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萎缩性丘疹病伴腹腔感染1例在ICU期间的护理

2014-03-31 22:12钱彦颖
护理与康复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丘疹腹腔皮肤

钱彦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MAP)是一种罕见的坏死性血管炎性疾病,常好发于青壮年,男女之比为3∶1[1]。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血管炎、凝血功能障碍和原发性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有关[3],其中免疫因素在MA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2013年7月本院ICU收治1例MAP伴腹腔感染的患者,经过手术、机械通气、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抗凝、镇痛等综合治疗与护理后,病情好转,转至普通病房,现将ICU期间的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32岁,教师。因全身散在多发红斑1年,反复腹痛2月余,再发加重10 d,于2013年7月21日入院。患者4月29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持续性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出现一过性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腹部CT提示腹水,拟腹腔内出血、宫外孕、皮肤脓疱疹,急诊行腹腔镜下探查加腹膜输卵管活检术、腹腔引流术。术后诊断:盆腔炎,腹水伴感染,宫外孕待排,皮肤脓疱疹。术后病理提示:炎性组织伴脓苔形成。经皮肤科会诊后诊断为MAP。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反复,疗效不佳转至本院,拟诊MAP、腹腔感染可能。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CT检查显示左下肺野渗出性病变、左侧胸腔积液,右膈下可疑游离气体,请结合临床,右侧肝区高密度影,胆囊结石可能;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WBC)27.8×109/L、红细胞计数(RBC)4.04×1012/L、血红蛋白(Hb)117 g/L、血小板计数(PLT)2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96.1%,血淀粉酶128 U/L。科室组织疑难病讨论,7月23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腹腔脓肿清创术、腹部皮肤丘疱疹活检术,考虑患者腹腔感染严重,术后转至本院ICU治疗。入科查体:体温38.1℃,血压117/72 mmHg,心率108次/min,机械通气下呼吸频率15 次/min,SpO2100%,麻醉未醒,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球结膜稍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的丘疱疹,部分破溃,双肺呼吸音对称,可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术区口包扎固定妥,无明显渗血渗液,全腹压痛,未及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腹腔引流管引出少量淡血性液体,肠鸣音未及,双下肢不肿;入科时ADL评分分级IV级。完善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胸片等检查;经抗感染、抗凝、制酸、抑酶、化痰、补液等综合治疗及护理,7月29日转至普通病房。

2 护 理

2.1 病情观察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模拟导联心电图等的变化,注意有无心律失常;观察腹部情况,有无压痛、反跳痛;每天3次通过留置导尿测量膀胱内压力以监测腹腔内压力[4];每4 h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每日出入量;每日查肝肾功能1次。患者在ICU期间,心率控制在90~120次/min,血压90~120/52~60 mmHg,中心静脉压6~8 cmH2O,腹腔内压力8~10 cmH2O,每日入量大于出量,入量3 060~5 820 ml,出量2 220~5 170 ml,其中尿量1 100~3 100 ml,其余均为渗出液及胸管的引流液。

2.2 营养支持 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加之伴有低蛋白、低血容量、第三间隙异常,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全静脉营养液,输注液体使用输液泵恒速滴入,术后连续5 d,每24 h输注4 050~5 500 ml,术后第6天开始每24 h予输注2 500~3 500 ml,其中有人血白蛋白、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等。

2.3 皮肤护理 患者全身皮肤可见散在0.2 cm×0.5 cm暗红色丘疹,部分破溃,表面有渗出。对已形成溃疡的丘疹表面涂红霉素眼药膏抗感染,结痂的丘疹涂龙胆紫液,起收敛作用;嘱患者着宽松柔软的纯棉内衣,暴露溃烂的丘疹皮肤区,上盖消毒罩单并用支架支撑;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受压处皮肤予按摩,仰卧于气垫床上,保持床铺柔软清洁,每2 h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发生。本例患者入住ICU期间未发生压疮,全身破溃皮肤基本结痂,丘疹范围缩小。

2.4 腹腔冲洗护理 每日予等渗盐水2 000~4 000 ml左侧腹腔引流管冲洗,保持各导管引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滑脱,翻身时注意保护引流管。患者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量黄色浑浊液体,为避免因大量快速放腹水引起腹腔内压急剧下降,定时开放引流管。经过积极抗感染、输注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等治疗,术后第5天,腹腔引流管引流出20~70 ml黄色液体;每日引出液比冲入液多200~400 ml,颜色为黄色。

2.5 抗凝治疗护理 MAP是一种坏死性血管炎,炎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闭塞,最后导致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等发生缺血性坏死[5]。在ICU期间每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l皮下注射;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牙龈有无出血、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颜色、大便的颜色等;患者卧床期间进行肢体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6 机械通气护理 患者为手术后携带经口气管插管入ICU,需要应用呼吸机。每2 h翻身、叩背以促进痰液排除,每班评估患者的呼吸音、痰鸣音,及时吸痰,密切观察痰液量、性状,患者痰液为白色黏痰;注意气道的温、湿度,呼吸机湿化器用加热导线型湿化器,使之保持在32~36℃范围内;每4 h气囊测压计测量气囊压力,测出的压力为28~32 cmH2O;床头抬高30~45°,每日4次做口腔护理,患者术后第3天予拔除经口气管插管。

2.7 心理护理 因ICU探视时间每天仅为30 min,家属不能陪护,周围都是大型仪器,且经常有危重患者抢救、死亡等情况,加之患者自身受罕见疾病折磨,心理和精神状态趋于偏执,情绪不稳定。护士每天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在与患者丈夫的沟通中得知,其育有1个2岁的女儿,因此用孩子来鼓励患者,并让家属常带女儿来看望,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该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治疗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减轻其心理压力。通过护士与家属的共同努力,患者重新鼓起勇气,开始与他人沟通并配合治疗。

2.8 疼痛护理 由于腹膜炎的持续存在,术后一直使用芬太尼镇痛治疗。患者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采用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观察量表(CPOT)[6]客观评估疼痛;患者清醒后,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7]。每班评估疼痛评分,让其家属准备随身听,用听音乐来分散患者注意力。患者疼痛评分维持在2~6分。

3 小 结

MAP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预后不佳,平均生存期2年,合并系统病变者多在数月内死亡,常见的死因为肠穿孔后腹膜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该例患者术后携带经口气管插管入ICU,入科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做好皮肤护理、腹腔冲洗护理和抗凝治疗的护理,机械通气期间加强呼吸机应用的护理,积极缓解疼痛,重视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应对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Pinault AL,Barbaud A,Weber-Muller F,et al.Bingign familil degos disease[J].Ann Dermatol Venereo,2004,131(11):989-993.

[2] Vicktor C,Sehults-Ehrenburg U.Malignant atrophicpap-ulosis(Kohlmeier-Degos):diagnosis,therapy and course[J].Hautarzt,2001,52(8):734-737.

[3] Theodoridis A,Makrantonaki E,Zouboulis CC.Malignant atrophic papulosis (Köhlmeier-Degos disease)-a review[EB/OL].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186%2F1750-1172-8-10.

[4] 曾妃,王芳.腹腔引流管内置管持续冲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0):852-853.

[5] 王宪伟,刘曦,曾镇,等.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并发肠穿孔1例并文献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4):487.

[6] Gélinas C,Ross M,Boitor M,et al.Nurses' evaluations of the CPOT use at 12-month post-implemen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EB/O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icc.12084/abstract.

[7]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5.

猜你喜欢
丘疹腹腔皮肤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第二层皮肤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