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以电子产品制造专业为例

2014-03-29 00:57项盛荣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功用生产性职业院校

项盛荣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1 引 言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结合新模式。”我国电子产品制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校企合作尚未全面深入地展开,对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效果不明显。“企中校”形式多,“校中企”寥寥无几。因此,必须要建设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

2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原则

尽管影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因素很多,但不管是何种因素都应以校企双方的需求和共赢为出发点,围绕生产与教学的双重基本功用,构架建设框架,把其建成企业式学校,或学校式企业。构建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校企合作原则。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施、知识与技术技能,培养出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校企合作也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经费不足,利用企业的资源解决或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途径。因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校企合作的原则,共同规划设计建设模式、功用、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

(2)互利互惠原则。要校企双方自愿合作,建成的实习实训基地必须对双方有利,且利大于弊,因此,应满足双方的需求,做到互利互惠。

(3)有效可行性原则。规划设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应能保证参与合作各方按方案进行建设,应能保证功用的发挥,按计划进行运行和管理,对各方能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因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做到有效可行,不能因某种因素而无法实现校企双方的需求,或无法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功用。

(4)工学结合原则。工学结合是公认的、最有效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手段,因此,在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做到场地、管理和运行能保证工学结合顺利进行。

(5)“校企合一”原则。在规划设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及建设过程中,应保证做到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要按照毕业与职业零距离对接的方向去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

(6)经济性原则。合作各方应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能利用有限的资源与经费解决主要的问题,建成后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投资各方收益大。

(7)前瞻性原则。电子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各种技术与生产工艺日新月异,校内教学资源也在不停地变化,因此,规划设计的实习实训基地应能适应电子行业的发展,既能完成短期电子工业对人才质量培养的要求,又能兼顾到长期电子工业对人才质量发展的要求,应能方便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

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类型

根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资主体、主要功用、运行管理和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建设模式有如下五大类型,每一大类又包括若干种模式。建设方式方法应在满足双方需求与共赢的前提下进行。

(1)校企共建模式。根据校企合作的原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主体应当有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因此,按主体投入方式分有如下类型。

①校企合作生产性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校企双方通过自己的优势换取对方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共同合作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与共赢。建设时,通常不是以资金投入为主,而是运用现有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②校企合资生产性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是校企双方以投入资金为主,利用现有资源为辅共同建设。双方主要按投入资金的比例分享成果。

③行业、政府资助生产性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电子行业协会、其他电子行业组织或政府部门资助下进行校企合作建设。其管理与运行除了学校和企业外,行业、组织或政府也以一定程度参与。

④职教集团化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是多个职业院校联盟,与企业一起建设。先成立职教集团委员会,共同规划设计建设方案,然后所有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输出各自的资源,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协商制定管理运行条例,风险共担,成果分享。

(2)功用共建模式。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功用为校企双方服务,实现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因此,按功用分如下类型。

①师生核心技术技能训练型生产性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按学生和教师核心技术技能训练的要求去建设。

②师生综合技术技能训练型生产性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按训练学生和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去建设。

③订单与定向培养就业型生产性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按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或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要求去建设。

④企业员工继教与学生训练型生产性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按提升员工职业岗位能力,或员工岗位调整而进行新岗位培训的要求去建设。

⑤校企相互服务型生产性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按校企双方相互服务的需求去建设。

⑥科研与生产结合型生产性建设模式。该模式按科研、生产和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去建设。

⑦新产品创业孵化型生产性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按新产品的商业转化、发展壮大要求去建设,以新产品制造为载体让学生实习实训,并进行新产品的商业转化与市场推广。

⑧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型生产性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按科技成果推广的要求进行建设,不仅具有学生实习实训的功用,还具有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推广的功用。

⑨“承接生产加工创收”型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按承接他人的电子产品加工和创收的要求来建设,以代加工品为载体训练学生技术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3)主体直辖共建模式。为了保证实习实训基地按校企合作双方的要求进行建设、运行,必须有管理机构。按管理主体的不同,有以下三种模式。

①企业主导管理生产性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在企业的主导下,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行建设。企业是主管责任部门,校方起辅助作用。

②学校主导管理生产性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在职业院校的主导下,在满足企业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来建设。职业院校是主管责任部门,企业起辅助作用。一般是以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为主,兼顾完成生产任务。

③校企董事会共同管理生产性建设模式。该模式在校企董事会的主导下按实践教学和生产等功用的要求进行建设,由校企董事会共同管理。董事长一般由出资或固定资产较多的一方担任,当双方出资或资产相当时,也可以实行轮流担任制,实行年终考评,合格者可以继续担任。

(4)运行共建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在运行时,既要满足教学的需求,还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按运行方式的不同,有以下三种模式。

①工学交替循环式生产性建设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按工学交替的要求进行建设。

②学时弹性训练可移式生产性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按实践教学对学时的实际需要情况和生产任务的需求情况进行建设,实习既能适应学生实习实训学时的变化,又能适应生产任务轻重缓急的变化。

③框架不变可移动式校外建设模式。该种模式就是设计好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基本环境要求、目的、实习实训内容、手段和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设立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以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类型各有长短,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各自所需的模式类型。

猜你喜欢
功用生产性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风药之功用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