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绿色加工链探讨*

2014-04-01 08:16金静敏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加工

金静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 450015)

中药材加工是指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在治疗上的不同要求而对药材进行的各种特殊制作工序,将中药材制备为中药饮片的独特制药技术。该技术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但随着绿色加工理论的提出和广泛认可,给中药材加工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以往存在有诸多问题的中药材传统加工提出了挑战。

1 中药材传统加工存在的问题

中药材加工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医在临床上治病的效果,其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炮制经验及现阶段的中药材炮制学科[1]。但是在中药材加工和炮制过程中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1.1 传统文献研究不充分 文献研究通常是最基本的途径,不仅能发现加工方法的演变,了解使用某方法加工药物的目的,还能使中药材加工的主流和脉络更清晰。目前有过分强调实验研究,而忽略对文献特别是古籍资料研究的现象,屡有实验进行中途发现所选的实验条件不够合理,或者实验目的不明确等情况出现,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值。例如中药材五味子,虽在唐代《新修本草》中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2],但对其加工方法却只字未提,在中药材文献中同样的情况相当普遍。

1.2 加工原理分析不透彻 中药材的加工原理是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传统加工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加工原理的研究是中药材加工研究的关键问题,但目前能阐明加工原理的中药材还是少数,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彻底摸清传统加工的机理,从而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中药的质量。例如在炮制中药饮片时,流程大体上是将药材先予净制,然后经过切制和炮制才能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而其在加热、烧煅或加辅料蒸煮的选择上,主要是依靠传统方法,很少进行药理分析[3]。

1.3 研究思路方法不先进 中药材区别于“西药”的特征之一就是多种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目前,加工方法研究多是以单味中药进行的,研究的化学指标单一,药理指标局限,拘泥于传统的分析检测手段,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新拓展,探讨先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例如传统的硫磺干燥加工,虽简便经济,能有效预防中药材在贮藏中出现的霉变、腐烂和虫蛀现象,但其主要缺点是温度不易控制、干燥不均匀、干燥时间长,极易造成硫磺残留量的超标,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4]。

1.4 工艺质量标准不统一 我国药典仅记载有部分中药材的加工规范,而各省的加工规范有所不同,并没有统一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具体的工艺技术参数。例如槐花炭的炮制工艺各省有不同的规定,北京、江西、甘肃等六个地区规定为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而湖北湖南等四个地区则对火候无规定,其他地区均规定为“文火”、“小火”或“微火”。中药材加热炮制时间、温度、加热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饮片的质量,依据长期经验操作是无法保证加工和医疗效果的[5]。所以中药材加工需要科学的客观的质量评价标准,并从种植源头控制中药饮片质量,完善饮片质量标准,推进饮片批准文号的实施,推动中药材加工的现代化和绿色化。

2 中药材的绿色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贸易的迅速发展,“绿色与安全”贸易壁垒日趋森严。这些非关税贸易壁垒已严重阻碍我国中药材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当务之急是顺应国际消费潮流,加快推进中药材绿色化的进程,这样才能真正地参与国际竞争[6]。

2.1 绿色种植 要实现中药材的绿色化,首先要确保中药材原料是绿色环保的。目前,我国中药材资源主要存在生态问题和中药材种植的化肥、农药污染问题。中药材种植成本较高,并且与粮食作物存在争地问题,而野生药用植物和菌物为土住物种,对产地气候及水土环境适应性强,我国在推广中药材绿色种植时应该充分利用野生中药资源的生态特点,采取围栏封育、仿生栽培和人工管护等技术措施,对资源量较少而重要的药用植物进行野生抚育,充分利用其野生生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野生资源量;同时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避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得中药材的仿生栽培应与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效相结合[7]。

2.2 绿色加工 首先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应遵循节约能源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尽可能采用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的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加工的方式按《药品加工的绿色加工生产操作规程》要求,以有机生产方式加工生产,其次是要尽力保存中药材的药效。由于任何形式的加工都会影响药材中微量成分的含量。绿色加工就是利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对中药材的药性会产生不同影响这一特点,来保证药品的安全与药效。即采取一系列科学、先进的加工工艺,防止或尽量减少加工中有效物质的流失、氧化、降解,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药用价值。同时还需要贯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即在中药材加工过程中严格贯彻全程质量控制的原则,在分析加工工艺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污染和危害,避免加工中产生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比如加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要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的革新来降低,加工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废液等都要经过无害化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产生污染与危害[8]。

2.3 绿色储存 中药材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加工后的成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都要做到绿色环保,这也是实现中药材绿色化的重要一环。具体措施有:①非创伤面外用药制剂及其他特殊中药制剂的生产厂房门窗应能密封,必要时有良好的除湿、除尘、排风、降温等设施。②中药库房应分别设置原料库和净料库,毒性药材和贵细药材应分别设置专库或专柜;非洁净厂房地面、墙壁、天棚表面应平整,易于清洁。③对于固体制剂,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量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对于液体制剂、膏滋、浸膏、流浸膏等以封装前经同一台混合设备最后一次混合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④中药材不能直接接触地面,含有毒性药材的药品生产操作,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特殊措施;拣选后药材的洗涤应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他药材;不同的药材不宜在一起洗涤;洗涤及切制后的药材和炮制品不得露天干燥[9]。

3 系统工程与中药材绿色加工链策略

3.1 系统工程理论 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对于在我国制定和推行中药材绿色加工链的计划来说,运用系统工程的思路与方法来统筹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3.2 绿色加工链策略 通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于如何在中药材绿色化的基础上加快促进中药材绿色加工链的形成,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①由于人类对中药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中药资源与其他生物资源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如资源数量骤减、质量明显下降、生存环境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濒危灭绝,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中药材资源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应加强对中药资源原生环境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通过资源调查、道地中药资源生态地理分布规律及药材道地性形成机理等研究,在我国各生态地理区域建立中药资源原生环境保护区,保护中药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中药材种植中的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推行中药材的绿色种植,以药品种植法规为基础,严格控制甚至杜绝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运用生物防治和开发新型无污染的防治病虫害技术。通过对中药材地理分布与区划、质量形成与控制的生态因素、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建立中药材的绿色野生驯化及种植基地,为中药材绿色加工提供良好的源头。

中药材加工中应遵循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严格贯彻全程质量控制的原则。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标准设计产品和企业流程,能够有效减少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0]。在分析中药材加工工艺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中药材的采集、运输、加工和贮存全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贯彻执行不同形态、质地、类型的原料隔离存放的原则,控制作业场所空气质量,严格执行中药材加工人员、车间设备和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运用科学消毒方法对工艺装备、加工环境进行消毒[11]。

同时还应加强中药材加工的技术创新,使加工设备进一步标准化,同时注重开发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绿色加工工艺,比如真空浓缩、超临界萃取、微胶囊包埋、膜分离技术、超高压处理、太阳能干燥、冷杀菌等加工方法都可将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使中药材加工形成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链。

4 结论与展望

我国的中药材只有真正实现“绿色与安全”,才能参与到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当中,所以必须深入研究中药材的绿色加工问题,大力推进中药材绿色加工链的实施,促进我国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发扬光大,造福全人类。

[1]段海洋.谈中药材加工在中药产业中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16.

[2]苏桂云;郭红星.五味子的炮制与功效[J].首都医药,2012,19(11):44.

[3]肖 丽.中药饮片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97-98.

[4]邓良平.我国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3,12(9):8-9.

[5]陈秀杰,焦太雨,范文莉.关于中药材质量和检验方法问题的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88.

[6]郝 静.中药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90-92.

[7]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药种植及加工新技术新成果[J]. 四川农业科技,2014,44(5):30-31.

[8]张 谦,过利敏,于 明.绿色加工技术在农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J].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5):413-416.

[9]邹 清.浅谈中药的储藏养护措施及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87-2889.

[10]金 洪.ISO14000系列标准对制造业企业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4):82-83.

[11]王 博,郎 朗,季宇彬.中药材农药残留脱除技术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36):26.

猜你喜欢
中药材中药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