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2014-03-28 08:38邵敬辉
财政监督 2014年7期
关键词:廉政防控监督

●邵敬辉

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教育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学校参与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高校与社会交往越加密切和复杂,基建规模和物资采购数量越来越大,但由于高校内部缺乏完善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些人员因私欲膨胀而频频触犯法律底线,肆意侵占国家利益和师生利益,贪污、腐败现象逐渐呈现出数量上升、程度恶化、范围扩大蔓延的趋势,影响了高等学校内涵和质量的提升发展。因此,把廉政风险控机制的建设作为加强高校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能有效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高校事业健康、和谐、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廉政风险防控意识薄弱,高校内部缺乏廉政风险防控理念

大多数高校内部对廉政风险的主观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实施管理行为的随意性较大。对廉政风险防控的认识还多停留在干部不出事的低层次阶段,很少将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提升到组织文化建设层面,认为廉政风险防控的健全与完善只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责任,缺乏一种整体上防患于未然的思想。高校领导对内控在认识上有差距,思想上还不够重视,生怕防范和监控措施会束缚、控制他们分管的事务,使自己难以施展才能;甚至还有人认为,强调廉政风险防控是相互不信任的行为。因而造成监督环节薄弱,执行力度不大。

(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重视不够

大部分高校目前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形同虚设,内控制度残缺不全,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裁量权空间过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由于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对一些问题处理凭经验、靠惯例,造成部分高校领导、教师和科研工作人员,办事只图方便快捷,致使对于重要经济活动和学校的教学、科研的监督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有的高校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贯彻不力,执行不严,有的形同虚设,甚至控而不制,由领导说了算,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出现差错互相扯皮、推诿。廉政风险防控制度降格为“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各项制度的制定走过场。

(三)廉政风险防控手段落后

当前,违纪违法手段趋于复杂化、隐蔽化和智能化,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的情况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和陈旧观念的存在,高校内部还很少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上运用新的管理理论、知识、方法和机制。此外高校中负责反腐倡廉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大多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模型定量等分析能力,这使得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起来不易深入,深度不够,影响实施效果。

二、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途径和措施

(一)加强廉政风险意识和理念的宣传教育

1、增强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强化监督与被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学校监督部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改变监督部门与人员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想监督,不能监督的不良心态。同时,努力提高广大干部、教师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加强学习培训,树立正确的名位观、权力观、监督观,奠定全校师生自觉接受监督、从严规范自身行为的思想基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方向,增强全民监督意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民主健康的廉政风险防控氛围。

2、加强宣传学习国家的财经法规、纪律、制度。为提高广大教职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源头上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印发财务制度汇编、纪检监察制度选编、审计法规汇编等书籍,内容涵盖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等,加强以学法、守法、护法为内容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学校各个层级上,平时也注重由相关人员采用各种会议、课堂、讨论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向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详细讲解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党风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师生队伍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准。通过提升高校人员的依法依纪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的随意性,切实降低并有效地防范廉政风险。

3、重视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一是要注重改进和完善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坚持以关键、敏感岗位党员干部为重点,抓好重要人群的廉政教育,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加强学校管理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贴近学校工作实际。二是在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的同时,注重以鲜活的警示案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综合运用案件通报、案例剖析、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并利用现象点评、个别提示、侧面提醒、个别谈话、责任追究等措施,增强干部内在的约束力和教育的有效性。让干部们从现实的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时刻警示自己抵制各种诱惑,切实做到廉洁自律,防腐拒变,廉洁从政。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权力制约机制

1、推行领导干部的“交流轮岗”制和实行“任期限定”制。 针对一些关键岗位(如招生、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组织、人事、资产管理等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在干部的选拔、任免、考核及使用中进行积极探索,引入竞争性选拔、民主型选拔,同时推进干部的“交流轮岗”制和“任期限定”制,规定在某个岗位上任职期限,必须交流轮岗。并通过制定严密科学的程序,对权力进行合理配置,不让某个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更好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以防范唯命是从的家长式权力模式。

2、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一是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领导班子党政副职,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通过一级抓一级,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强化对干部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二是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将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自觉融入到各部门各单位各项工作中,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向全校师生公布各部门的权力清单和办事流程,要求各职能部门严格操作规程,依法依规办事,接受全校师生共同监督,使制约和监督各部门的权力能够落到实处。

3、在学校的校办企业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学校要建立规范的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的权力与职责,确立学校出资人的股东地位,实现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济管理者分开,国有资产监管主体与经营主体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从而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构建一道“防火墙”。避免因企业经营问题冲击和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规避学校直接办实体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三)完善监督体系,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网络

1、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完善监督体系。一是纪委认真履行职责,对于每件次信访都认真进行登记,及时报告和调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做好调查核实,做好教育疏导。坚决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纪依法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二是继续提高校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紧密结合,逐步探索审计结果公开,把群众最关心,涉及师生切身利益、最容易滋生腐败的事项作为公开重点。同时聘请由校外人士、民主党派等组成的廉政监督员,不定期对地部门进行评议和民主测评,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部门和工作人员各种不当行为。使得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营造强大的民主监督氛围。三是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基本制度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作用,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重视发挥审计反腐防腐的作用。一是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规范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促使各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使财经违规问题逐渐减少,达到加强管理,堵赛漏洞的目的。另一方面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联系起来,对相关领导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把学校所属各部门负责人的权力约束在其岗位权责范围之内,努力构筑预防腐败的“防火墙”。二是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来发现二级单位重大经济活动集体决策、经费审批、内部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腐败线索和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性、普遍性、倾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查找制度上和管理上的漏洞,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促使学校及所属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从宏观上、源头上解决问题。

3、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的信息化建设。高校要推动校园数字化工程建设,引进并建设完善的校内电子监察系统,把风险防控的关键节点内嵌到各个办事流程中去。实行“全流程化”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模式。实现校内资源统一管理,有利于各种防控措施的实施和共享,以贯穿高校全部业务流程为主线覆盖整个校园,变“人为预防”为“自动预防”,变“滞后控制”为“实时控制”,达到在重大经济活动、重要决策行为中权力运行全程留痕,权力运行轨迹可视、可控,廉政风险可查、可纠,压缩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私用的空间。

猜你喜欢
廉政防控监督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廉政之歌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