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宾塞自我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①

2014-03-30 03:37吴飞燕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8期
关键词:斯宾塞教育者思想

吴飞燕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教育一直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历史的长河里,无数教育家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做出了很多贡献。中国有孔子、孟子、朱熹、陶行知等;外国有杜威、苏霍姆林斯基、斯宾塞等等知名教育家。每一位教育家针对当时社会出现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解决问题想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如何教育学生”这一问题上,几乎有着一致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学生应该实行“自我教育”。但是对于“自我教育”,每个教育家的理解又不一样。在众多教育家中,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相比较而言更加生动、形象。《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就以亲身实践重点谈及到“自我教育”这个问题。所以,对于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并且应该看到它的当代价值。

1 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

“赫伯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l820—1903),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英国著名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一生著作甚多,涉及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英国学术界的‘思想泰斗’,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亚里士多德’。”[1]斯宾塞认为教育是要实现“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目的,所以把人的活动分成了五类,并由此确定了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众多教育方法中,比较有影响的就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其实是相对于“他人教育”而提出来的一个观点。科学的解释就是“个体(群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主体性、自控性、内向性、社会性、终身性等五个方面。”[2]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早已被教育家们熟知。所以,对于自我教育,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孔子认为自我教育需要时常做到自我反省,并且受教育者要多参加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朱熹则“重视运用自律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最有力的手段。”[4]不难看出,每位教育家对自我教育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自成体系。

斯宾塞认为“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通过复杂的心智和意志活动所得,就永远归他所有。”[5]在这里,斯宾塞强调的是一种内在动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教育者可以尝试让受教育者把一些外部的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加强内因的作用。对于自我教育,斯宾塞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1.1 让兴趣帮助孩子自我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要孩子达到非常好的自我教育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矛盾存在,那就是:很多时候孩子的兴趣也许非常离奇,或者是站在家长的视角来看,某些兴趣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因此,很多家长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并不会遵循孩子的意愿,反而会强行逼迫孩子转换感兴趣的事物。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孩子也是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因为孩子在心智各方面还不太成熟,所以无法判别兴趣的实用价值。但是不管怎么说,无论孩子的兴趣看起来是多么离奇,这都是在培养一种自我教育的能力。孩子的兴趣没有所谓有用和无用的区分,关键看家长怎么去引导。家长只需记住:绝对不能忽略兴趣蕴藏着的无穷的推动力。

1.2 帮孩子准备必要的自我教育的工具

斯宾塞说:“孩子的教育过程很像戏剧,有道具和没有道具效果完全不一样。”[5]俗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想要孩子自己去学会做某一件事,就必须准备相应的工具。比如要教会孩子自己洗衣服,那么与洗衣服相关的东西就要配备好,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学习怎样去洗衣服。若是跟孩子空谈洗衣服的理论,孩子永远不会知道衣服该怎么洗。这也间接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当然,在帮助孩子准备自我教育的工具时,首先还是要教会他们怎么使用。自我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让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能动性。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书中,斯宾塞就现身说法,用他教育小斯宾塞的例子来证明了工具的重要性。在小斯宾塞对蚂蚁产生兴趣的时候,斯宾塞就替他拟出一份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给他工具,让他按照计划来研究。计划的设置可以让小斯宾塞学习更有动力和目标,能自己主动去学习知识,让小斯宾塞对知识有了一种内在的渴望。这就是准备相关自我教育工具的价值,它可以让教育者更加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让孩子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和儿童协会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都需要处在一个集体中才不会感到孤独,从而感受到自我价值。作为缺乏一定安全感的孩子来说,与同龄的孩子相处会让他们在心理等各方面健康许多。虽然每位教育者都曾是孩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孩子。所以,这种时间差和思维差就让教育者和孩子之间有交流的障碍。但在同龄的孩子之间这样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存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志趣相投,有更多的话题。“让孩子们组成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可以使他们相互激励、交流,也可以把兴趣与一定的团队目标结合起来。”[5]孩子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不仅能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还能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让孩子自己拟定一个计划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无拘无束。假设一个学校没有作息时间表,很多人都会像挥霍空气一样对时间毫不在意。其实孩子天生就缺乏时间观念,所以作为教育者必须引导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不难发现,现在的某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制定计划,时间一久就会导致孩子的厌烦情绪。不妨让孩子自己做计划,可能刚开始他自己会按计划做,但接下来又忘记了。作为父母,可以时常提醒孩子,然后针对孩子每天的表现打分,一周或者一个月做一个评价,适当给予孩子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久之,孩子自然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这是一种慢慢正强化的作用,一点一点让孩子觉得按照自己设定的计划做可以有效果,长此以往孩子就可以自觉地给自己安排计划了。

1.5 从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开始

一般来讲,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也会较差,这是一种成正相关的趋势。生活中总能看到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这说明他们在学习上的自我教育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自我生存能力尚存欠缺。这是当今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斯宾塞认为:“到了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年龄,应该让他学会生存,比如洗衣、做饭、扫地,只要不是完全把他当做劳动力来对待就行了。”[5]其实生活自理,更意味着培养孩子独立、不依赖的意识和劳动的习惯,这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一定程度上说,从生活自理开始教育孩子是自我教育的有力的手段。如果能够重视培养孩子这一方面,至少孩子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

1.6 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事

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现实里常常可以看到,家长总是在观念中认为孩子太小,不能参与家庭中的很多决定,其实这是错误的。孩子不是附属品,他们也有自己的意识,可以自己决定和独立去做很多事情。比如出去旅游,可以让孩子决定该“带什么东西,遇到情况该怎么办,在哪里吃饭,哪里住宿,花多少钱等等”[5]。这样,孩子在旅游的过程中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更能够培养他的责任心。家长不要过多地去干涉孩子,更多的时候可以扮演一个指引者的角色,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告诉孩子怎么做,由他们自己独立完成某事会让他们成长更快。

2 斯宾塞自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1 明确教育目的,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指引方向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6]教育目的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社会需要怎样的人,学校就以这样的社会标准为教育目的,培养相应的人才。在经济、科技都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学生依旧被动地去接受知识,那么很可能会跟不上社会变化的脚步,被社会抛弃。“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应是‘自我教育’。”[7]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就顺应了这一潮流,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从头至尾都体现出要培养一个独立的、可以顺应未来社会生活的人。这一点也正和现代的教育目的相契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明确了教育的目的,为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引了方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集中全力实现这一教育目的,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2.2 充实教育内容,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已无法去明确教育的内容到底包括了什么。但是可以把所有的内容都大致划分,归纳到“德智体美劳”五方面。为了适应多变的社会,学校必须充实教育的内容。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就明确提出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客观环境,要顺应学生内在发展的需求。教育的内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带领学生去实践,从劳动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这些都是以往的教育内容所不太重视的部分,而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在另一层含义上,不只限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还有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师只有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把学生教好。因此,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相应地提高了。而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长时间的详细规划,未来的教育内容应该在这一部分有所侧重。

2.3 丰富教育方法,有效克服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

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是在他教育小斯宾塞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小斯宾塞在斯宾塞的教育下成为了一个相当优秀的人。斯宾塞在教育中并未采用很特立独行的方法,只是更多地给予小斯宾塞时间去想想他自己需要什么,想怎么做,让他自己教育自己,对自己负责任。作为教育者可以看到,在当今教育中,学生缺乏自主性是学校教育很大的弊端。学生无法决定自己想要学什么,一进学校就被满满的课程所充斥,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学生无法停下来想想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斯宾塞的自我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监督,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坚持下去,才会成长。当然,在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下还有其余的教育方法,这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广大教育者可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教育出更多有成就的学生。

斯宾塞是教育界闪耀的一颗星,他的自我教育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样,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才能流传这么多年,并且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受到启发。江泽民同志曾说:“青年时期注重思想道德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8]这是一个美好的展望,但是教育能做到的方面毕竟有限,所以,作为受教育者,应该有自我教育的意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无论怎样,教师等要素都是外因,真正推动自己前进的还是自我本身的内在动机。

[1]李文清.试论斯宾塞的家庭教育思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6):28-31.

[2]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3):76-78.

[3]阳剑兰.朱熹自我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云梦学刊,2009(9):77-79.

[4]杨广让.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概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1):22-25.

[5](英)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6]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7]范志福,许月良.关于"自我教育"研究策略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53 -56.

[8]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校研究,1998(3):4.

猜你喜欢
斯宾塞教育者思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改变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斯宾塞的自我安慰
耶!70岁啦!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