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某大学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

2014-03-30 01:42刘力文李成金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问卷设备学生

刘力文,李成金

(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江苏苏州215000)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随着4G移动网络逐渐投入运营,移动学习(M-Learning)作为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新形式,将会被更多的学习者所接受。“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烈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它是通过诸如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1]目前,无线网络已覆盖整个校园,而大学生对电子新技术和新产品充满热情,他们拥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移动设备,是移动学习最主要的用户。本文对苏南某大学在校学生的移动学习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给出相关分析,同时对移动学习的推广提出相关建议。

2 设计

2.1 调查方法

本文结合移动学习的相关理论和苏南某大学在校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学生的移动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

2.2 调查对象

选取苏南某大学部分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其所学专业包括:商学类、语言类、艺术类、教育类和自然科学类等。他们多为18~26岁的年轻人,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挑战、乐于接受新事物。而移动学习设备在他们中间得到了普及,除了常见的智能手机外,他们常用的电子设备还有Pad、PSP等。并通过这些设备连接互联网,与他人分享信息、合作交流[2]。另外,该校普遍使用移动运营的3G网络(4G网络也已经投入运营)、全校覆盖WIFI,创造了移动学习的外在环境,而且该校在移动学习的推广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支持措施。

2.3 问卷设计

本调查的“苏南某大学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由5个部分组成,包括:基本信息、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移动学习行为、对待移动学习的态度和学生移动学习形式。共26题,其中25题为封闭式题目(包括2道验证性题目,用于判别问卷的有效性),1个开放性题目。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问卷均由笔者在教学楼内随机发放,由学生填写后回收。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75份,问卷回收率93.75%,剔除无效的作答问卷,共获得有效的问卷65份,有效率为86.67%。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频数分析。

3.1 学生移动设备使用情况

移动设备拥有情况。通过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100%的学生已经拥有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而且有10.8%的学生在拥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同时拥有平板电脑。拥有MP3/4和电子词典的学生分别为33.8%和9.8%。

无线设备应用。此次调查发现,学生在利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上网冲浪时:浏览网页的占81.5%,看娱乐视频等多媒体的占67.7%,使用QQ等聊天工具进行交流、聊天的占95.4%,而利用移动网络进行阅读和下载学习资料的学生仅有23.1%和29.2%。

3.2 学生对待移动学习的态度

3.2.1 移动学习的了解程度

从此次调查中发现,有7.7%的学生对移动学习表示完全不了解,有64.6%的学生对移动学习表示陌生、只是听说过,而对移动学习表示相对了解的有21.5%,对移动学习表示很了解的只有6.2%。有超过70%的学生对移动学习还不了解或者是了解不足,只是听说过而已。

3.2.2 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移动学习表示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分别为38.5%和46.2%,而只有15%左右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不太喜欢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3.2.3 移动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利用移动设备“自主”和“较为自主”的安排学习的比例均为15.4%,其总和不足总人数的一半。而“不太能自主”和“完全不能自主”的学生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2.3%和16.9%。通过计算,学生移动学习自主性的均值为2.29,低于中间值2.5。可见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时的自主性较差,需要有他人对其移动学习行为加以监督。

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利用手机等无线网络设备连接互联网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更是习以为常[3]。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部分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体验过移动学习。正如上述数据显示有超过八成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而表示不喜欢移动学习的学生,更多的是因为其不能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习效率低,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3.3 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

3.3.1 移动学习的时间点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喜欢将移动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方式,多数情况下是在零散的时间、更为开放的场合中进行。有56%的学生喜欢在等车等人时进行移动学习,32.8%的学生喜欢在旅途中进行,而选择在教室等固定场所的学生只有9.3%。还发现,78.6%的学生在急于交作业时会首选移动学习,而在时间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学生更喜欢去图书馆查阅纸质资料。

3.3.2 移动学习的时间长度

从调查中笔者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更倾向于在单个知识点的学习中选择移动学习。所以在单次移动学习的时长上相对较短。16.9%的学生单次学习时间小于5分钟,46.2%的学生单次学习时间在5~10分钟之内,在10~15分钟内的有29.2%,而在20分钟以上的只有7.7%。

3.4 大学生移动学习形式

3.4.1 移动学习资源形式

学生喜欢的学习资源排前三的是视频类、文本类和图片类,分别为81.5%、56.9%和41.5%。而音频、小游戏等学习资源并不受欢迎,所占比例均低于20%。部分学生表示小游戏会使其分心,而起不到学习的作用。

3.4.2 移动学习的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移动学习适合于课后复习、相关专业学习和师生交流的学生分别为26.2%、43.1%和21.5%,均未超过50%。而认为移动学习适合于了解生活百科的学生高达83.1%,认为移动学习适合于外语类学习和资格证考试的学生均为55.4%。另外,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传统的集体授课方式,而且学生也认为传统的集体授课方式更便于师生间的交流[4]。相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更适合于了解生活百科、信息资讯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影响移动学习接受程度的因素

笔者通过此次调查希望找到对移动学习推广影响最相关的因素。运用SPSS19.0对此次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级、学科类、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了解程度等14个影响因素[5]。其中对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影响相关性最高的是“了解程度”,并且“接受程度”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并不突出。利用SPSS19.0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接受程度”和“了解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251,P=0.044 <0.05,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4.2 移动学习推广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该校学生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很高,拥有电子设备的种类多样。而且该高校是中国“211工程院校”之一,在中国高校发展史上创造多项第一,其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该校地处长三角经济核心圈,其基础设施完善,全校覆盖WIFI、移动“4G”网络在该校也已经投入运营。所以该高校具备推行移动学习的条件。针对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移动学习,了解其移动学习是如何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和随时随地学习相结合,怎样借助手持式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并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来开展学习。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移动学习的资源。该校已经开始将教师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并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学生观看。虽然教师上课视频具有强烈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往往知识量大、时间长,相对于移动学习而言并不合适,建议其可对相应视屏做相应的编辑。例如将视频按小节进行剪辑成若干10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并标注知识点的名称方便检索。三是提供相应学习策略。由于学生在进行移动学习时缺乏自主性、自制力相对较弱,而移动学习发生的场所更为开放、网络信息繁杂,故学生学习效果相对较差。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包括自我调节策略和资源搜索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更愿意尝试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更有利于移动学习的推广。

[1]马池珠,任剑锋.现代教育技术前沿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武妹婷.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3]张钰梅,袁 婷,王学明.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银川大学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29-31.

[4]吴秋霞.论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相关问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50-52.

[5]王佑镁,王 娟,杨晓兰,等.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49-55.

猜你喜欢
问卷设备学生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问卷网
学生写话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