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2014-03-30 01:42李志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民办市场化

李志星

(湖南信息学院 公共课部,湖南 长沙410151)

近几年,由于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扩招以及国外高校的进入,使中国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根据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提出了在今后十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因此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毕业生人数会逐年递增,就业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1]。“就业率”随之成为人们评价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之一。

1 市场化运作模式

所谓市场化运作模式,就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依靠市场来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好的就业。本文主要研究民办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当前的国家政策以及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特点,更好地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借助于市场这一平台,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找准市场的需求点来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制定贴近市场的人才需求培养方案,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企业急需的畅销品。

2 市场化运作模式对民办高职院校就业的影响

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发挥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优势,必须克服就业工作中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缺乏专业的行业背景

高职教育中没有行业背景的职业学院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人才需求的趋势,导致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职业学院总数每年递增,毕业生人数占高等教育总数的52.5%[2]。在中国高职院校中就业率比较高的学校靠的是什么,是系统化的工程来做,靠的是品牌化的理念去张扬,去扩大。但是,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院校还是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2.2 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

一些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存在盲目性,缺乏对市场有效的调研。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多数是新办的职业学院,在培养目标确定上往往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特殊关系,没有重视到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导致在招生专业的确定上存在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象,同时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既缺乏厚重的传承,也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导致培养目标的盲目性。

2.3 缺乏特色的品牌形象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职院校就像是一家企业,毕业生就是企业生产的商品,要想商品能够畅销,企业必须要树立起品牌战略,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从市场角度看,品牌可以使消费者或用户通过使用对商品产生好感,从而重复购买,不断宣传,形成品牌忠诚,使消费者或用户重复购买。民办高职院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办学时间不长,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也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困难重重。

3 积极探索民办高职就业工作市场化运作模式

3.1 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就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学校的生死存亡,如果培养的人才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的办学就是失败的。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确立以“应用型”为主的培养方案[3]。“应用型”培养方案的确立,突出强调了“四个需要”:一是瞄准就业需要,突出技能培养,强调实践能力;二是立足工作需要,重视综合素质,强调团队精神;三是着眼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知识结构,强调创新意识;四是应对开放需要。

3.2 设置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

民办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既要始终坚持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又要有利于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我们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的原则来进行。创新民办高职的学科专业结构,根据市场对大学生需求的提高,不断拓宽专业的覆盖面,增加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以满足市场化的需求。

3.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民办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社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以及校内的企业,探索“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强调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3.4 打造民办高职就业特色和品牌

民办高职院校应当树立起市场化的就业理念,核心是:以建立企业需要为中心的“菜单式"人才培养方向的院园一体、院企一体、大力发展双证教育的品牌策略模式[4]。开展“菜单式”人才培养,实行“订单”模式,供企业和培养目标双向选择,培养模式更灵活、更符合市场需要。民办高职院校应当打造民办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同感首先得益于高校自身的品牌核心价值,每个高校都应当根据自身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来选择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民办高职院校应当打造民办高职院校的品牌效应。企业设计品牌,创立品牌,培养品牌的目的是希望此品牌能变为名牌,民办高校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样也是希望能够把学校的品牌打造成为名牌。

3.5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硬件建设。民办高职院校应当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按照国家和社会需求配齐人员,给足经费,因地制宜安排好适合实习和就业的场地,积极开通就业信息网络,使就业工作的开展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其次,建设就业基地,开拓就业市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注重交流”的方式加强对就业工作队伍的培养,采取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参加专题培训班提升理论;组织辅导员参加就业市场考察增强工作实践;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座谈开阔工作视野;召开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丰富工作经验等方式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的信心,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3.6 以市场为导向的民办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日趋市场化的今天,民办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应当走向市场化并和市场接轨。民办高职院校具备先天的就业服务优势,可以借助庞大的社会信息资源,采用企业化的服务手段来帮助毕业生求职、就业。一方面,建立校内人才中介公司,对外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通过市场的模式来运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为基础、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手段,更加切实有效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与校外人才服务机构联合,为毕业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信息。通过与社会人才市场的直接对接,利用人才市场的社会资源,更加快捷的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信息,减少学生的就业成本,提高就业率。

[1]褚 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探讨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20):153.

[2]杨 潇.民办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146 -147.

[3]彭伊凡.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2):210 -211.

[4]夏季亭.关于打造民办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30 -3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民办市场化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