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2014-04-01 01:50王雅琴李红政
护理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积极情绪精神科

王雅琴,覃 梅,李红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 心理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

精神科护士工作性质风险高,强度大,个人安全无法保障,自尊受挫,社会心理支持不足,工作满足感缺乏,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竞争激化,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5月精神卫生法的颁布,精神科护士遭遇各种压力的机会更多。所以,精神科护士应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调适心理,以更加良好的状态适应未来的工作。本文主要介绍积极心理学方法在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及体会。

1 对象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中心工作的42例20~36岁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名,女24名;已婚6名,未婚36名;研究生1名,本科5名,大专36名;32名轮流值夜班,为双班制。

2 方法

2.1 积极心理学方法培训 由科主任、护士长在本中心会议室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时间为4个月。前3个月,依次完成积极心理学3种干预方法的理论培训,即积极认知干预、积极情绪干预、积极人格特质养成;第4个月进行心理弹性训练,做好理论培训后总结及现场情景模拟训练。为了护士能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持续改进,解决培训期间的问题,共培训3次,每次培训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依次为讲座式、课堂互动式和以解决护士疑问为主的形式。

2.1.1 积极认知干预培训

2.1.1.1 理论依据 心理咨询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是咨询者有求助愿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明显作用的前提是,受教育者有关注内心成长的愿望和行动[1]。本次培训主要以Albert Ellis的ABCD理论[2]为基础,该理论认为,个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即人不是为某事件而困扰,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所困扰。积极认知干预的着眼点在于了解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之间的相互关系,消除不合理信念,同时引导人的积极思维,增强主观幸福感。

2.1.1.2 培训目标及方式 让护士关注心理健康水平的意识,并具有提升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及积极人格特质养成的愿望,以促进护士走进心理阳光小窝。主要通过连环自我介绍,让大家重新彼此相识;进行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让参与者相互进行正向激励,正确认识自身优点,在活动后以总结等方式触动护士的感知。

2.1.2 积极情绪干预培训

2.1.2.1 理论依据 以Fredrickson积极情绪的 “拓延建构”理论[3]为基础。该理论认为,各种不同的积极情绪体验,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上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人们瞬间知行的能力,能建构和增强个人资源(如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能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是人们幸福感的表现,也是人们积极向上的信号,因此,积极情绪体验的获得将有助于缓解人们生活中的痛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2.1.2.2 培训目标及方式 目的让护士学会“让过去过去,让未来来到”。让护士以快乐、感恩、勇气、自信为主线,记录最近自己最快乐(最高兴、最幸福、最开心)的一件事,最值得感谢他人(亲人、朋友、同事)的一件事,认为自己干的最有难度的一件事,自己干的最好的一件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培训时,引导者鼓励大家读出自己的记录,让护士从积极的情绪中受到感染;并且鼓励护士当众向帮助自己的同事大声致谢,学会感恩和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2.1.3 积极人格特质养成培训

2.1.3.1 理论依据 就是唤醒、激发和利用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人格力量和美德,以克服困难,达到积极向上的目的,促成人体最佳机能的发挥。Cornum等[4]研究发现,有6种美德,24种人格特质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2.1.3.2 培训目标及方式 培养和发展积极人格特质,以缓解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使个人和团体都“积极向上”,核心是使护士增强自我意识、社会意识、学会自我担当、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等。在解决护士疑问方面,借助游戏或故事阐明道理,并通过安排任务或案例再现的方式,引导护士加以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同时,鼓励护士表现出自身优点,在团队中获得同事的支持或帮助,说明 “团结就是力量”。在积极人格特质养成方面,通过走入社区进行老年人心理关爱义务活动,提升护士的感受爱、关爱、友善等积极心理品质;并每周举行一次团体活动,如排球比赛、公园烧烤、文艺活动等,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执行力和领导能力及主观幸福感等。

2.2 心理健康测评 采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的症状自评量表[5],测评护士培训前1周与培训4个月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10个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90个条目,采取5级(1~5)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表示受检者在此项上呈现有“症状”)越多,也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3 结果

培训现场护士的表现逐渐变好,在第1次情景模拟中,护士们面对假设的一系列事件A基本保持沉默,仅有个别护士发言,但发言者也不能正确区分积极认知ABCD理论[2]中的B和C,整个情景模拟训练变成了授课人讲述分析。第2次情景模拟中,护士们能够积极发言,大多数护士能够正确区分B和C,经授课人引导后,部分护士能够说出相关的排遣方法D。第3次情景模拟中,护士们面对一系列事件A,能够避免落入思维陷阱,尽可能减少不合理的思维,同时认清自身优势,找出别人优势,利用自身优势和团队优势克服困难,并使团队中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培训4个月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量,发现94%护士总分较培训前降低,90%护士的阳性项目数较培训前减少。

4 讨论

4.1 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必要性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据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攻击率为98.47%,这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大约30%的精神科护士在经历精神科意外事件后一段时间内,发生心理障碍的机会较一般人群大2~3倍;精神科护士谨慎、敏感,易于产生焦虑、抑郁[6-8]。在当前精神病患者增多,社会对精神病关注度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的干预十分必要。

4.2 积极心理学干预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具有调适作用 文献资料表明,加强临床护士心理知识培训、心理弹性训练,是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切实可行的方法[9]。本研究结果显示,94%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较培训前降低,90%护士的阳性项目数较培训前减少,说明干预有效。提示如果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及心理弹性训练能在护士日常生活工作中被充分运用,将会促进构建这种强调预防心理健康的模式,并在护理职业中得到迅速发展。

[1]冉 秋.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8):747-749.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

[3]Fredrickson B L,Tugade M M,Waugh C E,et al.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 in Crises?A Prospective Study of Resilience and Emotions Following the Terrorist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on September 11th,2001[J].J Pers Soc Psychol,2003,84(2):365-376.

[4]Cornum R,Matthews M D,Seligman M E.Comprehensive Soldier Fitness:Building Resilience in a Challenging Institutional Context[J].Am Psychol,2011,66(1):4-9.

[5]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92.

[6]何珊茹,陈渊青,张 雪,等.孕产妇系统管理分析及相关措施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734.

[7]胡奎英,孟祥兰.患者自缢后精神科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调查[J].护理研究,2004,11(B):18-19.

[8]赵成香.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山东医药,2004,44(1):35.

[9]孙丽娟,许 娟.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0-14.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积极情绪精神科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