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2014-03-29 04:30周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意识

周超

(扬州大学 广陵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浅议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周超

(扬州大学 广陵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保护生态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德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校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德育;德育途径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生态文明观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某一些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因为二者都是在人类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观念上出发的.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未来社会生产与进步离不开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大学生.为了和谐生态发展模式的构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的最终形成必须要坚强对现代大学生的生态观念教育.所以广大教职工干部必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展开有效的生态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态保护习惯.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他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能够遵守生态建设的原则,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同时这也是学校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一个着手点.

1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1 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有待提高和加强

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思想观念、行事风格和生活习惯与生态道德理念的具体标准严重不符.很多学生对人和生态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定位.所以他们日常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以及处事风格都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为了方便他们通常会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一次性产品;校园内,水、电浪费严重,同时学校没有统一的措施来处理废弃物.另外校园总体建设、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欠缺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 1.2 独立学院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有待完善

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教育注重的是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一些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更多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至于对学生进行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都集中在思品教育中,而不是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对学生进行的生态道德教育只是停留在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生态道德教育的情感共鸣、习惯养成及价值观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思想水平.

1.3 独立学院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尚不完整

现阶段高校环境道德培养的重点集中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作为生态教育主要构成要素的生态保护理念的培养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其立脚点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缺乏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前后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完整系统,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任课老师对这项教学工作的认识过于随意.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人.首先他对生活要有足够的热情,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对其进行不断地熏陶和培养,帮助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健康的环保意识与绿色的生活习惯,成为德育永恒的追求.但是在现阶段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重视度还不够,因为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观念,品格操守,以及生态意识等,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祖国的可持续发展大业的顺利完成.

1.4 独立学院生态道德教育措施有待优化

在现阶段,学校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只看重对学生的价值理念的培养,其工作形势还是过于偏向与理论化,以基础的概念性知识为重点,很少为学生创造机会去进行实际锻炼,影响了学生正确自然价值观念的形成.所以教育工作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生态道德理念,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康的、绿色的生活习惯,生活作风.

2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生态道德教育拓宽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路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坚持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保护资源,构建和谐家园的原则.这种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德育的说教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态道德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辩证统一起来,其实就是用现代环境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认识来理解中国古代圣人们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论,用古代的先贤智慧来解决当下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中和、平衡的价值观正确地看待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2 生态道德教育丰富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

这一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新强调,就是要监督广大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而做出应有的贡献.环保道德教育工作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环境保护观和资源保护观,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人与环境共同发展的正确认识,从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注重长远利益的实现,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具备伟大的民族精神.

2.3 生态道德教育开辟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领域

通过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推进思品教育工作的进度同时提高思品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人类历史通过漫长的发展,在探索中总结出了人类和自然环境必须和谐相处的相关理念,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这说明科学本身具有推动人们思想道德进步的力量.借助凝聚人类智慧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生态道德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他们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变当下的环境问题,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与环保技术.

3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3.1 注重体系构建与课程研究的有效结合

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以实现学校内部环境保护道德教育系统,不断地提升生态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相关任课老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做好教学计划与安排,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目标.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必须由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教授直接承担生态伦理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要鼓励各门学科的老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态道德方面的内容.此外学校也可以专门为这门学科多安排一些课时,不断组织专业的研究人员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将这门学科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应用于实践,同时也从实践中获得补充和完善.

3.2 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有效结合

第一,学校应该尽量多安排一些课时,设置专门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的机会,提高学生们的重视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第二,将生态道德理念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营造出一个生态保护意识浓厚的校园环境.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在全校教职工以身作则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第三,要为学生提供参加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参加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3 注重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效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要保证大学在学校建设等方面都体现出生态观念,以此来提醒和督促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去对待环境保护.使促进校园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师生的自觉意识.通过生态道德教育,使师生做到节水、节电,减少污染和浪费,节约学校开支,营造一个和谐绿色的校园环境.

〔1〕 李英杰. 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J]. 求实,2008(S2):204-205.

〔2〕惠保德.高校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浅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230.

〔3〕丁林.略论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21.

〔4〕周谷平,朱绍英.重视进行生态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11(11):57-60.

〔5〕熊玉坤,张艳君,等.关于大学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G641

A

1673-260X(2014)08-0140-02

基金支持:江苏省教育厅 2012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SJBFDY075)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