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财政改革需乘风破浪

2014-03-29 16:13郭艳娇
地方财政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领域财政资金

郭艳娇

特别关注

教育财政改革需乘风破浪

郭艳娇

毋庸置疑,教育是个人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就我国而言,想要成功实现赶超战略,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建立和谐社会,根本在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能力。然而,现行教育发展状况与所应承担的角色作用相去甚远。从教育不同层次来看,基础教育在知识传授之外的其它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明显失衡;职业教育严重滞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我国的教育问题与教育财政息息相关。例如教育的不公平与财政资金在教育内部不同层级、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投入失衡有关;流动人口入学难与政府间事权划分有关;而教育的过度产业化、教育成本-收益不对等与没有合理划分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有关。除此之外,教育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始终未有效建立,预算公开、绩效评价等也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均加剧了我国教育的“贫困”。

诚然,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财政问题,完善教育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反思和监督,避免集体非理性现象的出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耦合效率与公平机制的财政,其作用不可替代。当前,我国教育财政改革适逢其时。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达到4.28%,如期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规定的4%目标,并在支出中突出“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取得了一定成效。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为破解改革僵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契机。

目前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总量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教育资金的筹措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借助市场机制,加强公私合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应支持重点领域的教育,优化投入方向;着重提高教育财政资金的绩效,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强调教师工资待遇、师资培训、农村优质教师配备等软件投入;公开教育财政预算,提高教育财政资金的透明度,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杜绝教育财政资金的挪用、占用和不当使用等现象;从财政体制上看,要进一步明确事权,优化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助推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

总之,教育财政改革的深化,必将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破解“钱学森之问”,推动中国教育破浪前行,实现“质的飞越”。

猜你喜欢
财政性教育领域财政资金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领域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框架
商业银行资金清算账户成为人民银行财政性资金监管盲区需引起关注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
——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教育领域传统书籍的数字化发展——以人教学习网电子教材教辅为例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