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现实——戴维·麦克莱伦与辛向阳的学术对话

2014-04-05 05:30禚明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理论

禚明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一、马克思的不可超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分析问题的一整套方法

禚明亮: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遗产是什么?马克思的哪些理论仍然适用于解决当代问题?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遗产是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有时候被称为历史的唯物主义概念。马克思认为,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现实基础,在此之上形成法律和政治的上层结构,以及与此相符的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有时候,这种决定性因素被狭隘地定义为进行生产的某种具体工具,正如“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所说的。但是,用这种方式划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或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定义为“技术决定主义”,显然是错误的。

马克思同时强调,他的理论来源于对西欧经济发展的研究,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就不能将这一理论推而广之。他说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也在于此。当他的追随者们饱含热情地希望将马克思的理论应用到俄国的情况时,马克思反对“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30页——笔者注]

恩格斯曾建议一个向他请教历史唯物主义的记者去阅读《路易·巴拿马的雾月十八日》。了解马克思理论的最好方式是研究马克思本人所使用的历史分析方法,比如,他在《法兰西内战》或《资本论》第1卷后半部分中所展示的。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得知,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马克思去“解决”任何当代问题。马克思没有提出什么魔幻公式。但他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的方法,一种研究当代问题的途径。在这一点上看,马克思是不可超越的。

辛向阳:应当说,麦克莱伦先生不愧为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看待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是相当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既为我们分析现实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系统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体现出来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观和信仰论正是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诸多困难的法宝。

二、与改造世界相比,马克思更加成功地认识了世界

禚明亮: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方法论注定是我们用以分析现实世界的有力武器。近年,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会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生命力?如何理解“马克思是对的”?

戴维·麦克莱伦:这个问题是与上个问题极为类似的。我当然认为马克思将在理解我们目前的形势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一个原因是由于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世界经济已经真正的全球化了,而马克思一直是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思想家(见《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另一个原因是,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兴起,资本主义逐渐回归到掠夺性和破坏性的方面,这是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资本主义所展现出的情况,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英国福利国家兴起时期的温柔政策相比,显然是强悍了许多。

我不能确定马克思能否在“解决”当前的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马克思开诚布公地拒绝为“未来的餐馆书写菜谱”,并严厉批评“乌托邦社会主义”。事实上,与改造世界相比,马克思更加成功地认识了世界,尽管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他关于费尔巴哈的第11 篇论文①。尽管如此,马克思的力量在于揭示我们当前问题的根源在经济上,尤其是社会中一大部分人缺乏经济力量,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或再生产出的社会变形和社会动乱。而且,强调经济因素对于理解国家运行以及这些运行方式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合法性具有根本性意义。马克思的后继者们研究这两个领域就不是偶然事件了。如果诊断高于治疗,指明问题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那么马克思的贡献就将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马克思是对的”是指伊格尔顿的著作,那么我想说这本书对于驳斥马克思所蒙受的大量误解,是很有用处的。当然,该书篇幅较短,并没有展开大量的论证。

辛向阳:麦克莱伦提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思想家,这一点是正确的。例如《共产党宣言》以全球眼光预见了市场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共产党宣言》强调资产阶级总是力图扩大市场,“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不断推动市场化的进程,使经济市场化、社会市场化,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现金交易”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上,人们把是否市场经济国家当作衡量一个国家先进与否的标准,很多国家把被别的国家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奋斗的目标。尽管麦克莱伦说“我不能确定马克思能否在‘解决’当前的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但要解决当前的西方世界的危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至少需要向马克思学习。

禚明亮:马克思主义具备极强生命力的又一例证是当代许多著名学者对其理论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最近几十年,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是谁?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戴维·麦克莱伦:当然,在20 世纪,有许多学者和活动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很显著的例子是列宁及他的帝国主义理论和对党的先锋队的作用的阐述,毛泽东和他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见问题五)。

如果要我选出一位思想家来,我会选葛兰西。除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以外,葛兰西是20世纪最本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葛兰西的理论贡献涉及十月革命爆发十年内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整个理论体系。他所使用的语言与议会共产主义者Pannakoek和Gorter 一致的,但是更加积极地参与第三国际的活动。他对霸权体系和知识分子充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有机中介的研究,是直接以马克思的研究成果,以及在较小的程度上,是以列宁的研究为基础的。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相比,这一视角使葛兰西能够更好地分析宗教的地位。随着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暗含着对世俗化理论的推崇,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证明这些理论是虚假的。因此,葛兰西成为20 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就不足为奇了。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中,我认为最为突出的是詹明信和大卫·哈维二人,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詹明信可以被视为代表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最高水平。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囊括了诸如阶级、物化和生产方式等概念,来分析当代社会中最新出现的理论状况。其目的是通过批判性研究各种可替代的方案来复兴马克思主义,这种研究旨在通过真正的“黑格尔”的方式将这些方案历史化到各自具体的话语体系中去,进而来吸收这些方案。

而哈维在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帝国主义理论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基于他过去对资本积累的研究,哈维分析了他称之为“时间—空间修复”理论,其实是比喻一种应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特定方法,即通过暂时的延缓和资本扩张。他把这个过程称为“剥夺性积累”。

三、不仅仅是无产阶级,自然环境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禚明亮:对。上述学者的确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仍然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戴维·麦克莱伦:当前马克思主义仍面临着几个理论问题,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单纯“理论”上的,它同时也是实践上的。而且只有在理论上与实践上达成统一,才能真正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我看来,当前马克思主义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主义与市场相结合到底能走多远?有大量的英语文献在讨论这个问题。很明显,这是任何渴望实现社会主义而又受制于世界市场力量的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也是当代中国所遇到的问题:为了实现完全的社会主义(更不必说共产主义),就必须首先经历资本主义因素大量发展的阶段吗?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看看马克思对1880年代俄罗斯的观点,尤其是他给查苏利奇的复信。

2.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去分析当前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过度竞争和总利润率的必然下降的规律造成的结果,还是金融资本应当更多地对危机负责?当然,二者之间也不是相互排斥的,但却反映了不同的侧重点。罗伯特·布伦纳②解释了前一种原因,阿瑞吉和哈维解释了后一种。

3.最为重要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一种不仅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且与对环境的关切结成密切“盟友”的理论。传统马克思主义对于生产力的不羁发展所带来的益处饱含信心。但是,现实的发展证明这种观点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过去20年或更多时间以来,这种发展生产力的信念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道德和精神的恶劣后果),事实上几乎已经被每个人所看破。如果气候变化只是有天气预报员所预测的那样一半的重要,那么世界经济的激烈重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样的话,不仅无产阶级,而且自然环境本身也将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辛向阳:麦克莱伦提及的这三个问题都非常重要。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至少中国20年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是否一种美满的婚姻?总的来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还是比较美满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相信,通过改革,这两者的结合会更加有机和有效。第二个问题涉及用什么视野去看待当今资本主义的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 卷第2 版“跋”中指出:“使实际的资产者最深切地感到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各个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带来无数的其他矛盾,如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市场上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第三个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禚明亮:对这几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此外,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东方中国的发展正欣欣向荣。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毛泽东思想是列宁主义与中国经济落后状况的结合,并加上中国某些传统思想,比如儒教。尽管如此,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依旧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如阶级分析、工人阶级领导权、历史分阶段论,以及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和矛盾论思想的社会理论。

重要的一点是要记住中国共产党最初是一个农民党,这是毛泽东强调阶级意识重要性的一个原因。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所以有必要将无产阶级意识灌输到农民的头脑中去。毛泽东看到,要将资本主义阶段——社会发展和意识相态——发展为社会主义阶段,意味着要加强这个灌输的过程。因此就有了“文化大革命”。

谈到这一点,中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这些思想隐含在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并在“文化大革命”中得以实践,虽然一直处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在最近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住某些部门的社会和经济改革,迅速扩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是199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000年,中国共产党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官方意识形态。按照这一说法,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先进的文化和全民族的利益。随着中国共产党欢迎私人企业家入党,很明显,“三个代表”中第一条已经优先于第三条,胡锦涛主政期间,仍是如此。

辛向阳:麦克莱伦说“中国共产党最初是一个农民党”,表明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性质缺乏深入的了解。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并不是什么农民党。即使像麦克莱伦所讲“私人企业家入党”,也不会改变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四、中国的崛起是与过去60年医疗和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的

禚明亮:离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话题,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展现了良好的势头。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中国会像马丁·雅克③所说的那样“主宰世界”吗④?

戴维·麦克莱伦:中国的崛起是与过去60年医疗和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的。过去20年里,中国GDP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趋势在短期内还将继续下去——虽然增幅稍有下降。

但是,中国是否要主宰世界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任何人做出这种预测,都是带有很大风险的——世界被一些所谓“专家”的胡乱预测而变得杂乱不堪。这主要依赖于当前趋势的未来发展——他们很少这么去做。对中国的预测须立足于两大前提。

第一是美国将继续衰落下去。虽然说这是可能的——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内——经济上,或更大程度上军事力量比较强。即使衰落,中国也很难在短期内超越它。更有可能的是,形成一个中美两国协调而成的两极世界秩序。毕竟由于当前世界贸易的不平衡,这两个国家是彼此相互依赖的。作为最大的债务国和进口国,中国与美国的经济状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当然,从长期历史进程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必然灭亡的,但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它的最终消亡还需要漫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它的替代物有可能是野蛮主义。

第二是中国经济本身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包括: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即使在西方国家,但没理由说中国会有什么不同),一个社会越是不公平,居民就越不幸福,因此它的社会结构就越不稳定。中国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特有的腐败,这主要是由官僚集权的政治组织与私人企业的扩张勾结而成的。最后,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再一次造成社会的长期不稳定。当然,我还要补充的是,我其实对中国社会不是特别熟悉,这些只是我对中国的一些印象。

辛向阳:麦克莱伦尽管对中国不是很熟悉,但他的感觉基本上是正确的。中国的崛起必须解决国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努力在做的工作。比如经过最近5年的扎实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党风政风进一步改进,腐败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注释:

①在英国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访者注

②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当代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社会理论与比较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③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现在是伦敦经济学院LSE亚洲研究中心IDEAS(该中心主要从事区域研究、国际事务研究、发展研究、外交和宏伟战略研究等)的高级客座研究员。

④相关信息详见:《国外学者对“当中国主宰世界”的不同解读》一文,《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