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改善护理品质中的应用现状

2014-03-30 13:19郝贵枝
大众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品管圈满意度活动

郝贵枝

(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1]其活动是由日本石川博士在1962年所创[2],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指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进行品质管理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品管手法作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3]。

全面品质管理和“品管圈”在20世纪 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4]在新加坡、台湾、澳大利亚等地医院中开展广泛,效果肯定。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成为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部分,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5],品管圈活动已经在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健康教育,优质护理服务、消毒隔离这些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

1 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1.1 培训

对全体护理人员由专项推行员进行品管圈活动开展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等相关内容培训,重点在于强化观念和达成共设,达到想做要做和会做的目的,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试,对圈长、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实施应用能力考核,如资料的收集问题的选定等,来评价培训效果。

1.2 QCC小组的组织构建

QCC小组一般由 3~10 人组成,人太少则达不到改进效果,人太多则对组织能力要求太高,同时也,不利于统一意见和行动,QCC 小组成员通常有三种不同分工的角色组成:指导员、圈长、圈员组成,同时设计圈名、圈徽、口号,并且进行登记注册。圈长作为品管圈活动的灵魂人物必须了解品管圈活动的精神及做法,领导进行各项活动,及时开展圈会、圈活动工作的分配及落实,组织圈员不断学习QC手法。指导员应该熟悉品管圈活动事物,指导正确手法之使用,对无法处理之问题给予协助。圈员应积极参加本圈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完成圈长分配的工作,同时与其他圈员情感交流,互相合作。

1.3 QCC活动的实施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步骤分为10个步骤: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设定目标、分析现状、解析、研讨对策、对策实施与检讨、确认效果、活动标准化、成果报告与发表。开展品管圈常用的统计方法与工具有: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柏拉图、甘特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管制图、直方图、柱状图、雷达图。

2 品管圈在改善护理品质中的应用现状

2.1 安全管理

羊永梅[6]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随机对活动前后2组共734 例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外渗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由 2.6%下降到 0.82%,得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效果显著结论;陈晓华等[7]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外出检查运送安全的保障作用,分析影响患者外出检查安全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 ,结果实施活动后患者和医务人员对中央运输科服务满意率分别为97.2%、93.3%,显著高于实施前,运送患者发生差错率和投诉率显著降低(均p<0.01),认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性,提升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满意率,增强了运送人员的管理意识;唐志红等[8]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重症监护(S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确立以“降低 S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改进护理措施,加大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预防力度,并对活动前后 A、B 两组共100例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由7.6%下降到2.0%,认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S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效果明显;王珊等[9]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时间静脉用药准确性,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时间性静脉用药不准确数由 204件/月下降到了36件/月,认为品管圈不仅提升了护士规范用药的意识,提高了时间性静脉用药的准确性,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而且使大家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科室团队的凝聚力;张菊芳等[10]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送手术病人时间中的应用效果,对送手术病人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送手术病人时间长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使送手术病人时间由13.2min下降到7.2min,认为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送手术病人时间的效果显著,降低送手术病人时间,提高手术台使用率,对病人而言则可降低心理负担,提高对住院的满意度,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2.2 护理质量管理

杨爱玲等[11]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士配药质量的影响,解决密封瓶药物残余量过大的问题,配药残余率由活动前的40.5%降低到活动后的 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配药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认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配药质量、减少密封瓶中的药物残余率,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实施过程中通过圈员、圈长、护士长、三级检查制度,使品管圈活动成效得以维持和巩固从而有效解决了密封瓶药物残余问题,形成标准化配药流程,使配药工作有章可循,为安全给药、准确给药提供保障;顾军养等[12]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在品管圈活动前先对科内的桡动脉穿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原因中找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桡动脉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活动前,由57%上升到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提高儿科桡脉穿刺的成功率;陈淑珍等[13]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方式提高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研究通过制定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组织品管圈及痰培养相关知识学习,加强医护与护患沟通,制作入院痰标本宣教单、宣传卡片、温馨提示单、失败标本统计表、质量管理检查表以及质量反馈跟踪表等措施,切实降低了痰培养标本的未及时送检率,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以后切实降低了痰培养标本的未及时送检率从改善前的 51.4%下降至15.9%完成了目标设定值,认为采用品管圈方法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痰培养标本的及时送检率;唐金玲[14]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中的应用与效果,对活动开展前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的缺失率进行基线调查、讨论分析原因,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静脉输液执行签名更为重视,对容易出现纸漏的环节严格进行把关,并积极找对策,改善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的规范性对比活动开展前后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的总缺失率从7.4%下降至2%,输液执行单漏签或误签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误解,对护理工作表现不信任,甚至是投诉,通过提高静脉输液执行的规范性,保证及时、准确的为患者提高静脉输液,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规范了静脉输液工作流程,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3 健康教育

贾丽华[15]等探讨了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功能锻炼遵循率低可能的原因进行数据收集,因果关联分析得出,手术1~2d,手术3~4d手术5~7d,三个时间段功能锻炼占据了乳癌术后功能锻炼遵循率差的80.7%,采取相应措施,实施后实验组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72.4%优于对照组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实施了品管圈活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遵循率显著升高,提高了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及患者自理能力重建,起到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改善了护患关系,缩短住院日明显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李建英等[16]探讨品管圈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消化内科患者饮食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饮食管理缺失率4%低于活动前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运用品管圈对消化内科患者饮食进行管理,不仅保证了患者正确合理地摄入营养,促进康复,还提升了护士各方面的能力;欧利芳[17]等研究品质圈活动在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随机对 1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6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54例)采用品质圈活动进行宣教,结果: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运用品质圈活动对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工作方式;冯艮娇[18]等将品质圈活动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结果者对PCI 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48%上升为95%,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2.4 优质护理服务

林喜爱[19]等探讨品质管理圈(QCC)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中心按铃率的影响,采用 QCC干预程序对输液中心巡视护士职责、护理用具、护士人力安排等方面进行干预, 结果:干预后患者满意度及按铃率优于干预前(p<0.01),认为通过开展干预修改了巡视班护士的职责,改进了操作流程,发明了适合门诊输液中心使用的巡视推车,减少了门诊输液患者按铃率,提高了护士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沈新凤[20]探索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住院患者陪护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分析陪护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住院病人平均陪护率从65.6%降低到38.8%(P<0.01),认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降低了陪护率,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进一步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王秀芳[21]探讨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的变化,发放问卷来调查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内科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本病区10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及甘特图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活动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改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黄贤娜[22]探讨品管圈在住院患者有效完成辅助检查护理细节优化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细节质量优化管理中,将活动前后住院患者辅助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随机调查 200 例患者,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5%,实行品管圈活动后,随机调查住院患者200例,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33,P=0.035),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住院患者辅助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2.5 消毒隔离

何雪芬[23]等探讨了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中的作用,国内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6%,调查通过品管圈(QCC)活动,建立完善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提高医务人员遵守操作流程及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从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由活动前8%将达到活动后2%,不良项目、行为由活动前的150次降低到124次,认为品管圈对增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起到切实、可行的作用,对新生儿的院内感染起到预防的关键作用;王琛[24]等探讨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引流管标识中的应用,分析了手术室引流管标识缺陷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手术引流管标识缺陷率由6.9%降至3.0%,(p<0.05),得出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手术室引流管标识管理中,取得显著效果,提高了全体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曹敏[25]等探讨了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方式进行对策讨论,确定了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增加方便手卫生的设施、张贴醒目的提醒语、科内选拔手卫生形象大使、设计醒目的手消剂标识、及时补充手卫生用品、忙时段增加护理人员、QCC小组成员为科手卫生质控员等对策,急诊科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缺失率由改善前的次 50.5次/h下降至改善后的 9.5次/h,目标达标率达 139%,进步率达 81.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急诊手卫生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进和科室文化的形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潘海燕[26]等探讨品管圈活动对 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影响,改善手消毒不规范行为,为临床手卫生管理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手消毒现况调查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 4项改进措施,结果:ICU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不规范行为由活动前的177人次/周减少至40人次/周,认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改善了手消毒现状,是一种有效提高手卫生管理的方法; 沈玲丽[27]等探讨品管圈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对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经过品管圈6个月的良性干预,在切口换药、静脉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体格检查等操作环节中洗手率均有显著上升,合格洗手率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平均洗手率和合格洗手率均得到显著提高。

3 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尝试在医院质量管理和改进中推广品管圈活动,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充分调动了员工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在设定的时间节点内切实的解决了问题,有效的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品管圈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品管圈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领导、技术人员、员工三结合。现代的 QCC管理内容和目标突破了原有的质量管理范围,向着更高的技术、工艺、管理方面扩展[28-29]。在管理活动中,要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均应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护理质量管理不再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员积极参与实施与改进,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1] 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2] 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

[3] 钟朝嵩.品管圈实物.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9.

[4] 王复苏.从台湾经典案例谈医院的全面品质经营管理[J].当代医学,2002,8(9):22.

[5]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F003.

[6] 羊永梅.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7):1464-1465.

[7] 陈晓华,王立,陈群,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外出检查运送安全的保障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58-59.

[8] 唐志红,田永明,刘光娣,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重症监护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J].华西医学,2012,27(9):1401-1402.

[9] 王珊,金如燕,沈蔚,等.品管圈在提高时间静脉用药准确性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A):15-16.

[10] 张菊芳,贾丽华,方向华,等.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送手术病人时间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15-316.

[11] 杨爱玲,严洁琼,范丽霞,等.“品管圈”活动减少护士配药时密封瓶药物残余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4B):59-60.

[12] 顾军养,王燕萍,朱燕君,等.品管圈对提高儿科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3B):41-42.

[13] 陈淑珍,毛丽洁,郑秀云,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9A):42-44.

[14] 唐金玲,秦惠玲,刘志飞,等.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377-378.

[15] 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等.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8-889.

[16] 李建英,邓嘉,刘彦,等.品管圈活动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80-81.

[17] 欧利芳,杨萍,曾满萍,等.品质圈活动在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1):76-77.

[18] 冯艮娇,叶柳红,吴洁,等.QC 小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护理学报,2008,15(7):90-91.

[19] 林喜爱,高金姣,徐秋英,等.品质管理圈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中心按铃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社,2010,18(16):107-108.

[20] 沈新凤.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陪护率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3):254-255.

[21] 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4)下旬版:1089-1090.

[22] 黄贤娜.品管圈在住院患者辅助检查护理细节优化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450-451.

[23] 何雪芬,杨松萍,俞秀,等.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2(21):4852.

[24] 王琛,王丽爱.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引流管标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9):2719-2720.

[25] 曹敏,蒋莲萍,徐小燕,等.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104-4105.

[26] 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 ICU 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54-2155.

[27] 沈玲丽,冯素文,朱秀芳,等.品管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0):907-908.

[28] 应莲琴,王赛君,陈雪英.质控员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 .护理研究,2006,20(2):355-356.

[29] 沈新凤.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陪护率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3):254-255.

猜你喜欢
品管圈满意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