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武当字拳文化研究的作用与价值

2014-04-04 13:50吴志勇
关键词:剑门武当武术

吴志勇,阮 妮

(三峡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武当字拳是拳术与书法高度融合的一种拳法。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武术和中国书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以独特的方式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文明,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武当字拳的研究对传承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有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一、武当字拳的历史渊源及由来

在历史演变和传承中,有很多门派都将字拳作为独特的拳法。江西字门拳、少林五字拳、詠春日字拳、米字拳、家字拳、千字拳、翻字拳等。

字拳的基本功源于武当运手八掌:单必背(竖也),双必钻(横也),转必摇(撇也),顺必闪(捺也),浮沉必俯仰,起立必托枪,吞吐必运手,回能必庹身。

武当字门拳,即“残、摧、援、夺、牵、捺、逼、吸”八字法诀。后人演化“贴、窜、圈、插、抛、托、擦、撒、吞、吐”十字法。字门拳师余克让先生总结为《袖珍十八法》。

武当太乙神剑门第十七代掌门人关亨九先生的《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中记载:“太乙神剑门,玄妙在字中。写字即成拳,行笔是练功。悟到自然得,无须求套路”。

江西字门拳,出自武当张松溪、叶继美一系,后经僧耳大师传于余克让先生得以发扬传播,以独特的点穴法享誉武林,成为一枝独秀的奇葩。

贾宝和先生、高飞先生所著的《武当字门绝技·秘传点穴神功·字门概述》提到:“字门拳源于武当拳,为武当内家拳继承者,字门拳师余克让先生传入江西,相传宋元时期三丰祖师在武当修炼,将少林云手法精华糅进了武当太极阳阳法,浮、沉、消、纳之技,而创武当内家拳字门八法。”

追溯各门派字拳渊源,归宗为武当字拳。目前武当字拳的典籍传承乃武当太乙神剑门第十七代掌门人关亨九先生(已故)撰写的《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1988年9月,关亨九先生将《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资料献给《武当》杂志。据称是继承其先祖所著《武当拳宗》。内有字拳24 字秘诀,以字为拳,每个字是一套拳。只可惜原本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但关亨九先生记之犹详,并追写成章,定名为《武当修真密笈》。《武当》杂志于1988年以特辑专刊面世。“专刊”含四集,分别记述神剑门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修真、技击、字拳与书画、医古。2002年8月改名为《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被中国武当文化丛书编委会将其收集在《武当武术精萃》(一)中,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结集出版。2008年9月由张桂生先生将关亨九著作编成《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项目的研究对濒于失传的武当字拳有较好的拯救、传承与发展作用。

二、武当字拳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武当字拳研究者甚少,国外更鲜为人知。大多研究武术与书法的相似相通性。

上海体育学院刘同为、王昊宁认为,武术与书法在美学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与书法一样,注重内涵的“骨力”;共同遵循着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诸多法则;都体现了气韵生动的节奏美及章法的布局;对意境的追求有共同的审美理想,两者演练技巧可相互启迪。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舒献忠教授认为: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艺术之间于其内在表现形式有着惊人的相似,既有形的暗示与联系,也有神的契合与沟通,文武之间本没有鸿沟,它们是相息相通,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彼此融合,完全可以相互促进技艺。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刘明龙认为: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虽然各有相对独立的内涵、法则、规律,但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相容之处,有“道德范畴,养生之道”的共同基本原则,在“意、力、境,形神统一”等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二者在统一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发展。

上述研究表明:武术与书法的同源性,对悟性的相似性,对劲力要求的趋同性,对气与神要求的统一性,同属于主体反映客体的造型活动,都具有内在表现力和美德陶冶功能,它们在结构形式与心境意念活动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相互借鉴,各自从对方受到启迪,获得滋养。但对拳术与书法的高度融合,合二为一,以字为拳的研究还未涉及。

三、武当字拳的研究价值

1.文化价值的传承

武当字拳融武术、书法、儒家文化、医学、美学、哲学于一体,是传统文化融合的独特代表。字拳神功极致、扶正祛邪、三圣归一、武通于医、拳纳于字,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育价值的凸现

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培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大学生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汲取营养,推进创新。高等体育院校承载了传承文化与创新的重任。体育院校在注重学生体育技能训练同时,也注重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更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武当字拳对于现代武术有极大的研究和借鉴作用。接受传统文化的传承、濡染、镂刻,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赋于新的意义和功能,使其得以成长与拓展。

3.社会价值的认同

字拳与太极一脉相承,不仅能学文练武,亦可修身养性。长期习练能起到养生健身、技击娱乐、延年益寿的多重作用和价值,实为体育健身的好项目。

4.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武当字拳是传承中国两大优秀文化的具象载体,对武当字拳的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武当字拳的研究作用

第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形势严峻,但土壤深厚。中国传统文化被广泛认可,但又了解甚少。传统文化在国外备受亲睐,国内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积极地寻求保护对策。武当字拳为绝世奇功,却鲜为人知,迫切需要给予关注和研究。

第二,武当字拳文武双修的独特性。武当字拳,即武当太乙神剑门拳功,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包含修真、技击、字拳与书画、医术。武技以字为诀,内练修道,外练字拳。是武术与书法高度融合的一种拳法。它巧妙地将中国两种优秀文化融为一体,术道并重、文武双修。

第三,提升人文素养。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设置,显示了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对人文素养的重视。武当字拳若获得研究和推广,对培养文武双全、内外兼修的人才,提升体校人文素养起到极大的创新和促进作用。

五、武当字拳传承的意义

拳术与书法在中国古代是人生修炼行为,历代贤仁智士都把习文和备武并重同修,并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两大课业。虽然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因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风气,过分地重视学习西方,轻视继承中国自己的传统;重理工,轻人文;重功利,轻素养。而武术和书法教育两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长期被忽视,研习者越来越少。这是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表现。历史悠久的武术和书法文化似乎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的孙子兵法、中药、孔子文化被外国人奉为圣典,而我们却渐渐在遗忘,西方的文化和科技吸引了我们更多的眼球。近几年孔子学院设在了世界各地,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又重新受宠,在教育、管理、营销等多方面,发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处处受益无穷。武当字拳是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需要好好传承并发扬光大。

六、结语

武当字拳是拳术与书法的高度融合的一种拳法,它将两种优秀文化融为一体。蕴涵儒释道三家文化精髓,身心同修、刚柔并济、阴阳合一,传达着和谐美好追求。写字即是练功,打拳即是写字,拳里有字,字里藏拳。这种高度融合文化艺术,为中国武术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独特的作用。

[1]刘同为,王昊宁.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5).

[2]舒献忠.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思想精神的相似性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3]刘明龙.传统武术与书法的相似性和相融性[J].衡水学院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剑门武当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当佳境
武当还馍录
蜀道新韵(三首)
别具风味的“剑门豆腐”
武术
阅读剑门蜀道(三章)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