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矿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4-04-02 05:06杨宗喜唐金荣朱丽丽
中国矿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矿业勘查

杨宗喜,唐金荣,周 平,张 涛,朱丽丽,金 玺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经济增长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在发达国家保持缓慢增长的势头之时,作为世界经济主要驱动力的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则全面下滑。受此影响,全球矿业下行压力日益增大,复苏动力明显不足,矿业格局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对此,本文力图对 2013 年度世界经济宏观形势和全球矿业发展态势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并简要预测未来全球矿业发展趋势。

1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矿业仍处于二次探底之中

1.1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仍面临潜在挑战

金融危机已过去5年,全球经济复苏依旧不容乐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份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幅度分别为2.9%和3.6%,较之前的预测均有所下调。而且,危机以来,以新兴经济体作为主要拉动力量的全球经济复苏格局正在悄然生变,发达经济体整体向好,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则相对较差,普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速下降明显。

从制造业PMI指数来看,美国2013年10月份数据上升至56.2,创2011年4月以来最高;日本10月份PMI指数升至54.2,连续第8个月位于荣枯分水岭50上方,并触及2010年5月来最高水平;欧元区10月份综合PMI终值仍然高于初值51.5,好于预期。而新兴市场的制造业PMI指数则普遍走弱,印度2013年8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从7月份的50.1降至了48.5,创下自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9月份虽略有回升,为49.6,但仍在荣枯线之下徘徊。

从发展趋势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虽然呈现出复苏增长的势头,但仍面临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及债务问题悬而未决,欧元区经济仍将徘徊在衰退的边缘;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增长动能疲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可能成为近年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不稳定因素。预计新兴经济体结构调整将经历3~5年时间,这就决定了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

1.2 矿业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全球矿业指数继续震荡下行

2013年以来,全球大型矿业公司市值出现大幅缩水。根据蓝海基金总裁张焱统计,2013年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矿业板块的市值下降了约60%,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很多生产型矿业公司市值也下降了50%以上,草根勘查公司的市值更是下降了90%~95%,有一定资源量还没有开发的矿业公司下降了约80%。反映全球大型矿业公司景气状况的加拿大标普/TSX全球矿业指数显示,今年基本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持续震荡下跌至80点以下(图1)。

图1 加拿大标普/TSX全球矿业指数

1.3 重要矿产品价格全面下降,但仍处相对高位

受经济复苏增速放缓,特别是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持续疲软,重要矿产品价格总体上延续了近两年的下降趋势。

图2示出了2006年10月以来,反映LME交易的铜、铝、铅、锌、镍、锡等6种主要贱金属价格的伦敦金属价格指数(LMEX),自2011年年中开始,LMEX再次进入了下行通道,而上一次大幅下降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从近十年的数据对比来看,目前该价格指数相当于2004~2005年的水平,处于相对高位。

图2 伦敦金属价格指数(LMEX)

2013年贵金属的价格表现不如人意,大幅下跌特征明显。以黄金为例,4~6月,短短3个月内国际黄金期货市场经历了三次重挫,黄金期货价格从1500美元/盎司下跌至1200美元/盎司关口。其间,黄金期货价格的日跌幅达9.3%,创下自1980年以来的最高单日跌幅纪录。此外,银和铂等其他贵金属的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4 全球勘查投资大幅下滑,勘查活动低迷

受矿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影响,尤其是金价的暴跌,2013年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大幅下滑,由2012年的205.3亿美元跌至了144.3亿美元,跌幅高达30%(图3)。其中,初级勘查公司勘查投资跌幅为39%,高级公司跌幅为24%。全球各地区的勘查投资均有下降,降幅最大的地区为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最小的地区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东南亚地区。

图3 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引自:MEG,2013)

我国矿产勘查投入同样出现了大幅减少。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总投入为164.92亿元,与2012年同期的218亿元相比减少约53亿元,降幅高达24%,是近年来勘查投入的首次下降。其中,社会资金下降明显,接近30%;煤炭、铁矿、铜矿等重点矿种勘查投资下降程度明显。

受勘查投资大幅减少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金属矿勘查活动持续低迷,全球钻探工作项目数创下近三年以来的新低。2011年10月,这类项目数最高时达1000项,而目前仅为300项左右。铜、金、银、铅锌等矿种的勘查项目数量均有大幅下降,其中以金矿的降幅最为明显(图4)。勘查活动热度的降低,加之找矿难度的增加,导致了全球新增资源量的减少。据IntierraRMG统计,黄金的年度新增资源量从2005年的9千万盎司左右降到了2011年的1千万盎司左右,预计短期内这种下降趋势难有逆转(图5)。

图4 全球钻探工作项目数(引自:IntierraRMG,2013)

图5 1990~2011年全球黄金年度新增资源量

1.5 主要金属矿产品供应过剩,库存高企

受新增产能释放及需求疲软的影响,全球铜、铝、铅、锌、锡、镍等矿产品的产能过剩均较为严重,库存维系高位,并仍在增加。据世界金属统计局资料显示,2013年1~8月全球铜矿产品市场供应过剩19.5万t,全球铝矿产品供应过剩71.8万t,全球锌矿产品供应过剩12.8万t。各种有色金属的库存均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这对有色金属价格回升形成了较大压力,未来去库存化、去产能化或将主导矿产品的价格走势。

1.6 全球矿业融资困难,收购并购数量减少

受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全球矿业融资形势十分严峻。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额15.54亿美元,比第二季度(22.76亿美元)、第一季度(51.59亿美元)少了很多。资产规模大于100万美元的大型矿企也陷入了融资困境,第三季度的融资额为6.71亿美元,为第一季度(40.75亿美元)的16%。

全球矿业收购和并购的数量及交易总额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据普华永道2013年9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一些公司在利用当前低迷的金属价格储备矿产资源,但是全球矿业部门2013年上半年收购和并购的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1%,收购和并购交易的额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约下降了70%,降到了229亿美元的水平。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萎缩,产能过剩较为严重,重要矿产品库存维系高位,主要金属价格总体呈震荡下行态势,矿产勘查投资减少。同时,矿业公司现金流不足,并趋于紧张,矿业并购数量和额度呈“双下滑”趋势,全球矿业市场持续低迷。总体来看,全球矿业仍处于二次探底的过程中。

2 全球矿业下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

2.1 全球矿业进入微利时代,矿业公司将谋求新的转变

在矿产品价格震荡下行的同时,矿山生产中的工资、设备成本和新增税种等却在不断上升,矿业生产经营成本出现大幅攀升。矿业企业利润遭受价格下跌和成本上升“两头挤压”,全球矿业正步入微利、薄利时代。据中银国际程雁介绍,2013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盈利水平持续走低,净利润从2011的10%左右直线下滑到了2013年的7%左右,毛利润也从2011年接近25%的水平下滑到了2013年不到20%的水平。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矿业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国外矿业公司同样如此。据中银国际统计,近两年全球前40大矿业巨头的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降,毛利润由2011年的20%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10%,净利润由2011年的12%下降为2012年的6%左右。另据上市公司财报显示,2013年部分矿业巨头利润仍在下滑,甚至亏损,如加拿大黄金集团前三季度利润下滑3.5亿美元,巴里克黄金公司2013年第二季度亏损85.6亿美元,美铝公司第二季度亏损1.19亿美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很多大型矿业公司都在谋求新的变化。有的通过非核心资产的剥离,或出售少量的优质资产来解资金之困;有的通过加强管理,或推迟部分项目进度,来实现赢利,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还有的加强科技创新,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未来竞争力等。其中,“科技创新”被众多企业视为是企业在微利时代“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黄金行业为例,国内各大黄金生产公司都提出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将着力加强勘查、开发、采选、冶炼和环保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放弃独自经营某一项目的观念,期望引入多方合作伙伴,通过“抱团取暖”方式度过“矿业严冬”。

2.2 发达国家推出强制性财务报告制度,或将影响矿业发展

近年来,在采矿业领域,强制性财务报告制度有渐成世界主流的趋势,这种新的矿业财务制度将把矿业公司置于前所未有的透明商业环境中。

2012年8月美国批准了《Dodd-Framk法案》,要求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的开采行业公司(采矿、石油和天然气)公开披露向国内和国外政府的支付款项。如,向政府缴纳的税费、权利金以及其他付费等,还必须提供每个项目缴纳税费的详细情况,包括征收税费的机构以及缴纳税费公司内部业务板块的情况。随后,欧洲议会也批准了对《上市公司透明度要求指令》和《年度账与总账会计规则指令》的修正案,引入了对开采行业公司的支付款项报告要求,并适用于所有在欧盟监管市场上市的公司,即使它们没有在欧盟注册也不能例外。加拿大总理哈珀于2013年6月12日出席八国集团峰会时表示,加拿大也将采纳八国集团提出的倡议,要求本国石油、天然气和矿业企业披露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支付外国政府的所有款项。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政府承诺将在两年内引入一个强制性财务报告制度,类似于美国和欧盟的规定,以增加矿业的透明度。该项制度的出台,不仅能影响加拿大公司,还将影响在加拿大注册的外国公司,以及在加拿大经营的非上市公司。这类制度应引起我国赴境外上市公司及“走出去”公司的高度重视。

2.3 我国境外矿业投资“量价”齐跌,民企超国企成境外投资主力

据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103例,同比减少8%,中方协议投资额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10.9%。其中,国有企业项目30例,投资额为12.15亿美元,民营企业项目73例,资额为19.21亿美元,民营企业项目和投资额均超过国企。从对外投资的行业来源来看,跨行业企业取代矿山企业成为境外矿业投资主力,其协议投资额达到23.89亿美元,占到总额的四分之三。

2.4 多国正酝酿并出台矿业刺激措施

矿业政策的调整也是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前矿业下行的情况下,有些国家拟推出短期的刺激政策,以应对当前不利局面。例如,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正在考虑2014年7月份之前出台一项新的激励机制,以鼓励人们进行勘探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拥有勘查公司股票的澳大利亚居民可以抵免相应额度的应税收入,以支持勘查公司在澳大利亚进行草根勘查。该计划现阶段还在讨论之中,并未完全成形。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还准备在2014年7月1日取消碳税和矿产资源租赁税。蒙古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初伦巴特(Chulunbat)也表示,蒙古国已经颁布新的投资法,将很快推出与其相配套的矿业法,以改善蒙古的矿业投资环境。

2.5 俄罗斯积极推进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

近年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俄罗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全球矿业市场中。俄罗斯矿业咨询委员会常务董事Nikolay Matyash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表示,为解决中小矿业公司的融资难问题,俄罗斯正尝试通过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为本国矿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俄罗斯目前仍然遵循着一套可以追溯到苏联时代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体系,这与当前的国际标准并不相符。这套体系非常刻板,几乎只是基于客观的地质因素制定的,没有同时考虑经济和风险因素。目前,俄罗斯正着手修改相关的标准,制定类似JORC和43-101的标准,以便与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CRIRSCO)所指定的储量标准对接。

2.6 海底采矿正由实验研发阶段走向勘查开发实用阶段

陆地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底所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采矿技术的突破,海底采矿的成本也逐渐落入合理的范围,海底采矿正由实验阶段向勘查开发阶段迈进。加拿大鹦鹉螺矿业公司副总裁乔那森·罗威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向大家展示了该公司在海底采矿方面的进展。他认为,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将在未来成为黑马。海底矿产比陆地矿产储量、品位均高出数倍,勘探容易。罗威先生还表示,鹦鹉螺公司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底共发现19个高品位多金属硫化物靶区,平均每两个月发现4.5个靶区,而且该公司将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共同开发Solwara1深海铜金矿。

3 对策建议

尽管目前全球矿业处于二次探底之中,但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驱动矿业前行的动力仍在。同时,印度、东盟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有望叠加在中国因素之上,从而形成持续的需求动力。因此,从长远来看,始于2003年的第三个矿业大周期不会因为短期的矿业调整而结束。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矿业所进行的深度调整,是供需基本面再平衡的过程,或将为矿业的复苏积蓄力量。从中短期来看,2015年之前的去库存化、去产能化将主导全球矿业中短期的走势,全球矿业预计在2016年前后出现复苏或反弹回升。

2014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继续深刻影响全球矿业的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多数金属价格近期反弹的动力不足,全球矿业投资和矿业资本市场不会有明显改观。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稳定地质勘查财政投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针对当前全球矿业形势不佳,国内矿产勘查投入明显减少的新情况,国家需要稳定公益性地质调查投入,避免矿产勘查工作的大起大落。勘查市场越是困难的时候,政府越是要发挥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充分依靠中央地勘基金和省级地勘基金的拉动作用,增强社会资金投入的信心。同时,还要加强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投放一批已有的地质调查成果,如基础地质图、成矿背景图、成矿规律新认识,尤其是较好的矿化线索等,吸引社会矿产勘查投资,维持矿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实施矿产地储备行动,保障未来资源供应

全球矿产勘查活动热度的降低和找矿难度的加大,业已对全球新资源量的发现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可供矿业开发的优质项目将进一步减少。长远来看,我国“四化同步”和“两个百年”的建设目标,对矿产资源刚性需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持续、稳定、安全的矿产资源供应仍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为此,我国应趁此矿业低迷之时,积极实施“矿产地储备行动”,及早的为未来的资源保障做好准备,何况继中国之后,还有更多的国家需要步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3.3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国际化步伐

事实证明,矿业衰退期,往往是矿业政策或制度调整的最佳时期,利益博弈和改革阻力相对要小一些。近年来,伴随着矿产价格的高涨,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地方政府参与矿业权的垄断、经营,矿业权价款的异化,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扭曲,以及矿业权整合缓慢,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快速推进。当然,在改革与完善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时,既要尊重国内的实际情况,又要向国际化方向努力。要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的市场化建设,包括矿业权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出符合国际规则的储量标准和资源性资产的评估方法。这方面的工作除了要借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经验外,还可尝试寻求与俄罗斯的合作。借助俄罗斯优质而丰富的资源,以及我国较为雄厚的资本、人才队伍优势,共同推出一个可与国际接轨的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共同打造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资源、资本与技术高度融合的世界级矿业中心,形成保障能源资源可持续供应的中国-俄罗斯自贸区。

3.4 持续推进“走出去”战略,强化保障体系建设

全球矿业的低迷状态,使得很多资源性资产的价值偏低,这或许是现金流比较充裕的公司“走出去”并购的好时机。非洲地区不仅矿种齐全,储量丰富,而且基础设施、法制环境正在持续的改善,近来逐渐成为全球越来越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可借助中国与非洲传统的友谊和良好的双边关系,加大中国在非洲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的投资。除此之外,也要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的优质资源,推进我国资源供应的多元化战略。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引导银行、证券、律师、会计等中介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可靠的支撑。根据中矿联的统计,我国矿业领域对外投资的成功率仅为20%,大多数企业都是铩羽而归。对此,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尤其是非矿企业投资国外矿业勘查和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尽职调查、理性投资、“抱团出海”,与矿业公司、地勘单位、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联合投资,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

3.5 加大矿业科技投入,引导矿业公司进行科技创新

矿业形势低迷的情况下,矿业企业走向何方是各大矿业企业讨论较多的一个议题。而“科技创新”被赋予了很大希望。绝大多数企业认为,科技创新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生产率,带来利润和竞争力。所以,此时政府若能加大科技投入,可谓是正当其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设立“矿业科技创新基金”,采用资金配套的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二是制定减免或抵免税费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三是搭建行业创新联盟,组织力量对重大技术难题或共性技术进行协同攻关。此外,还要重视海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的研发,做好技术储备,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1] 施俊法,周平,唐金荣,等.当前全球矿业形势分析与展望[J].地质通报,2012(1):181-189.

[2] IntierraRMG.State of the Market:Exploration Report[R].2013.

[3] Michael Chender.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hat can we Predict in an Unpredictable World?[R].2013.

猜你喜欢
矿业勘查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矿产勘查》撰稿注意事项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矿产勘查》撰稿注意事项
我国矿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