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4-04-03 08:38莹WANGYing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正性评判批判性

□王 莹WANG Ying

评判性思维是合理的自省性思维,注重于决定什么或相信什么,将其引申到护理领域后,评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和推理过程,而非单一的解答。其中包括护理提供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及标准等5个部分[1]。国内外很多临床护理教育专家都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2],并应将其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教学目标。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于1998年修订的“护理专业教育标准”中,将评判性思维能力定义为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同时,在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临床环境中,护理人员能够迅速进行独立判断,做出决定,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措施,具备评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3]。鉴于评判性思维对护理教育及护理实践的重要性,而国内本土化研究较国际少,作者试图通过CCTDICV量表对我院护理系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调查,了解现实的教学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现状,为我院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南方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一~三年级全日制护理本科学生共192名,其中男生11名,占5.73%;女生171名,占94.27%。一年级85人,占44.27%;二年级62人,占32.29%;三年级45人,占23.44%。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有过兼职经历的护生62人,占34.25%,曾担任过职务的护生80人,占44.20%。

2.方法

2.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由两部分组成:学生一般资料和评判性思维问卷。一般资料包括年级,性别,年龄,文/理科,是否有过兼职经历,是否担任过职务,生源地等情况。评判性思维测评采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中文版(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CTDI-CV)[2]。此量表是由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两岸四地的护理教育者制定出的一份适于本土化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已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学生中进行了测试,其内容效度(CVI)为0.89,a值为0.90,特质的a值为0.54-0.77,显示颇高的内部一致性[4]。CCTDI-CV测量评判性思维7个方面的特质: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表1详列了这些特质的定义。问卷共70个项目,每一特质有10项。正性项目共30道,负性项目共40道。总分为70-420分。280分或以上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或以上为强的表现,低于280分为弱的表现。各特质的分数为10-60分,40分或以上表示正性的特质表现,50分或以上为强的特质表现。

表1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特质

2.2 调查方法。调查者将CCTDI-CV量表统一发放给调查对象,统一填写回收。发出问卷192份,回收19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81份,占94.27%。

3.统计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

结果

表2显示,我院三个年级181名护生的总得分为279.19+23.52,三年级的得分高于一、二年级,二年级护生的得分最低。从整体上来说,181名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在七个特性项目中,平均得分在35-51分之间,其中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在40分以上,显示正性特质;批判思维的自信心得分明显偏低。其中,各年级的护生在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和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系统化能力、求知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显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评总分与各分项得分与文理科不相关,两者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各年级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结果比较

表2 各年级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结果比较

?

表3 文理科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结果比较

表3 文理科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结果比较

?

表4的结果显示,是否有过兼职经历,是否担任过职务是影响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

表4 评判性思维能力与护生一般资料的关系(双变量分析)

讨论

1.评判性思维对护理人员的重要性。护理专业要取得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护理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护理领域中的科学性思维[5],即评判性思维。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2]。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重视,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人员承担了更多的角色:由以前单一的医嘱执行者和生活照顾者逐渐转向集护理、科研、教育、管理于一体的现代护士。此外,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形成与发展,也使护士面临着更复杂的临床和社会实践。这些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一般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具备多种能力,包括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6],而批判性思维能力恰恰是获取所有这些能力的关键。只有将其贯穿、融入到其他能力和实践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护理专业才能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

2.我院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表现为正性,与西方国家及我国其他护理学院的学生测评结果接近[9]。文理科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生在寻求真相、开放思想、认知成熟度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当中以认知成熟度的得分最高。提示学生通过一些生活经验和一定量的实践,脱离学校和家庭,进入社会后,能够有意识地处理和解决好问题。学校应当在这一阶段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为学生走进社会打下更好更坚固的基础,做好桥梁作用。

2.1 一年级学生在寻求真相方面得分比二、三年级偏高,这提示学生刚进入大学后对专业知识有好奇和兴趣,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潜力较大,这一点与西方和我国台湾的研究一致[9],提示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时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二、三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得分反而不及一年级,提示随着学生入学时间的加长,学生对学习知识抱有的真诚和客观的态度不足,这结果与刘素珍等人[7]和彭美慈等人[4]的研究结果相近。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医学专业要求记忆的知识较多,在护理课堂中,一般均采用单通道授受关系。教师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独立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可能与我院的课程设置有关,也可能与学生目前的兴趣不在寻求真相,只关心权威的答案,缺少质疑有关。这提示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核心应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及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动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来有效地参与教学,而不是教师的“满堂灌”。

2.2 三个年级的学生均在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方面得分最低,其中一、二年级都表现为负性,一年级学生表现尤为明显,表明学生对自己的理性分析缺少把握,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学生刚进入大学时,自认为与重点大学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有一定的自卑感,在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信心不足;对于自己学到的知识没有及时地应用到实践中,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故引起对自己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怀疑。这提示学校一方面在学生刚入学时要加强引导,让学生重新审视、定位自己,明确目标;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增加学生实习前的见习课时。因为护理是一门临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才可能得以提高。

2.3 是否有过兼职经历和担任过职务,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学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P<0.05)。这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去医院见习增加社会经验和阅历,也可通过担任一定的职务,来增强自己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两者都能够提高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2.4 本调查结果在有些方面与我预想的不一致,比如说二年级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得分反而不如一年级的学生,其可能原因前面解释了一部分,但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1)虽然国内外护理专家不断地对评判性思维进行研究和分析,但到现今为止,仍然没有明确统一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定义作为研究和实践的指导。(2)所用的评判性思维评价体系可能不够完善,因为评判性思维包括两部分内容:认知技巧(阐述、分析、评价、推理、说明、自我调整6部分)和情感态度(探索、自信、公正、灵活、诚实、勤奋和理性),两者相互渗透[8]。而由于局限于现有的评价工具,此次调查研究缺少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3)有些学生可能对所列条目不理解,做出不正确选择。

1 Ennis RH.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J].J Nurs Educ,1993,32(9):425-428

2 Pang MCS,Wong TKS,Ho SCJ.Changing economics and health worker training in modern China[J].The Yale-China Health Journal,2002,(1):61-84

3 Potter PA,Perry AG.Basic Nursing:Essentials for Practice.5th Edition.Missouri:Mosby Inc,2003:59-71

4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5 Janice B.Mary Love hunter,Ann Z kruszewski. Introduction to nursing.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1998:53

6 沈宁.面向21世纪 探索培养高等护理人才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4):10-12

7 刘素珍,李继平,张玉芳,等.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53-54

8 肖灿华,刘军红.培养护士批判性思维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迫切性[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304-305

9 许虹,彭美慈,汪国成,等.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55-157

猜你喜欢
正性评判批判性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