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

2014-03-29 04:30高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就业观赤峰毕业生

高亮

(赤峰学院 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

高亮

(赤峰学院 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及培养的意义入手,结合赤峰学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从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及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讨.

就业能力;MBTI;人格类型说;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4年有 727万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破解就业难的关键.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及意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能力,是一种胜任力,它不仅包括大学毕业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包括一系列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个性特征,简单说,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成功就业的能力.

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研究团体和个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美国的 SCANS(1991)报告认为,就业能力包括 36项能力,并将它们分为两大类:基础方面和工作胜任力,基础方面包括基本技能、思考技能和个体特质三个部分;工作胜任力包括资源、人际交往、信息、系统和技术等五个部分.我国的就业研究人员在对大学生个人特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要等方面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包括:职业目标、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高校和大学生个人必须面对的挑战.在熙熙攘攘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人潮中,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赤峰学院是 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多科性的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是赤峰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到 2012年底,学院在校生人数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11200多,2014年应届毕业生为 3098人.学院招生就业处是负责招生和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专业的指导教师,笔者在赤峰学院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任务,为提升我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及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讨,具体做法是:

2.1 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制订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对于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一份调查显示,95%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存在“工作一年后就跳槽”的心态,不少高校毕业生甚至希望在同一企业工作的时间“最好是三个月”,在关于“面临就业时,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不知道选择哪个就业方向”的毕业生占 39%.有关专家认为,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面对就业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探索的重要时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形成职业意识,探索各种各样的可供选择的职业特点,尝试职业选择,培养就业能力.如果这一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好,就会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出现不足,造成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赤峰学院高度重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为了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自 2009年 3月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各专业的培养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切入点,是大学生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促使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目标去充实完善自我.结合各院系的活动,如“学雷锋文明月、诚信活动周”等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为从一名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化的进行积极的准备,正确的职业理想会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的不竭动力.

其次,借助现代测评工具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来自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的职业测评专家庄明科建议,大学生应借助现代测评工具,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个人特质,为选择合适职业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提高就业能力,科学规划设计职业生涯.

大学生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想从事什么职业?”以 2008级建筑工程技术班为例,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同学占 71.48%.笔者在讲授到正确认识自我时,借助现代测评工具(MBTI)等来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先让学生了解 MBTI理论,接着让同学们按照MBTI的四维八级特征写下对自己性格的判断,然后利用 MBTI测试工具为每一位学生进行测试,测试时确保被试学生处于轻松自如的状态下,确保每一位学生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有序地执行每一个环节,测试结束后,让学生准确理解 MBTI的测试结果,即 MBTI问卷的得分代表了被试者对自身性格类型的清楚程度,会引导人们探索自我、进而认清自我.以赤峰学院的 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49人)、工程造价(49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1人)三个专业为例,MBTI测评的效用比较明显,约有90%大学生认为准确地描述了个人性格,并有益于对自己深入了解,约 7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较好的参考性.

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介绍人—职和谐的思想内涵、美国波士顿大学生教授弗兰克.帕森斯的《特性因素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说,即在现实的文化中,可以将人的人格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 S、研究型 I、艺术型 A、社会型 S、企业型 E与传统型 C,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便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不同类型人格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境或职业,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予其所需要的机会与奖励,这种情况即称为“和谐”.霍兰德有一个六边形简明地描述了六种类型之间的关系,在职业决策中最理想的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重合的职业环境.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得到乐趣和内在满足,最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在进行职业分析时,在MBTI测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The Self-Directed Search,简称 SDS),并对六种职业人格类型进行了排序.

职业定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即你要选择适合你性格的、并能最多运用到你的天赋优势的职业——就是扬长避短,要选择能充分发挥性格天赋优势的职业,避开自己性格天赋弱点的职业.如 201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殷海棋同学的 MBTI测试结果是:ENFJ(外向 +直觉 +情感+判断—教导型),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说的测试排序是 ESA(管理、社会、艺术)正好体现了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

2.2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及树立“大众化”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 2010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看来,首要的是“学生要调整就业心态”,“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及树立“大众化”就业观,这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保证.

首先,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心态,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训练,使一些学生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一脸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要乐观、具有面对挑战的自信心,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是被动的“等、靠、要”.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是靠自己的能力说话的.

要让学生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选,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如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团委等部门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高校毕业生社区民生工作志愿者计划选拔招募工作;“三支一扶”工作(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2013年 5月 13日下发的《2010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考学升学优先,学费补偿等优惠政策.

笔者在讲授到就业观时,让每一位同学结合自身情况谈自我的就业观,有 80%的同学赞同树立工作岗位大众化的就业观、树立积极竞争的就业观、有 10%的同学同意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另有 10%的同学采取观望态度.

其次,通过模拟招聘、职前实习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求职技巧,提升同学应聘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为顺利走上职场积累宝贵的经验.各院系开展“大学生就业校园公益巡讲”,邀请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专家、企业家、人力资源总监、青年创业家等组成专家团队,与大学生现场交流,为大学生提供就业观念、择业意识、成长规划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2.3 注重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态度冷淡,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注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才是积极主动的.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环节,它能验证、巩固、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变.社会实践能使学生脱离传统的“在家靠家长,在校靠教师”的依赖性,使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强化,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的位置和将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合理调节自我期望值,纠正自我意识偏差和失误,缩短与现实社会的距离.通过社会实践还能培养学生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增强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院在赤峰周边地区建立了一批实习、见习基地,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实施“学生暑期实习计划”和“赤峰学院各专业毕业生见习计划”,以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功能,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试能力,学校于 2011年 5月 12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活动,进行大学生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发展变化;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也在努力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上的疾病和障碍.

对于学生来说,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课题小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都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对于高校来说,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重视两件事:首先要把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第二,把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体系,就业能力培养只有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才能使其与其他的知识技能处于同等地位,引起教师的重视,否则就业能力的培养就是不完整的.

〔1〕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4).

〔2〕刘会杰,李英平.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

G646

A

1673-260X(2014)08-0161-03

猜你喜欢
就业观赤峰毕业生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