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校归属感的质的研究

2014-03-29 04:30钱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归属感对象同学

钱涛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大学生在校归属感的质的研究

钱涛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大学生恶性伤人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缺乏归属感的表现.目前,国外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比较丰富,国内关于学校归属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大学新生学校归属感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学校归属感因素进行验证,总结出了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

弗洛姆认为,在人的特性中有两种基本成分,人一方面作为动物的个体具有各方面的生物需要,另一方面作为人的个体具有同情、责任、自由等经验,这两方面构成人类的基本现状.鉴于人的二歧性的生存状况,人的分裂和固有矛盾促使人不断去寻找解决办法,从而产生了人类共有的本质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多种多样,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归纳为五个层次.其中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和谐;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一份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告[3]表明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普遍存在对学习兴趣、新环境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严重时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消极反应,如无聊、懒散、退缩、偏狭、虚荣等.这些反应往往是缺乏集体归属感的表现,也是导致大学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更快的适应到大学校园生活当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大学生在校归属感的质的研究

1.1 研究过程

1.1.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本校的 40名在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选取对象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涵盖了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学生.主要采用目的抽样和雪球抽样的方式.资料的获取方式主要有面对面访谈、网上聊天访谈、E—mail访谈三种途径.最后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集中处理,再结合前面文献考察的结果论述现状形成的原因.

1.1.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正式访谈之前,需要先邀请几个非研究对象进行非正式的访谈,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文献资料的分析,设计一个开放式的访谈提纲.

2013年 7月中旬,开始进行正式的访谈.在访谈前先跟研究对象约定好访谈时间和地点.每个研究对象的访谈时间大概是 30到 40分钟,访谈次数为 1-3次.正式访谈前先征求访谈对象的同意再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向访谈对象承诺,保证对信息内容保守秘密.

2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描述

2.1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

通过分析发现所访谈的学生学校归属感大约处于中等水平,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学校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依恋的程度比较低.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仅有少数几位同学对学校有很强的归属感.为了进一步的明确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性,以下分别从年级、性别和学科类型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分析.

2.1.1 学校归属感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存在差异.大一的学生的归属感很低,调查中所访谈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被调剂过来的,所以一直都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于是产生了排斥心理.大二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感知和探索阶段,会更多的寻求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大三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了前两年的积淀,居于中等偏上水平.

2.1.2 学校归属感的性别差异

总体而言,女生的学校归属感要比男生要高一些,不过不是很明显.女生一般喜欢逛街唱歌,平时女生之间也喜欢一起聊天.而男生之间的交流就很少,大多数都把时间花在玩游戏上.

2.1.3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学科类型差异

本研究选取了文科、理科、艺术系的学生作为访谈对象,通过数据发现,理科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相对于文科生和艺术生要偏低一些,但并不是很明显.

2.2 学校归属感水平较高学生的特点

学校归属感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里过得很开心,感觉自己在学校生活得很有意义,把学校看做自己的另一个家.放假离校时会感到不舍,毕业以后也会怀念母校,并会一直关注母校的发展.通过对访谈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大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人际交往能力强.其中一名大三的学生说:“可能是我一直以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强.无论到哪里,在很短时间内我都能交到一些朋友.我参加过很多的社团活动,而且也是班干部,这就保证了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较多,并且结识了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会经常一起谈心,互相倾诉遇到的一些烦心事,很庆幸来到这个学校能够交到这么多的好朋友.”通过与同学的交往,访谈对象有了知心的朋友,融洽的同学关系让他具有较强的学校归属感.

第二、群体的影响.一名大二的学生说:“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心里一直都很烦躁,我是调剂到本专业的,以前对此专业一无所知,更别提对它感兴趣了.第一学期基本是无所事事,专业成绩也比较差.但第二学年我加入了一个社团,在社团里我与其他干事、成员之间关系比较融洽.因此,我在学校也开始慢慢找到了归属.”根据群体心理理论,群体的内聚力跟群体成员的归属感成正比关系.

综上所述,保持积极地心态,并能够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往,这样才能形成较强的学校归属感.

3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访谈对象描述内容的分析,归纳出了影响学校归属感水平的若干主要因素:学校环境、学生管理和社交因素.

3.1 学校环境

3.1.1 自然环境

优美的自然环境,使每个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有种亲切感和舒适感,对学校自然环境的喜爱,为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中一位同学说:“我们学校环境挺优美的,绿化很好.”另外一个同学说:“学校的湖很美,没事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到湖边去静静的看书,感觉非常的惬意.”从被访谈者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优美的校园环境拉近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距离.

3.1.2 生活环境

饮食:几乎所有同学都说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较差,其中一位同学说:学校食堂的菜太难吃了,尤其冬天的时候每次中午去食堂吃饭菜都是冷的.”另一个访谈对象说:“菜不好吃,而且打菜的阿姨有时候脾气特别的差,我估计下学期就不会在学校吃饭了.”

住宿:在谈到住宿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满意.一位女同学说:“宿舍还可以,很宽敞,也很干净,只是夏天的时候太热了,尤其是快放暑假的那段时间,晚上总是热的睡不着.”而另外一位同学则持相反的观点.她说:“宿舍环境实在是太差了,又窄又破又脏,我都想搬出去住了.”不过像这位同学所反映的情况比较少见,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慢慢适应. 3.2 学生管理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意识,体会到学校给予的家的感觉.被访谈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明确表示自己未感觉到像家一样的归宿感,但是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其中很多同学说该校管理比较民主,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教学评估,对各科老师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3.3 社交因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求,我们从中学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社区群体,渴望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获得应有的归属感.

3.3.1 师生交往

师生交往是促进同学们产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同学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有的同学说:“我跟老师交流的很少,有什么问题我会跟同学交流.虽然有的老师想跟我们交流,但是我还是不太想跟他交流,感觉有鸿大的代沟.”其中一位同学一直强调自己之所以归属感不强是因为没有碰到一个懂得自己的老师.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同学跟老师之间的交往存在一些障碍.而那些跟老师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同学表现出了较强的归属感.

3.3.2 同学交往

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对产生学校归属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一位访谈对象说:“我们班特别有凝聚力,同学之间都打成了一片,我们班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而且每次大家都很积极.我感觉很幸福.”而另外一些同学则相反:“我们现在都大一下学期了,还有很多同学互不认识.班里也很少组织活动,有一种很疏离的感觉.我是班长,每次组织活动都感觉压力好大.以后我也不会再组织什么活动了”.

4 总结

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认同上有待提高,这不仅需要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更需要老师与学校为大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1〕马斯洛.许金生,程朝翔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 出版社,1987.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沙 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叶浩生.心理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生,2009.

〔6〕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7〕李倩.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8〕张新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G44

A

1673-260X(2014)08-0142-02

猜你喜欢
归属感对象同学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