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编制*

2014-04-03 09:23侯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效度量表问卷

侯静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迷茫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能否适应不同于中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同学更好相处,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状况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也没有提出统一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指标和研究工具。

关于学校适应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有以下几种,美国心理学家Ladd等人提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习成功的状况[1]。Birch则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而且也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2]。我国的研究者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进行了界定,其中,陈君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地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3]。曾晓强提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同学校环境的良好调适状态,即个体能够感觉良好地履行和完成学校环境和学生角色所赋予的各项任务[4]。赵娟提出,学校适应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下,行为方式符合学校的行为规范,发展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5]。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学校适应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谐地与他人交往,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愉快度过大学生活的状况。

以往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大学生学校适应包括哪些方面的适应还没有达成统一。陶沙提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6]。陈君也提出大学新生的适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情绪适应[3]。有的研究者考察了大学生整个阶段的学校适应,其中,卢谢峰认为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包括七个方面,即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身心症状表现[7]。方晓义等人则提出,学校适应的指标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8]。邓颖琦认为大学生学校适应包括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学业适应4个方面[9]。从以上可见,大学生学校适应比较公认的指标主要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生活适应、环境适应等。

目前我国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翻译修订国外研究者编制的量表,例如陶沙[10]修订了Baker和Siryk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问卷(SACQ)[11]考察了我国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该问卷从大学生的学业适应、人际适应、环境认同和身心症状4个方面对大学生适应问题进行了测量,该量表在国外是使用比较多的量表,但题目和维度是否适合我国大学生还值得探讨。第二种是我国研究者编制的量表,其中,我国的研究者陈君[3]编制了《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情绪适应,共45个题目。邓颖琦[9]则对学校生活适应量表高中版进行了修订,编制了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ASS)大学版,共31个题目。曾晓强[4]编制了《简明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身心适应3个方面,共25个题目。卢谢峰[7]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共66个题目,方晓义等人[8]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共60题目。

不同的研究者分别使用了以上这几种量表考察了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状况,例如,邱鸿钟和吴志雄的研究[12]使用了陈君编制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3],潘朝霞等人的研究[13]和陈晓等人的研究[14]使用了卢谢峰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7],包文婷[15]和秦涛等人[16]的研究使用方晓义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8]。

综上所述,虽然以往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界定、测量指标和测量工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还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大学生学校适应还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其次,以往研究者各自提出了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指标,而代表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主要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三,虽然以往研究者编制了一些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但这些量表还缺乏统一的测量指标,同时这些测量工具也缺乏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进一步探讨我国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包括哪些测量指标,并且需要发展信效度比较好的适合研究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量表。本研究借鉴以往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的测量指标和工具,然后结合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适合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题目,并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四类院校的1~4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测试。这四类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科大学以及农业类大学。本研究进行了两次测试。

第一次测试共发出5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3份(91%),其中男生186人(39.3%),女生287人(60.7%);综合类大学学生113人(23.9%),师范类大学学生158人(33.4%),理工科大学学生109人(23.0%),农业类大学学生93人(19.7%);大一学生98人(20.7%),大二学生147人(31.1%),大三学生138人(29.2%),大四学生67人(14.1%),研究生23人(4.9%)。该测试的473名被试进行项目分析、鉴别度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二次测试共发出41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8份(93%)。两次测试共发出问卷936份,收回有效问卷861份(92%),其中男生为429人(49.8%),女生为432人(50.2%);综合性大学学生215人(25%),师范类大学学生270人(31.4%),理工科大学学生241人,农业大学学生135人(15.6%);大一学生231人(26.8%),大二学生225人(26.1%),大三217人(25.2%),大四125人(14.5%),研究生63人(7.3%)。两次测试的被试共861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1.2 方法本研究拟根据开放式问卷的结果,并结合以往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确定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维度。本研究大学生学校适应开放式问卷的题目包括:①你认为大学生活有什么特点?都包括哪些内容?②你认为大学生活有哪些需要适应的?哪些方面适应得好?哪些方面适应得不好?开放式问卷的被试为124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84人。开发式问卷的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是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主要方面,包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等;其次,人际关系的适应,主要包括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的适应;第三,独立自主的适应,包括大学生独立地处理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第四,学校环境的适应,包括对学校饭菜的适应、学校资源的利用、校园环境的适应等;第五,集体适应,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班集体活动的参与和适应。

表1 大学生学校适应开放式问卷的结果

本研究根据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确定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维度包括学习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师生关系适应、自主独立性适应、集体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借鉴以往测量这些维度的量表[9,17-18],并结合本研究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出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初始问卷的题目,共70个题目。问卷采用Likert 5点法计分,即完全符合为1分,基本符合为2分,不确定为3分,基本不符合为4分,完全不符合为5分。

1.3 统计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7.0和AMOS 5.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鉴别度、信度、效标关联效度的计算,采用AMOS 5.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首先把反向题目上的得分进行重新赋值,使被试的得分越高,学校适应越好;然后将各被试在所用项目上的得分相加,求出各被试的学校适应总分;再将量表总分进行降序排列,确定前27%的被试(高分组)和后27%的被试(低分组),计算每个题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中第14题、15题和50题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统计上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2.2 鉴别度分析美国测量学家伊贝尔认为,鉴别度指数在0.2以下的题项质量较差,应予以淘汰。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的题目中第14题、15题、22题、44题、49题和50题的鉴别度指数在0.2以下,应该予以删除。经过项目分析和鉴别度分析,删除了不符合要求的6道题目,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剩余64道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2.3 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以473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的64道题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样本适当性度量值KMO为0.896,χ2=13177.500,df=2016,P<0.001,结果表明该样本数据很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对因素分析结果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结合碎石图,提取出7个因素,这7个因素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47.540%,删除因素载荷小于0.35的题目以及在两个因素上载荷都高的题目共11道题,最后剩余53个题目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的题目。

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7个因素依次为学习适应(14个题目)、师生关系适应(13个题目)、集体适应(10个题目)、同学关系适应(5个题目)、自主性(4个题目)、生活适应(3个题目)学校环境适应(4个题目)。各因子所包含的题目、因子载荷以及各因子的特征根、方差解释率,见表2。

表2 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2.4 效度分析

2.4.1 验证性因素分析为进一步考察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的结构效度,即考察构想模型与实际模型的拟合度,以及项目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AMOS,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模型对861名被试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全部项目与各维度的拟合指数,见表3。

表3 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全部题目的χ2/df为2.959,同时RMESA小于0.05,验证性因素分析中经常报告的指数TLI、CFI和GFI都达到0.80以上,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是比较好的,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4.2 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分析本研究还计算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及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来代表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结构效度,见表4。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各因素的相关在0.130~0.536之间,相关适中,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538~0.775之间,达到中等偏高的相关,这说明该问卷的各维度之间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因素又能较好地反映所测查的内容,整个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表4 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各因素及与总分之间的相关(r)

2.4.3 效标关联效度本研究选取147名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效标关联效度的被试,其中男生75名,女生72名。以Campbell等人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 Scale)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相关系数作为效标关联效度,以往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编制者也大多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效标[7-8]。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全部题目以及各个维度与幸福感指数的效标关联效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而且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总分、学习适应、自主性、集体适应、生活适应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系数都较高,这些结果说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表5 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

2.5 信度分析

2.5.1 再测信度见表6。本研究选取了106名被试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再测信度的被试,其中男生50名,女生56名。间隔一个月的时间,对这106名被试进行两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再测信度,全部题目及各维度的再测信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再测信度。

表6 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再测信度

2.5.2 内部一致性信度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全部题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26,学习适应、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自主性、同学关系适应、生活适应、学校环境适应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0.886、0.889、0.717、0.762、0.701、0.645,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3 讨论

本研究在检索以往国内外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确定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维度主要包括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独立性、班集体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借鉴以往测量这些学校适应指标的量表,并结合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了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最初共70道题目。

经过项目分析、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正式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共53道题目,并且提出该量表的7个维度包括:学习适应、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自主性、生活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这些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维度更全面合理。以往研究者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通常只提出了人际关系或人际交往这一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3,7-8],但本研究认为应分别考察大学生的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两个方面,经本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实分别提取出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两个因子,而且本研究各个因素的相关分析也表明,师生关系适应与同学关系适应这两个维度的相关很低(r=0.130),这表明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的适应,应该分别进行考察。而且,以往不同的大学生适应量表分别包含了不同维度,而这些量表提出的维度都不够全面,其中集体适应、自主性、生活适应和环境适应是大学生比较重要的学校适应,以往量表中都没有全部包括这几个维度[3,7-9],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包括了这几个重要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维度。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该问卷的全部项目的χ2/df接近2,RMESA小于0.05,验证性因素分析中经常报告的指数TLI、CFI和GFI都达到0.80以上,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总分与Campell等人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作为效标关联效度为0.615,而且该量表的各个维度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表明,该问卷全部题目和各维度的再测信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该问卷全部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26,而该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在0.645~0.889之间,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适合测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

[1] Ladd G W,Kochenderfer B J,Coleman C C Coleman.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friendship,and victimization: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7,68,1181-1197

[2] Birch S H,Ladd G W.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7,5:61-79

[3] 陈君.《大学生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J].咸宁学院学报,2006,26(1):94-97

[4] 曾晓强,张大均.父母依恋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作用机制[J].心理学探新,2010,30(4):76-80

[5] 赵娟.大学生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6]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2):81-87

[7]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8]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9] 邓颖琦,顾海根.学校适应量表(LASS大学版)修订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06,21(5):610-614

[10] 陶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5):908-909

[11] Baker R W,Siryk B.Measuring adjustment to colleg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1(4):179-189

[12] 邱鸿钟,吴志雄.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412-1413

[13] 潘朝霞,吴丹萍.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分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39-141

[14] 陈晓,徐菲,林绚晖.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57-261

[15] 包文婷.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75-577

[16] 秦涛,郭巍伟,梁执群.大一新生对学校环境的感知与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845-846

[17] 冯廷勇,苏缇,胡兴旺,等.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18] 王耘.小学生师生关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效度量表问卷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Beep test评估11~15岁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效度研究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