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区民间少儿游戏研究

2014-04-04 13:50胡元明
关键词:铁环毽子橡皮筋

胡元明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一、前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宜昌地区农村城镇少儿民间体育游戏很多,笔者曾在《宜昌地区民间少儿游戏探析》一文中对一些游戏做过介绍。下面补充介绍一些其它游戏。

二、宜昌地区民间少儿游戏介绍

1.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是女孩子喜爱的游戏。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在两根橡皮筋上来回踏跳。参加者一般3 人以上。两个人架起橡皮筋,一个人跳。橡皮筋开始架在脚踝处,跳的人过关后,橡皮筋升到膝关节处,然后是髋关节处、腋下高度,最后举到头顶。跳皮筋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掏、压、踢等10 余种腿部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成为一套动作。当完成一套动作后,橡皮筋就往上升,到下一关。当皮筋到头顶高度时,很多人用向上踢腿的方式已经够不着皮筋了,这时要采用侧手翻手倒立的姿势用脚尖把皮筋勾下来跳。能完成这个高难度动作的人,会成为分组时的香饽饽被争抢。跳橡皮筋有固定的套路,当你出现失误就换别人跳,你去当架子。当再次轮到你时就要从失误的那一关接着跳。

有时候人多,就会分组排着队跳。排在第一的人是功夫最好的人,她负责用脚把橡皮筋勾下来,她跳一个动作,后面的同伴就跟着跳这个动作。若有一个人出现失误两组就交换。

当人更多时,可以把橡皮筋接长,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个人跳就摆成几边形。每人站一边顺时针同时开始绕着圈跳,边跳边唱儿歌配合节奏。当跳完一曲,都同时换到下一边,唱另一首歌,跳另一个节奏和花样。当其中有一个人出错时,两组交换。

下面摘录几段跳橡皮筋的儿歌: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花开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八七五六,七八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周扒皮,爱吃鸡,半夜三更来偷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了周扒皮;周扒皮,警告你,再来偷鸡扒你的皮。

董存瑞,十八岁,参加革命游击队。炸碉堡,牺牲了,他的任务完成了。

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从小是个苦孩子,长大是个女英雄,毛主席题写八个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滚铁环

滚铁环是男孩子玩的游戏,用小指粗的钢筋制成一个封闭的圆环,一根竹棍,前面绑插一个铁丝钩,手持竹棍用铁钩推着铁环向前滚动,控制铁环的变向、加速和减速。滚铁环的场所一般是公路、街道和广场。那时候没有多少汽车,所以会很安全。小伙伴们会约定一个终点,一窝蜂地出发,进行PK 赛。滚铁环能很好地发展孩子们手的控制能力、灵活性和奔跑能力。

3.踢毽子

踢毽子主要是女孩子喜欢玩的游戏。那时候的毽子主要是鸡毛毽子,都是女孩子自己制作的。找一些废弃的绒布块,中间包一枚铜钱缝制成毽盘。剪一根一寸左右的鹅毛管,下端三分之一剪开成四片,呈“十字”型缝在毽盘上。杀鸡时取公鸡尾巴旁边颜色最漂亮的的羽毛,留着做鸡毛毽子。这种羽毛颜色艳丽、柔软,上面有一层类似蜡一样的保护层,可以不粘水,不褪色。取十几根这种鸡羽毛,正面朝内,一圈圈插在鹅毛管里,弄出不同的层次,塞满插紧。羽毛像一朵张开的花儿一样,一个精致漂亮的鸡毛毽子就制成了。

踢毽子是用脚背正面、足弓内侧、外侧、脚底、大腿正面、胸部、肩部甚至后颈部等部位进行。初学的小朋友会用一根细线吊着毽子踢。技术熟练的小伙伴会玩花样,或者几个人围成圈踢花式毽子,采用盘、蹦、拐、磕、抹、背、勾、踹等各种动作踢毽子,漂亮的毽子像轻灵的精灵一样在几个人之间左右飞舞、上下翻飞,观赏性很强。踢毽子能很好地锻炼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4.放风筝

宜昌地区有句谚语叫“杨树青,放风筝;杨树落,打陀螺”。春风起的日子,就是放风筝的时节。

那时的风筝都是自己制作的,小朋友制作的都是最简单的“王字风筝”。当然放风筝并不是小朋友的专利,也有大人们放风筝。大人们制作的风筝就复杂多了,什么“蝴蝶风筝”、“金鱼风筝”、“老鹰风筝”、“七星带八角风筝”、“猪八戒、孙悟空风筝”,甚至还有十几米长的“蜈蚣风筝”和“龙风筝”。放这种大风筝的线都是拇指粗的长绳,这就不是小朋友能够放得了的,可以把人带到天上去。

当放风筝的时节,小朋友会到当地的竹器厂求工人给自己劈几根蔑,自己回家用刀削去篾黄,保留篾青,截成四根半厘米宽的薄蔑片,既轻便,又有硬度,还有弹性。把四根篾片用细线扎成类似于“王”字的架子,篾青要向下。其中作龙骨的那根篾片最长,“王”字的最下面篾片只有上面两根的一半长。用细线分别在两端连接相邻的两根篾片,,细线要和连接三根篾片的龙骨平行。风筝的骨架就扎好了。

风筝骨架扎好后,剪一块比骨架略大的白纸从篾青这边粘浆糊糊起来,边上都要回头粘牢。最好是用“丝棉纸”,受风好,不容易破。风筝糊好后,装上提线。“王”字风筝的提线是用一根一尺长的索子线,分别系在风筝龙骨的上四分之一和下三分之一处。向下拉紧提线,龙骨和提线就形成一个三角形。把提线的这个角留出一小段打一个结,就固定了三角形的角度。调整结上和结下的提线的长度,可以调整风筝的仰角,也就是调整风筝的受风面。这对风筝飞的高度有决定性的影响。结上部分长些,风筝会往远处飞;结上部分短些,风筝会往高处飞。放风筝的线就连接在打的那个小结处,一般会把线固定在牙签的中段,再把牙签穿过小结就扣住了风筝。最后就是给风筝加上尾巴。王字风筝的尾巴一般是两条。尾巴是用4 厘米宽的纸条粘连而成,长度和粘的位置要和风筝的大小和重量相匹配,要能够维持风筝的平衡。尾巴太轻,风筝会栽跟头;尾巴太重,风筝飞不上去。

放风筝的线一般用的是缝纫机专用的线,俗称“滚瘤子线”。一“滚”有100 米。

找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小伙伴们带好自己的风筝,相约到河堤上放风筝。在河堤上放风筝有个非常大的好处,风吹过河堤会形成上升气流,只要有微风风筝就能放上去。

放风筝时先让小伙伴帮忙拿着风筝,自己边往后退边放线,放出20 米后,拉住线向后跑一段,风筝就会飞起来。一般会准备一根筷子穿在滚子中心的小孔内作为轴,放线时抓住筷子放开滚子,放线会很快,风筝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快速向后飘,并摇摇晃晃地下坠。这时拉住线,向回提一提,风筝就会快速上窜。这样再放再提风筝就会飞上天。提线角度调整得好风筝会飞到自己的头顶上方,你会看到风筝线向上弯出匪夷所思的角度。

当风筝放得很高时,风筝会显得很小。当风向不变时,风筝会很稳定,只有两条尾巴的下端在上下飞舞。当风向有变化时,风筝会左右摇摆。当时间稍长觉得无聊时,小孩子就会给风筝打一个“消息”上去。就是撕一张像铜钱一样大小的纸片,套在风筝线上,向上一推,不断用手指弹风筝线,纸片就会顺着风筝线向上升,最后会爬升到提线那去。用一根稻草环系在风筝线上,也可以当消息。

有时候相邻的小伙伴会故意拉着线左右摇晃,让风筝左右摇摆在上面撞架。经常会乐极生悲,风筝会相互缠在一起。或者线会把风筝尾巴绞断,风筝会打着圈栽下来。

放风筝很快乐,但是收线会很困难。线很细,风筝向上拉的力量很大,所以收线时线会勒得手指生疼。带着手套收会好些。

当有大人放龙风筝时,孩子们会羡慕地围观。有胆大的或者刚好认识,就会请求允许他上去用手拉一拉绳子,感受一下放龙风筝的乐趣,过后会得瑟很久。

三、结论及建议

宜昌地区本土本地的少儿游戏,还有很多没有记录下来。现在小学都有校本课程,完全可以选择这些健康有趣、易于开展的游戏,让孩子们亲手制作器材,提高动手能力,他们肯定会喜欢这些游戏,使这些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

[1]胡元明.宜昌地区民间少儿游戏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1).

猜你喜欢
铁环毽子橡皮筋
生活中的小魔术
奔跑的铁环
橡皮筋
橡皮筋小妙用
滚铁环 等
踢毽子
小小毽子,深深友谊
自动计数毽子
蝴蝶毽子
自己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