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构式生态课堂”模式的研究

2014-04-01 11:54梁慧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

梁慧

摘 要:“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从辩证、发展、创新的角度出发,构建教师和学生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具体阐述了该模式的利与弊。

关键词:“建构式生态课堂”;模式;创新

一、“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效益

1.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一直以来学生都以被动接受教师上课讲的内容为主,整节课中思维很难高度集中地跟着教师的思绪走,因为那是老师的思维,不是学生自己的,有时候学生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节课。学生长时间的习惯于被动,课堂效益有可能会越来越低。现在正值新课程改革时期,倡导把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这便要求学生自学量加大了。新课本容量太多,要求加大,不注意自学的学生就会觉得有些承受不住。而生态课堂正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更加强调知识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在生态课堂上,“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模块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学习已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的课堂通过互动交流,每一个学生间都有语言和实践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高。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教育诸因素的首要任务的教学模式。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精讲点拨”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手段,对教师如何把握精讲和点拨的技巧以及运用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大提高。“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一种高效课堂,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精讲点拨”。这一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重要标志,是教学艺术才能的精髓所在。如何科学有效地去实施这一步骤,怎么“精讲”?“点拨”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点拨的时机,在学生进行了深度探究后、陷入思维困境的时候进行适时的点拨,而且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将本课知识和前后相关的知识相结合,达到知识的总结升华。但是要达到真正的精讲点拨,教师还得磨砺一定的时期,过程虽然辛苦但是结果是甜美的,经过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后,我们的教学能力会得到大大提升。

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自学质疑”模块有待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真正理解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这个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知识,根本无问题可言,但当教师发问时,他们又张口结舌,含糊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只是泛泛地、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了课本知识的大概,根本没有系统深入地细细的体味与咀嚼知识的内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生本身入手。在学生的学习中,他们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发问,才能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2.“交流展示”模块和“互动探究”有待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反思

时下的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分小组热闹讨论的场面。但有的小组讨论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乱哄哄的,每个人都说着话,大家都听不清别人在说些什么,课堂流于表面的热闹,背后却很萧条。形式上的合作是无效合作,更谈不上是探究学习的体现。为了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些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必要的,但这种合作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而是实质性的合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工,独立探究的同时也要有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加强对班级学习小组的管理力度,对每个学习小组要有一定的奖赏,如量化打分等。

3.“精讲点拨”模块教师没起到主导作用

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或者改革思想比较不成熟的教师而言,要达到真正的精讲点拨是不易的。对于这部分教师,首先应以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从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转变。其次,要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为抓手,积极向先进教师学习。此外,这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在探索中不断改进提高。要通过集体教研确定最佳授课方法,坚持听课评课,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牢固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关键环节,狠抓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后,作为青年教师还应该夯实业务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和滋生修养,这样当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处理自如。只有教师的思想转变了,才会真正的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出“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达到精讲精练,适时点拨。

4.“矫正反馈”“迁移应用”难以适时、适度

“矫正反馈”模块设计的主旨是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一线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说:“老师,你分析讲解的问题我全部可以听懂,可是碰到课外相似题目,只是条件略加以改变,我就不知如何解答,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主要在于学生不知如何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迁移应用于一类相似的新题目。也经常听见有些老师不无抱怨地说:“这类题目有的学生已经问了三遍了,不知怎么,还有一些不懂,不会运用,一碰到相似题目,就束手无策,真是让人难以理解。”这就说明教师没有找到适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讲了三遍还不懂就不厌其烦地再讲,直到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同一类型的题目都做满做透了为止。学生能否学会“迁移运用”,不能靠无止境的做题,我们要最大化地控制练习的量,努力做到精讲精练,给学生空间去迁移应用,即“迁移有度”。在学习新问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分析现象,如何观察现象,如何用图表的数学的方法得出结论,如何推理、概括、抽象等,保证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克服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均有重要意义,并且这些往往比知识更容易迁移到其他部分中。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加大,同时也严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使得学生除了做题以外,没有时间扩展其他知识,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适度迁移,将学生在校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保持下来,而且要求他们将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到不同的情景中去。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科内的其他部分、其他学科、实际应用中去,这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重要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迁移问题。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学生,而不是只会应试的学生。“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是符合这种要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