员办公费用包干制度,对所需费用一次包死,超支不补。四是实行检查项目推广招标制度。检查项目合理成本制定后,由派出检查单位事先组织检查组招标,检查项目由中标检查组实施。总之,只有实现检查成本和检查效益的统一,检查项目产生的效益才是合理效益。

六、检查方法上要处理好协调与协作的关系

检查工作涉及内部、外部方方面面关系,只有内外关系和谐一致,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处理好对内协调和对外协作关系。协调是基础,协作是保证。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确保检查质量,才能树立检查权威。

协调对象主要是针对检查机关内部各种关系。检查项目由机关下达计划,检查组组织实施。因此,要首先协调好检查组内部关系。对组内成员做到合理分工,用其所长,同时认真落实检查组长负责制。检查组长是检查项目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对组内部成员要合理调度。其次协调好检查组之间的关系。现在社会是信息社会,实现检查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检查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由于被查单位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往来,检查人员要注意发现问题,检查组之间要建立检查线索库,便于不同检查组的检查人员有针对性的利用,以及时准确揭露违纪违规问题,提高检查质量,防范检查风险。

检查项目涉及严重违纪问题还要进行检查处理处罚、检查案件移送,还会涉及相关单位,因此,处理好与这些单位协作关系是加大检查处理处罚力度的重要保障。一是处理好与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关系。要建立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向联席会通报检查情况;要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对发现的重大违纪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请求配合支持。此外,还要建立重要检查项目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检查制度,共同发现问题,共同提交检查报告,以增强财政检查工作力度。二是处理好税务、物价等部门关系。检查工作不免涉及税务、物价等分管职责方面问题,财政检查人员要与上述单位经常沟通,密切配合。对检查发现的有关问题,要搞清相关部门政策,以便准确定性。下达检查决定要抄送以上部门,以便更好地落实检查决定。

猜你喜欢
检查人员检查组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小学语文教学中早读的有效安排策略讨论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准确把握“双随机、一公开”内涵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提高用电检查人员反窃电能力的途径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恒大人寿
自治区安委办检查组到三江县检查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