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创世神话研究述评

2014-04-04 13:50张开焱
关键词:创世神礼俗神话

张开焱

(湖北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关于混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有两种形式,一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出现,代表的是宇宙始源状态。《老子》、《淮南子》中的混沌,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但在另外的典籍如《左传》、《山海经》、《庄子》、《神异经》中,混沌又是一个神性生命体。从古到今,中国文化人谈论混沌的无计其数,但大都没有将它和创世神话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最早将混沌与创世神话联系起来的,是著名神话学者袁珂先生,他1979年出版的《古代神话选释》在注释“盘古”的资料中,就特别说到,在盘古神话出现之前,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不少类似“造物主”式的英雄人物,他列举的资料中就有《庄子·应帝王》中的混沌故事,他认为这虽是寓言,“但也可信有古神话作为这个寓言的底子。”[1]在1985年出版的《中国神话资料萃编》一书首篇介绍开天辟地神话资料的《开辟篇》中,他就开列有“混敦”(混沌)一条,也说明他是将《庄子·应帝王》中的混沌寓言作为创世神话对待的。而在1993年他出版的《中国神话通论》“分论”部分之“世界的构成”中,更专门谈到庄子混沌的寓言,认为“这虽是寓言,其实也是古老的开天辟地神话在寓言形式下的再现”[2]。

国外从创世神话角度研究中国混沌神话的,有美国比较宗教学学者吉拉道特(NoJoGirardot)1983年出版的《早期道家的神话与意义》(My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一书,作者认为,“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其它文明传统之间有重要的差异,但是并不是因为没有创世神话才导致了宇宙论的差异,而是由于中国人对神话的创世故事的解释方式和性质,是对‘混沌’的不同态度所致。”①混沌在中国道家神话系统中,是宇宙的本原和始源状态,作为一种母题和宇宙卵创世神话、葫芦创世神话、原始父母创世神话类型具有内在的象征对应关系,所以他认为:“可以说早期道家的思想和表达是‘神话的’,因为它对神话主题加以规范的运用。道家文本的‘感觉结构’基于某一创世文学和神话意象、主题的宗教诠释。”①这里已经很明确地将混沌神话作为创世神话对待。

大约是这一研究启发了中国学者,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将混沌神话作为创世神话来研究的成果逐渐出现。首先值得介绍的是叶舒宪先生的研究。1992年出版的《中国神话哲学》中,叶舒宪先生致力于以原型理论为基础重构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在他的重构中,中国古代文化中,太阳形象、明堂形制、黄帝形象、混沌寓言、《荆楚岁时记》中的七日鸡人民俗、鮌、禹洪水神话等,原初都是具有创世性质的形象和神话。该书第七章专门研究混沌开窍与鸡人民俗的创世神话深层结构。关于混沌,他的有关见解概括如下:

《庄子》中的混沌寓言可以肯定是由古代一个神话改编的,这个神话本身具有创世神话的性质。南海北海大帝倏和忽既是时间之神也是空间之神,混沌则代表的是时空未分的宇宙始源状态。倏和忽开凿七日,七窍成而混沌死,这一神话讲述的是世界如何从混沌状态走向时空分明状态的过程,其创世神话性质是明显的。”

作者的研究并不到此为止,他还从开凿七日通七窍这个关目中突出地注意到数字“七”的特殊意义,他从比较文化学和比较神话学的视野,将巴比伦、苏美尔、希伯来以及中国诸多少数民族古代创世神话中对神秘数字“七”特别倚重的研究中,得出“七”是很多民族神话和文化的宇宙圣数的结论。不少民族古代神话都是按照“七”这个原型数字来创造世界的。正是从这里,他揭示了中国的混沌七日开窍神话与苏美尔、巴比伦、希伯来创世神话创世过程和结构的一致性。以“七”为宇宙圣数的原因,乃在于数字“七”的神圣意蕴发生于人类神话思维中三维空间的全部方位为七(前后左右上中下),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它反映了殷商时代的先民们所特有的以周围方国的图腾为具体的空间象征的世界观[3]228-268。

到这里,混沌神话的创世性质已经完全被揭示出来了。但还值得注意的是,叶舒宪对混沌七日开窍神话创世性质的研究,是和对另一个民俗创世神话性质的揭示联系在一起进行的,那就是中国古代新年的“人日”礼俗。

据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楚地新年礼俗,“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以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按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4]叶舒宪在1989年就发表了名为《人日之谜: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发掘》的论文,探讨古代春节“人日”礼俗后面潜藏着的创世神话原型[5],而到1992年出版的《中国神话哲学》一书中,则继续深入展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叶舒宪认为,这种礼俗后面,深藏着一个在表层形态上已经失落了的中国古代创世神话,这个创世神话与倏、忽二帝七天为混沌凿七窍、七窍成而混沌死、宇宙诞生的神话有内在的关系,它们都内含着以“七”为原型圣数的创世模式。作者甚至开列出了七日凿七窍的过程与《荆楚岁时记》七日礼俗相对应,他认为,“可以把《荆楚岁时记》中所记载的迄今尚未有发生学揭示的正月初一至初七的民间礼俗或活动以及相关的禁忌规定(如‘一日不杀鸡’)等,看成是远古创世神话的‘重演’。”[3]216而且这个创世神话的原型模式与上述苏美尔、巴比伦、希伯来等七日创世的模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作者同时对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或民俗资料内在的创世神话原型结构进行重构,这种重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人日礼俗与创世神话的关系,已故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曾经提及过,他认为这个礼俗关涉到原始开辟神话,并认为这个开辟神话有点类似《旧约·创世纪》的创世神话[6]。但袁珂先生只是提出了这个猜想,并未具体展开研究和论证,这个工作在叶舒宪先生那里完成了,应该说,这是从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发掘和重构已经失传了的创世神话的可贵成果,值得给予特别肯定。

关于混沌神话的创世性质,在叶舒宪之后,已经引起不少学者重视,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个神话的创世性质和意义做了阐发。笔者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公开的学术期刊网和会议论文集上,已经发表从创世神话角度研究混沌神话的学术论文共有9 篇,分别是:陈忠信《〈太一生水〉之混沌神话》[7]、朱任飞《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混沌母题”与〈庄子〉寓言》[8]、刘向政《“混沌”创世神话的原始象征意义与宇宙观》[9]、乔兰《〈老子〉混沌概念的双重意义》[10]、李红英《追寻原母神——关于宇宙创生神话的探索》[11]、饶春球、饶雪《“混沌”与洪水神话》[12]、李滟波《中希“混沌”神话的哲学意蕴》[13]、齐昀《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神话渊源——论混沌神话的本体论意义》[14],笔者也撰写了《瞽叟生舜、混沌凿死的深层结构与商人创世神话》一文,讨论混沌神话的创世性质以及与商人创世神话之间的关系。

上述成果都是将混沌神话当成宇宙始源神话对待的,但不同学者研究这个神话的角度和指向却有较大区别。

多位学者的论文是从混沌神话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道家哲学关系角度切入的,其中尤其是陈忠信先生的《〈太一生水〉之混沌神话》一文值得注意。作者对混沌神话的创世重要性给予了明确肯定,“所谓‘混沌’(chaos)是原始神话宇宙观最重要的内容及宇宙生成的方式之一,为对世界形成之初的前宇宙(precosmic)状态描述及创世神话中重要的主题。”[7]以此为起点,他描述了混沌形象在古代神话和文化中的6种基本表现形态,并由此切入郭店楚简文献《太一生水》与混沌神话关系的研究,发现《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论模式基本和混沌创世神话模式有内在的同一性,由此得出结论:“从混沌创世神话的角度探颐《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模式。就混沌神话而论,无论是水、圆、由无秩序转为有秩序及回归原始混沌等特性,《太一生水》实具有混沌创世神话的特质与意象。根据上述所论,《太一生水》即为古代混沌创世的宇宙生成体系模式。”[7]陈忠信先生的研究解决了一个理论问题:楚帛书创世神话还没有被学术界注意和确认之前,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创世神话(盘古神话既晚起亦被一些学者论证来自印度),但根据一般的逻辑推断,一个民族早期哲学中的宇宙论模式,应该是从更早的创世神话中脱胎和抽象出来的,是创世神话内含的宇宙论的理性表达方式。而中国古代无论《老子》、《庄子》还是《淮南子》中,都以哲学的方式明确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宇宙论模式,按照一般的逻辑推断,中国远古必有创世神话先在,这也是包括袁珂在内的中国不少学者所坚持的。但学术界一直没有人找到一个具体案例,对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和哲学宇宙论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做一个具体的对比性研究,陈忠信先生的论文完成了这个任务,其学术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对混沌创世神话哲学内涵的关注,是上列乔兰、朱任飞、齐昀等学者共同的兴趣所在,他们的论文都在确认混沌神话与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之间的内在影响关系。

在关于混沌创世神话的研究成果中,将中外创世神话中的混沌神话进行比较,从而去寻找其内在共同的内涵和特征,是一部分学者注意的重心所在。刘向政先生的《“混沌”创世神话的原始象征意义与宇宙观》一文,在比较神话学和文化学的视域中发现,中国与世界许多民族古代创世神话中,混沌都是世界的原始起点,世界的创造都是从混沌中开始,并且是对混沌状态的破坏为前提的,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外有关‘混沌’的创世神话,在对世界宇宙的认知上具有相似性。它们不仅包含了具象与意象的原初思维方式、原始宗教——巫信仰,还以隐喻为认知方式,以象征为述事手段,记叙其哲学、科学、历史和宗教观。因此,‘混沌’创世神话也就成为远古先民各种思维方式与意识形态的综合体。”[9]中南大学李滟波博士的《中希“混沌”神话的哲学意蕴》一文,以中希创世神话中的“混沌”神话为研究对象,考察和探究该神话中所包含的哲学意蕴,即为中希早期哲学概念的形成所提供的文化资源。她认为,“‘混沌’神话是原始先民对宇宙如何起源和万物如何生成等本原问题的集体想象和解释。就其对本原问题的探索和认识而论,‘混沌’神话与中希哲学之间存在一种或隐或显的渊源关系。在中国,远古的‘混沌’神话观念潜隐地影响了老子‘道’的提出,老子对‘道’的描述反过来又影响了后来文献对‘混沌’神话的记述;而在希腊,先于哲学而存在的‘混沌’神话则直接启发了‘始基’这一核心概念的形成,但希腊哲学产生之后不再回到作为其文化背景的神话母体中,而是继续向前发展。”[13]这种比较性研究的意义在于将混沌创世神话作为文化的起点考察,从它与中希两个民族哲学的关系与发展过程揭示两者在起点阶段的共同与差异所在,自有价值。

神话作为叙事性作品,其叙事构成特征应该是切入的角度之一。笔者的《瞽叟生舜、混沌凿死的深层结构与商人创世神话——商人创世神话研究之二》一文取的正是这个角度。在该文中,笔者将混沌神话与商人神话传说中关于“瞽叟生舜”的故事关目结合起来研究两者的共同叙事结构所在。笔者的研究发现,春秋战国时人编织的“瞽叟生舜”的故事关目其实源自商人创世神话,瞎了眼睛的瞽叟在商人创世神话中乃是一个黑暗的混沌元神,舜即商人神话中的帝俊,是一个具有光明特性的儿神。俊娶羲和常羲生日月的神话,也确证了他创世主神的身份,因为任何民族神话中日月的诞生都是创世神话的核心关目之一。而日月是时间和空间的标志与坐标,作为日月主神的俊也是时空之神。因此,瞽叟生舜的关目乃是黑暗世界诞生光明世界的创世过程的形象表达。舜作为中国上古孝子贤君的形象,是春秋至秦汉间对俊神话伦理化处理的结果,这个处理既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掩盖了其创世神话的原初特征和内容。后世瞽叟夫妻和象在原初商人神话中,乃是具有黑暗神性的神祇,他们对舜(俊)的死亡迫害的内在实质,就是黑暗试图扼杀光明的神话表达。在原初,帝俊应该不是像后来的帝舜那样,以超人的温顺孝悌接受父母兄弟死亡迫害的方式并感动他们,而是像《韩非子》、《古本竹书纪年》、《庄子》等文献说的那样,以打败并惩罚他的对手的方式战胜黑暗的压迫。“瞽叟生舜”与另一个创世神话“七窍凿而混沌死”的混沌神话在深层具有共同的原型结构。所谓南海北海大帝,正是时间和空间之神,他们的开凿使得无有吸食视听的混沌神成为有吸食视听器官的神,混沌之神也因此而死亡。光明世界诞生是通过与黑暗世界的对抗和冲突、最后打败黑暗世界的方式完成的。这两个神话的深层原型意象结构具有共同性,它们各自不同的表层叙事形态,应该是这个共同的原型意象结构的不同转换结果[15]。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一个猜想:瞽叟和混沌在原初很可能是同一个神,混沌凿死的神话与瞽叟生舜的故事,在原初很可能有内在的关联[16]。

但关于混沌神话的研究中,还没有学者像叶舒宪先生那样,注意到混沌神话中七日凿七窍的关目与中国古代春节礼俗中人日模式的内在关系,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重构出一个可能曾经存在而后世仅以礼俗方式表达的创世神话,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联想和很有发现力的成果。

关于混沌神话,也有一些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首先,混沌神话是否是与人日礼俗有内在关联的神话?叶舒宪先生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是十分有发现性和想象力的②,但也有学者对人日礼俗的创世神话性质提出质疑。1999年云南大学中文系傅光宇先生发表了《“人日创世神话”献疑》一文,该文列举大量古代典籍资料,证明与人日相关的古代春节礼俗其实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荆楚岁时记》中所记的、源自晋代董勋《问礼俗》中的“一日为鸡,二日为犬,三日为豕,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的礼俗。二是托名东方朔的《东方朔占书》中“一日为鸡,二日为犬,三日为豕,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的礼俗。隋唐文献中,多引董勋所说的礼俗,而宋以后文献,则多引《东方朔占书》中的礼俗。从文献记载资料看,《东方朔占书》应该产生于东汉至南北朝这个阶段,董勋《问礼俗》亦产生于这个阶段,因此在时间上大体差不多。作者说:“由上可知,董勋《问礼俗》与《东方朔占书》均著录于隋、唐史书,至《宋史》方不见著录,则宋以前二书并行于世。宋代诸书多引《东方朔占书》,则该书宋代尚流行于时。但董勋《问礼俗》释‘人日’只言‘正月一日至七日’,而《东方朔占书》则言‘岁后八日’,从元日说到初八。这起码可以说明:‘人日’礼俗源自以圣数‘七’为结构素之创世神话的说法并不可靠。因为它还涉及到数字‘八’。《周易·系辞上》:‘天七,地八’;《京房易传》卷下:七为‘阳之数’,八为‘阴之数’。‘七’与‘八’均为神秘数字,所谓圣数字但天地有别,阴阳迥异,不能混淆为一。”[17]

作者进而从典籍和民俗资料中找到不少案例,说春节这一礼俗在后来,还有以十日为限的,如九麻十豆之类的说法。而无论《荆楚岁时记》还是《东方朔占书》中的上述春节礼俗,在中国古代,是农业民族为了预知、祈求、祭祀和庆贺一年风调雨顺、人事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一种“占候”习俗,“在这‘占候’习俗和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之间,根本找不到一点联系。详析《荆楚岁时记》中古之‘人日’礼俗,实系以祝愿人畜兴旺为解,与占卜之意并不相悖。”[17]

傅文之后,学者闻斋亦发表《人日创世神话质疑》一文[18],继续对叶舒宪将人日礼俗作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进行质疑。

笔者老家正在鄂中,这是古代荆楚的核心地域,儿时也常听长辈谈论这种春节礼俗,却是以十日为限的,即在第七日“人日”之后,还有正月初八、初九、初十分别为谷日、豆日、麻日的说法,农民们根据正月这十天每一天的阴晴状态,预判相应的人类与动植物在当年盛衰丰歉状态。这在当地长辈人那里,是常识性的礼俗。可见至少到近现代的鄂中一带,春节以后的占候习俗不是以七日为模式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叶舒宪的重构性研究就是错的呢?那还不能做这样的判断,完全存在这种可能:即“人日”为最后一日的七日模式可能是起源最早的,而在七日之后添加一日或三日,形成八日或十日模式,可能起源相对较晚。这种在一个原生性模式基础之上顺序性地添加新的因素,衍生出新的次生性模式的情形,在文化史上是常见的。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个猜测。

人日礼俗是否具有创世神话性质,这是它与混沌神话是否有关联的前提,这个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大约还将继续存在,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其次,混沌神话在古代文献中有多个,而不是一个,诸位研究者基本都是取的《庄子》中的那个寓言,确认这个寓言是古代神话转换而来的,但还有三个混沌神,即《山海经》、《左传》、《神异经》中的混沌神。

《左传·文公十八年》载为舜所放四凶之一的“混沌”:

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之民谓之混沌。[19]

《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20]

《神异经·西荒经》: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21]

这几个混沌与《庄子》中的混沌神不同,这些不同的混沌神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都源自古代混沌创世神话吗,是同一个神吗?如果是,何以有如此不同的形象?如果不是,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迄今为止,尚未有一种研究令人信服地解决这个问题。

又其次,从神话角度讲,世界的创生一般是通过具有人格形态的神祇们的相关行动(生殖或动作)展开和完成的,因此具有较强故事性,但《庄子》中的混沌神话中,混沌基本是一种自然世界始源状态的表述,也没有关于他的故事,如果要采取重构的方式,是否能够在古代文献中找到可靠的资料,可信地重构一个具有故事性的混沌创世神话?

上述几个方面都存在继续探讨的空间。

注 释:

① N.J.Girardot,My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The University Press of alifornia,1983年第12 页.转引自叶舒宪《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学术交流》2005年第1 期。

② 在叶舒宪之后,2002年,董楚平先生在《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一文(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05)也专门对人日礼俗的创世神话性质进行了研究和确认。

[1]袁 珂.古神话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

[2]袁 珂.中国神话通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1:88.

[3]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宗 懔.荆楚岁时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6:9.

[5]叶舒宪.人日之谜: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发掘[J].中国文化,1989(1).

[6]袁 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69.

[7]陈忠信.《太一生水》之混沌神话[EB/OL].天下论文网.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877661,1/.

[8]朱任飞.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混沌母题”与《庄子》寓言[J].社会科学战线,1998(1).

[9]刘向政.“混沌”创世神话的原始象征意义与宇宙观[J].求索,2007(2).

[10]乔 兰.《老子》混沌概念的双重意义[D].硕士论文,网络出版年期,2007(3).

[11]李红英.追寻原母神——关于宇宙创生神话的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09(3).

[12]饶春球,饶 雪.“混沌”与洪水神话[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13]李滟波.中希“混沌”神话的哲学意蕴[J].世界文学评论,2009(1).

[14]齐 昀.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神话渊源——论混沌神话的本体论意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3).

[15]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深层结构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4).

[16]张开焱.瞽叟生舜、混沌凿死的深层结构与商人创世神话——商人创世神话研究之二[J].中国文化研究,2012(3).

[17]傅光宇.“人日创世神话”献疑[J].楚雄师专学报,1999(4).

[18]闻 斋.人日创世神话质疑[J].民俗研究,2000(2).

[19]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0:638-639.

[20]袁 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5.

[21]东方朔.神异经[M]//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张华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4.

猜你喜欢
创世神礼俗神话
东方神话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滋礼俗——毛把烟、砂罐茶
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
CLOSE TOHEAVEN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比较文化视阈下的中西创世神话探析
比较神话学视野下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类型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