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4-04-04 13:50吴淑娴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政治

孙 薇,吴淑娴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在西方发达国家,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大多数国家为应对突发事件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危机应对体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中,政府十分重视从政治层面和思想层面施加影响,促进危机的化解,从而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国外最早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是为应对高校突发事件而主张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开始的,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起着引导作用。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关于应急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系统性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在中国,对于应急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综合性成果也为数不多,同时,关于应急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性成果也较为鲜见。自2003年“非典”之后,关于应急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研究才开始出现。学者们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研究应急管理,其中达成普遍一致的观点是:应急管理中既包含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同时也涉及思想动员和心理干预等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对于科学地进行应急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应急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研究内容,学者们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功能的交互性

1.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和功能研究

2003年“非典”以来,国内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进行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研究,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便是其中之一。马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管理中有三大功能,即导向功能、保证功能、开发与发展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优势,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其应用到应急管理之中。导向功能,即通过启发、教育、动员的方式,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与社会发展规律要求相符合的正确方向上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调控信息,在全社会形成主流导向,并及时引导人民大众稳定思想,统一意志,从而做好思想准备理性地实施应急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也称为政治保证功能,这种政治保证是调动人们积极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可靠保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与发展功能,开发与发展功能是导向功能、保证功能的延续,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每一个危机、每一种灾难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精神品格,要将其上升为促进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

还有一些学者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事前预防预测、事中沟通调适和事后总结升华作用这三个方面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之前可以起到一定的事前预防预测作用。突发事件发生前,通常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征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这种征兆中主动发挥自身敏感性,并及时地把握社会思想动态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捕捉到带有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见微知著,以达到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目的。旷平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功能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事先调查研究和分析来对未来某种不能确定的情况作出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设想或者判断。预测功能的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最敏锐的“嗅探仪”,随时随地与社会大众联络并收集社会信息,并且及时把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巩固社会稳定的现实资源[2]。饶武元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社会改革的“减震器”,社会舆论的“导向仪”,公众心理的“调试仪”等价值功能,能积极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3]。通过对热点问题进行密切跟踪与调查,加强敏感时期稳定情况的调研,以便及时解决各类矛盾,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发挥一定的调适和维稳作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及时地介入,针对大众心理进行耐心而细致的思想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顺对立情绪,强化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李伟娜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调适作用主要是对人们心理的调适。突发事件的发生使大多数人可能处在非理性状态,心理十分脆弱,需要进行紧急心理救援,稳定情绪,消除人们的恐慌,理性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和路径[4]。刘建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强大的社会动员,为人们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5]。稳定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解释活动,尽量避免猜疑,稳定人心,以减轻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冲击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是一个活的教材案例。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危机产生的原因、应对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相关经验教训,力求探索出规律,升华为理论,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陈久国提出,危机发生后,在处理善后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危机应对过程中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将应急管理中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文件进行统一整理和归档,随时用于总结和学习,为以后应对其他危机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6]。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功能使人民大众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升华为促进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中华民族在应对各种灾害和外来侵袭过程中,形成了团结、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世代传习[7]。这种民族精神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宣传,以更好地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升华。例如,在抗震救灾后,大力宣扬人民大众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协作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先进人物事迹的示范作用,激起全国人民可贵的民族精神,做到历经坎坷而愈挫愈勇,遭受困境而愈磨愈坚[8]。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应急管理是非常之必要的,但是在这些学者们的研究中更注重的是理论研究,对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中作用的具体措施研究甚少,更缺乏结合高校实际,应用性强的研究。

2.应急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关于突发事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于钦华认为,突发事件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稳定;激化高校潜在的矛盾;而且突发事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与能力面临极大的考验[9]。突发事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卢岚认为,突发事件倒逼着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观念的创新,从而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基础的创新与发展[10]。杨建义也提出,突发事件所引发的“事件性”契机,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在生活事件中让学生读懂“多难兴邦”的真正含义,是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施的重要部分[11];周凯等分析了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并认为突发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增添了良好的机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提示了改进的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提供了新入口[12]。

二、基于应急管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多地在强化思想渗透功能,其主要致力于意识形态领域知识的灌输。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提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路径与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应急管理的一部分,有着积极而特殊的作用,是其他管理措施不容取代的。在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的前提下,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应急管理相互渗透,是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妥善应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13]。李蔚然提出,当前基于应急管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管理过程和应急管理内容中的缺失[14]。

1.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缺失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仍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问题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事前防范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防范功能,然而,我国高校运行中,普遍存在着在突发事件前思想政治教育严重缺失不到位的现象[15]。一是高校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舆情的监控力度不够。二是高校在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应急预案的制定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当前,大部分的高校对于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极少提及,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中也存在针对性不强、不够细化等问题。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事中应对的缺失。当前,高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属于缺位状态。陈雪提到,在实践中,面对突发事件时,高校更倾向于采取行政手段,只是简单地对学生采取命令式管理方式,而未能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这种处理方式极易诱发学生反感情绪,不仅不能规避风险,甚至会激化矛盾,不利于对突发事件整个事态的控制[16]。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事后恢复的缺失。突发事件后引发的许多影响都是长期的、滞后的。在物质上产生的影响可能较容易补救或挽回,但在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并非一时半载就能消除,精神上、心灵上的恢复期往往更长,也更难。张博萍指出,高校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置方面理论层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实践层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17]。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高校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事后恢复、安抚的效果功能发挥不到位。

2.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急管理内容的缺失

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崔小璐等认为,当前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尚未建立[18]。由于缺乏长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战略和计划,现实中不少高校多沿用行政手段进行防范和处置工作,这对于自身的特点、情况都不尽相同的高校管理和教育工作显然是不恰当的。

总体而言,以上有关应急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研究,虽涉及了应急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但都侧重于突发事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实证研究较少,对现状的把握不够准确和科学,提出的某些对策建议的对象或群体指向不明,因此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研究的不足

通过整理学者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应急管理相关联内容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学者对应急管理问题的关注度很高,从社会学、管理学、公共卫生学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虽然已有的研究对推进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研究内容不足。从总体来看,缺乏把应急管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融合的研究。虽然对其中一个方面的研究多见于相关学者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相关研究却屈指可数。二是研究角度缺乏。从研究的广度来看,新的视角不够;从研究的深度来讲,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和总结。现有研究多着重现象描述,深入揭示问题存在根源的少,提出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少,缺乏相关的系统性研究。三是研究领域有限。当前应急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研究领域还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而当今社会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决定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各种思辨、实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2.未来研究趋势的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在当今这样的风险社会境遇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要置于应急管理的新视野下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认识与反思,以改变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说服力、低质低效的局面。

第一,日益注重实证研究。今后的研究将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应当采用问卷调査、访谈调查、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不满足于一般的哲学思考、历史考证、经验总结、预测推理等思辨研究,而是注重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依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变工作研究为科学研究。

第二,研究逐渐趋于细化。对应急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联的研究将逐步细化,从一些分散的研究逐渐走向系统化,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关注的领域越来越细化。

第三,日益从多学科的视角、用多样化方法进行研究。今后的研究将逐步地从借鉴国外经验走向自主研究、独立探索。将采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各种思辨、实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多样化方法的研究,使今后关于应急管理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加成熟,以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1]马 丽.思政工作在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和作为[J].思想教育研究,2003(6):8-10.

[2]旷平昌,刘韵清,杜作勋.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J].法制与社会,2009(7):266.

[3]饶武元,程样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预防突发事件的方法探析[J].求实,2011(2):74-76.

[4]李伟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4-125.

[5]刘建军,朱喜坤.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9-12.

[6]陈久国.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基于高校学生工作的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0(17):241-242.

[7]马春月.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功能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4(3):44-45.

[8]方 勇.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8-149.

[9]于钦华.突发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3):70-73.

[10]卢 岚.论后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475-481.

[11]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2]周 凯,祝国超.近现代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3]孟冰燕.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128-130.

[14]李蔚然.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15]王海芝.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掌控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16]陈 雪.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河南理工大学,2012.

[17]张博萍.高校突发事件善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0.

[18]崔小璐,陈小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效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84-89.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政治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