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测量》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研究

2014-03-29 04:30韩月娇王丽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工程测量测量教学模式

韩月娇,王丽敏,宋 欣,唐 冲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工程测量课程是高校中面向土木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测图、读图和用图放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工程测量教学中也要着重的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技能进行培养,但是如何将这门课程与实际工程建设中的操作相结合,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与土木工程建设方面需要的人才相符合是目前我国学校在办学中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 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我国在测绘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测绘仪器和工作中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科技的进步使得在工程测量方面的工作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其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减轻劳动强度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有些高校对所设立的关于工程测量方面的课程还不够重视,导致对其投入的精力和资金十分有限,使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了限制.教师也在自身职业素质方面没有实现相应的提升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都跟不上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由于目前我国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种种问题使得工程测量在整体上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和改善.

1.1 教材内容陈旧利用率低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关于工程测量上的一些装备、仪器和测绘技术也随之在不断更新发展,因此在对于这些新技术和新机器的使用和操作中也应该有着不断的更新和改进,但是我国高校在工程测量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还是以过去的测绘水平为基础,没有根据现代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的落后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真正的测绘技术,在进入社会后对于新的测绘仪器和技术还是一无所知.进入21世纪后,在新世纪的课程体系中面临着压缩专业数量和拓宽专业面等问题,因此大多数高校在测量课程中缩减了课程课时但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教材内容,面对着课时的减少和内容的增加之间的矛盾教师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严峻的教学形势和新型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们不能再依靠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创造出适合现代化测量技术教学的新模式,改善教材内容陈旧和利用率低等不利因素.

1.2 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落后

教学经费不足一直都是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和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所在.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使得原本教学经费就有所欠缺的学校相关部门更不会将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工程测量课程中,导致了工程测量实验课上的实验设备陈旧落后.陈旧的设备导致学生进行的测量实践操作远远落后于生产现场,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校的实验设备与社会实践中的操作设备大相径庭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仍然不能迅速的适应具体操作,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了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对于毕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和教学质量产生严重的质疑.

1.3 教学方法落后和实践教学内容较少

我国目前在工程测量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进行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填鸭式和满堂灌这种比较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和不断更新进步的测绘技术,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而言最重要的是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验课程中由于设备陈旧和辅导环节薄弱等原因使得实验实习效果差强人意,进而导致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1.4 课程实践要求和实习场地建设不匹配

工程测量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课,其实践性也同样重要,但是如何将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就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因此学校设立的实习场地就显得相当重要,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帮助下也能更加熟练的进行实践的操作,只有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工程测量的实践操作在课程中表现的不明显,学校对于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有效的具体实践操作,学生的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2 实现工程测量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的措施

随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工程测量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也在不断涌现,对于工程测量方面的专有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在不断提高.这种不断发展的趋势给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将目前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流程与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学任务有效的对接是培养工程测量方面专有性人才最直接的途径,对于目前在工程课程中的教学要求是既要立足于现在同时也要放眼于未来.下面针对近几年我国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关于工程测量教学的过程与生产过程之间有效对接的相关改革对策.

2.1 教学中的课程体系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方面的课程应该突破传统专业内容繁多、教材陈旧和实践内容较少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土木工程建筑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渐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结构框架.工程测量的教学应该适应社会实践中的工程建筑实际,时刻与不断发展的工程测量科学相结合,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仪器和新技术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时刻与不断变化更新的新技术相结合,在脑海中不断注入一些新的技术原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突出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注重培养以下一些基本操作能力:

1、熟练掌握好经纬仪、水准仪和全站仪以及一些精密测量仪等基本的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

2、具有进行高程测量和角度测量等一些基本测量的工作能力.

3、具有简单的测图和绘图能力.

4、具有运用现代仪器进行有关问题处理的能力.

在日常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仪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好以上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践中更多新型的技术和仪器能够快速的掌握,更快的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2.2 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改革

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工程测量教学要符合社会实际,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工程测量教学之前首先应该对实际中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广泛的咨询和调查,在研究中了解掌握工程测量方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使得教学内容尽量与社会实际要求相符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施工操作现场中去见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具体的印象.由于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产操作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在进行工程测量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到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教师通过对实践基地的考察要明确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授课,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过程有效对接.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被动学习模式,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工程测量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采取现代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提倡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互相交流过程中使得师生能够更加了解彼此,从而对于学习过程产生更有效的帮助,同时教师还要借助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幻灯机等辅助教学工具,将课程内容与这些教学设施结合在一起呈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一种整体的观念,将工程测量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有效结合,从工程的角度去分析测量的原理及方法.由于现在的教学中关于工程测量课程的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因此在进行实验课程时应该尽量突出重点,注意各个实验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实验课的教学形式由以往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进行完要求的实验后还可以自由的进行其他教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课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加积极的参与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与工程测量有关的内容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学习工程测量的同时还能掌握到其他技能,体现了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实用性,在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2.4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

对于工程测量的教学质量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最后的考试成绩,应该以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标准,而这种评估标准主要就体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而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向学生展现与工程测量有关的基础理论原理和知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取决于平时的练习和课堂提问、课外作业,另一部分的评估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部分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实验课时中,具体包括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熟练程度,对基础技能的掌握水平和一些实习报告等的考核成绩.对于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估标准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考试成绩上,而是通过更加全面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估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也能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质量.

结语: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上的改革对于今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教学改革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关于工程测量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对接是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们的不断努力,面对新的形势进行不断的教学探索,结合社会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才能完美的实现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1〕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05(01).

〔3〕谢宏全,景海涛.对《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测绘工程,2000(03).

〔4〕燕志明,周显平.《工程测量》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职教论坛,2009(17).

〔5〕苏勇,王兴华.工程测量理论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1).

猜你喜欢
工程测量测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测量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