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2014-03-30 04:33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困生家长英语

● 陈 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由于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难免产生学习效果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学优生”和“学困生”两种情况。而实际上“学困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学校及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研究这些“学困生”个体问题显得日趋重要。本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学困生”的表现成因及“学困生”个体的心理因素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转化措施;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及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转化“学困生”。

二、英语“学困生”学困之表现

(一)学法不当

如学生记忆单词时死记硬背,费时费力;违背语言学习规律,忽略听说训练,形成哑巴英语,造成英语学习事倍功半;巩固练习较少,遗忘率较高,造成就某一知识点教师一讲学生就会,但学生独立应用时一做就错现象频频出现;等等。

(二)基础较弱

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出现知识断层,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学生会有自卑感产生,随着课程的加深,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每况愈下。

(三)缺乏意志

学生主观上缺乏目标,上进心不强,无学习动力,他们被动学习,课堂上精力分散,甚至主动放弃学习,等等。

(四)考试障碍

“学困生”在考试时会出现:惧怕心理,导致做题速度慢而答不完卷;心理焦虑而审题马虎,导致做错题甚至漏题;在做题过程中处理不好“不全会”和“全不会”的关系,对于某些题型,部分不会做而将整个题放弃,等等。

三、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调查发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有些学生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认为“读书无用、金钱万能”;他们抵制不住各种诱惑,攀比吃穿,追求享乐;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各种文化垃圾也在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有的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交友,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了很多的刺激和乐趣,在这样的孩子眼中,书本缺乏吸引力,枯燥无味。

(二)家庭因素

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捧他(她)们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能力,一味地提出过高要求,对于孩子是否能达到目标却不闻不问,一旦结果与目标有了距离,就会用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只能放弃。有的家庭缺乏温暖,夫妻关系不和谐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孩子感受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等。这些都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兴趣,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三)学校因素

一是部分英语“学困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为了升学考重点,教师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信心。二是知识断链和破网。中学教材逻辑性强,系统性高,更注重知识衔接,由于学生个体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致使那些需要长时间消化知识的学生,不能如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无法形成有效连接,造成基础知识的断链和破网,而教师又没能及时给予跟踪辅导,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沦为“学困生”。三是某些教师教法欠妥,缺乏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善于研究学情,过于追求“整齐划一”或任意拔高,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

(四)学生自身因素

实践证明,大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佳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英语课堂上找不到快乐,体验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厌倦英语课,失去学习信心。有些学生本身性格内向、害羞,课堂上不愿发言,不好展现自己,又被老师忽视,这样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慢慢地发展成为“学困生”。有些学生自控力弱,贪玩懒散,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们上课被动听讲,不完成作业,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参入、课后复习巩固的好习惯。学习中他们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引申,造成了英语这门学科学习滞后。少数学生因不适应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致对英语的厌恶,从而使成绩下降,逐渐滑进“学困生”的行列。如果此时,教师没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有效教育辅导,孩子就会在英语学科上越滑越远。

四、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一)树立坚定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大都活泼可爱,天真烂漫,这期间也是思想、性情波动时期,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做到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即“我能行”、“能学好”的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正视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通过差异教学和点对点辅导,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找出自己知识断层的症结,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尽量教育学生做到个人主动学习,能找老师、同学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不以人人升学,而使人人成才的教育目的。

学习上,教师须从严要求,一丝不苟,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用心倾听,积极参与,主动提问,勤于归纳,总结规律,培养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动笔记录,张嘴表达,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良好习惯。

生活上,教师应实行爱心教育,在“爱”上下功夫,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感受到学习的进步,体验到如家的温暖,从情感上信任教师,把教师当知心朋友,真诚地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预防厌学情绪的出现,做到有的放矢。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的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借助现代声光电化教学多媒体,使教学成为超越时空、立体化交际活动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模拟现实生活的环境去学习和使用语言,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更生活化、情景化、情感化、科学化。

课上课下,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捆绑评价方式。分组时将优、中和“学困生”合理搭配,让优生积极主动地帮助“学困生”,使优生更优,“学困生”跟上。教师也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一些提示语,同时配合语境使他们感觉到只要用心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对于“学困生”的语法问题,讲解时要“轻描淡写”而不是“重点强调”。

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有利于与“学困生”进行沟通和理解,其主体意识才能更好的得到发挥。“学困生”学习的动机往往取决于对老师的感觉。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感觉,做到尊重爱护关心他们,要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真实的声音,实施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的和谐统一,使“学困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得到增强,由配角转为主角,这样他们的学习潜力能够得到最大发挥,教师应在他们每一次的练习或回答中,面带微笑地送给他们一声“Good,very clever! ”等激励语言。

教学中,教师提问应把握一个原则,让“学困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难度较大的由优生解决;作业量、难易程度要适中,使学生乐于接受;练习时,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做到有事可做,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困生”,在课堂上通过鼓励安慰,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这样会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兴趣,使他们真正爱上英语。

充分高效利用外教口语课,外教课时,英语教师在场协助。学生面对面地与外教交流,进行口语对话,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纯正的语言,体会到英语的魅力,课下带领“学困生”参加英语角交流活动,以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让他们享受英语口语交流带来的快乐。

(三)实行科学辅导,促进学生有效转化

一是查漏补缺,适时补救。教师要通过平日教学观察、日常提问、作业分析、课堂反馈、个人访问、诊断性测验等方法查清英语学困生知识点上的缺陷,并采取“专人专练”“专项专练”等方法进行补救。二是理顺知识,使之系统。复习教材,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零碎的“点”上,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三是特殊帮助,个别辅导。对于英语“学困生”某个知识点上的漏洞立即进行特殊帮助,个别辅导。但是要注意“恰当补习”以免造成学生新的负担。对“学困生”设立目标时,起点要低,步子要稳,使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四是专项练习,巩固提高。设计专门的练习,及时检查、了解、评定,防止出现新的知识盲点。五是生生相助,资源共享。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合作学习活动,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充分挖掘班内人力资源,浓化英语学习氛围。实践证明学生更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比教师更具影响力。六是积累错题,高效转化。针对各个年级英语“学困生”的特点,由课题组老师牵头组织各年级组老师和英语“学困生”共同建立错题库。错题主要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练习、作业、试卷等。

(四)搭建家校平台,建立合作机制

积极有效的家校沟通交流十分有益于 “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教师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原本对孩子丧失信心的家长不仅恢复信心,且能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为教师转化“学困生”助一臂之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子女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会科学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败,正确客观地对待孩子。建立“家校联系本”——每日每周教师将孩子在校表现,作业、测试的成绩详细地写在家校联系本上,定期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上述四个方面要做到统筹兼顾,环环相扣,积极配合,缺一不可。

五、英语“学困生”转化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面掌握“学困生”信息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简单地可以归纳为“五结合”:预防和转化相结合;心灵沟通和补缺教学相结合;改革教法和指导学法相结合;开发智力和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运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英语“学困生”预防和转化策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以我校初一二班为例:班级总人数45人,实验前第一学期英语 “学优生”(85分以上)31人,占68.8%;中等生(60-85分)9人,占20%,列为预防对象;学困生5人(60分以下),占11.1%,列为转化对象。经过一学期实验到第二学期学优生上升至34人,中等生有8人,学困生下降至3人。该班级初二学期转入一人,英语学习难度加大,学优生30人,中等生12人,学困生4人,第二学期结束时,该班级学优生35人,中等生9人,学困生下降至2人。这一期间,着重加大学生习惯培养,家校配合效果明显。初三学年增加了理化科目,学习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这一期间强化学生心理疏导,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学困生基本控制在3人左右。在与同期普通班的对比中效果更加突出。初二学年实验班平均分101.21(满分120分),及格率93.47%,优秀率71.91%。普通班平均分91.64,及格率78.26%,优秀率56.52%。初三学年实验班平均分100.25,及格率91.3%,优秀率69.56%。普通班平均分91.64,及格率72.53%,优秀率45.21%。

从以上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后英语“学困生”进步明显,比例大幅度下降,“学优生”比例显著提高。

其次,通过实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具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减少了问题学生数量,净化了校园环境。

实践证明,“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也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益处,提升了“学困生”的道德修养。开展英语“学困生”转化这一课题的研究,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导向,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一个个有趣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趣味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英语的爱好,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逐渐培养起“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虽然我们从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两方面着手,在对英语“学困生”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学困生”的成绩和心理经常出现反复的现象;个别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压力较大,性格内向,不易沟通,存在难于转化的情况;如何调动其他学科老师的积极性来共同预防和转化“学困生”的产生等等。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

猜你喜欢
学困生家长英语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读英语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