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井网钻降规律研究

2014-04-05 21:35季金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4年5期
关键词:产油层系关井

季金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密井网钻降规律研究

季金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2011年底北二西大面积钻关。由于井网密度高,此次钻关涉及面积较大,钻关井数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为了减少钻关对产量的影响。以钻关期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特点为基础,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及其它动、静态资料,详细论述分析了北二西钻关期间油水井动态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动态变化特点将油井按照产液、含水划分出不同类型井,详细分析变化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钻关恢复调整方法。钻关恢复后,北二西实现了减少产量影响的目标,保证了含水的稳步回升。

钻关影响 集中钻井 钻关恢复

北二西区块1964年投入开发,1994年和2004年开始进行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水聚两驱并存,多套层系井网共同开采。含油面积16.45 km2,地质储量13 021× 104t。2012年注采系统调整前共有油水井1472口,其中注水井653口,采油井819口,注采井数比1∶1.25。

为了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井网完善程度,2011年底北二西进行注采系统调整,钻关新井93口。为了减少重复关井次数,减少产量影响,改变以往分批滚动式钻井,采用多钻机集中钻井的方式,大大缩短钻关时间。因此,通过分析钻降规律,合理编制钻关恢复方案,实现减少钻关影响的目标势在必行。

1 钻关注水(入)井降压规律

2011年钻关水井平均关井10天时,油套压降至3 MPa以内,与以往钻关降压时间基本一致。分析钻关水井压降规律有两个共同特点。

1)两年的钻关水井降压规律曲线都表明:注采井距近,降压快;相同井距情况下地层发育好、渗透率高的井降压快。二类油层由于井距近,在关井5天时,油套压降至3 MPa,早于其它层系。基础井网由于发育较好,降压也较快,平均为6天油套压降至3 MPa以内。

2)钻关前注入压力越高,吸水能力越差的井,降压越慢。注入压力大于12.0 MPa的井125口,平均油套压降至3 MPa以内时间约为14天,这部分井平均单井配注70 m3/d,实注61 m3/d,视吸水指数5.2 m3/(d·MPa),低于全区水平1.2 m3/(d·MPa)。注入压力小于10.0 MPa的井82口,平均压降时间较注入压力大于12.0 MPa的井提前6~8天,这部分井平均单井配注75 m3/d,实注74 m3/d,视吸水指数8.7 m3/(d·MPa),高于全区水平2.3 m3/(d·MPa)。无论是水驱还是聚驱都表现了相同的特征。

2 钻关区油井动态反映特征

2.1 钻关区油井产液动态变化特征

注水井在钻关开始40天,水量影响达到最大值,较2004年提前30天,全区平均注水(入)井关井12天时,产液量开始下降,注水井关井42天,约在2011年12月底基本达到最低值,产液始降时间较2004年提前10天,最低值时间提前12天。产液最大下降幅度36.8%、产油最大下降幅度31.4%,分别较2004年高9.6个百分点、7.5个百分点。电泵井在水井关井5天后,产量开始下降,关井18天左右陆续欠载关井,较以往钻关提前15天。

从各套层系动态反映规律看,由于各自的地质发育条件差异,其各阶段的时间长短和变化幅度略有不同。基础井网开采大面积发育的高渗透层,动用好,水淹程度高,地层压力传导比较快[1],注水关井7天后,产液开始下降,39天后下降到最低点,产液量下降79 t/d,产液最大下降幅度为56.4%,产油最大下降幅度47.8%。

从钻关区油井单井产液变化规律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产液迅速下降型。此种类型井有71口,占对比总井数的24.1%。该类型井在水井关井7天时,产量开始下降,水井关井22天时达到最低值,产液最大下降幅度47.6%,电泵井主要在此区间。此类井关前平均单井产液87.5 t/d,产油5.1 t/d,含水94.2%,流压3.07 MPa。

2)产液缓慢下降型。此种类型井有172口,占对比总井数的58.3%。该类型井在水井关井13天时,产量开始下降,水井关井53天时达到最低值。产液最大下降幅度38.5%。此类井关前平均单井产液60.0 t/d,产油5.0 t/d,含水91.7%,流压3.15 MPa。

3)产液基本稳定型。此种类型井有52口,占对比总井数的17.6%。该类型井产液始降时间较晚,在水井关井16天时,产量开始下降,水井关井40天时,产量下降至最低值。产液量最大下降幅度9.4%。此类井关前平均单井产液84.4 t/d,产油5.0 t/d,含水94.1%,流压3.83 MPa。

2.2 钻关油井含水动态变化特征

全区油井钻关期含水下降最低值时,含水下降0.91个百分点。各套井网由于受油层发育及驱油介质等不同的影响,含水变化趋势各有不同。基础井网和一次加密层系钻关期表现出含水下降趋势,含水最大下降值分别为2.08%、0.74%;三次加密层系钻关期表现出含水上升趋势;其它井网钻关期含水基本上保持平稳。

根据钻关期间油井含水变化趋势差异,将油井划分为三种类型:

1)含水上升型。此类井87口,占对比总井数29.5%。此类型油井钻关前产液含水均较低,平均单井产液49.2 t/d,低于全区18.3 t/d;含水89.2%,低于全区3.5个百分点。钻关期间含水较钻关前上升3.21个百分点,月含水上升1.9个百分点。含水上升主要原因是平面矛盾影响。当关井水井与油井连通关系相对较好,一类连通厚度比例较高时,受周围水井关井时间不同影响及油井位于钻关区边部影响,含水上升,平均井组关井时间相差10天以上或有1~2方向未关井。

2)含水下降型。此类井163口,对比总井数55.3%。此类井除了后续水驱区块,其它各套层系均有。此类油井钻关前平均单井产液62.8 t/d,低于全区4.7 t/d;含水92.%,低于全区水平0.7个百分点。钻关期间含水较钻关前下降2.95个百分点,月含水下降1.81个百分点。含水下降主要原因是主产液层为高含水层,钻关后,主产液层产液下降速度快,因而含水下降。从67口井产出剖面看,主产层相对产液59.9%,较非主产层高19.8%,含水94.9%,较非主产层高5.5个百分点。

3)含水基本稳定型。此类井45口,占对比井数15.3%。此类油井钻关前平均单井产液119.8 t/d,高于全区水平52.3t/d;综合含水96.6%,高于全区水平3.9个百分点;流压4.32 MPa,高于全区1.1 MPa。此类井主要特点是油层发育、连通状况相对较好。平均砂岩厚度22.6 m,略高于全区水平,一类连通厚度比例83%,高于全区水平13.2个百分点。由于发育较好,此类井多为多层高含水[2],因而表现出含水钻关期间较稳定的趋势。从10口此类型井产出剖面看,油井动用较好,动用砂岩厚度比例90.4%,动用有效厚度比例94.7%,全井含水96.1%,主产层含水与非主产层含水仅相差1.74个百分点。

根据油井钻关期间不同动态反映特征,水井钻开后合理编制钻关恢复方案。针对含水稳定的井控制高水淹层注水,减少低效无效循环;针对含水上升井,提控结合,强化低水淹层挖潜;针对含水下降井,稳步恢复。共编制钻关恢复方案476口,提水层168个,实注增加1467 m3/d;降水层234个,实注下降3082 m3/d。钻关区425口油井,累计影响产油3.74×104t。较计划少影响产油0.3×104t。

3 几点认识

1)钻关期间的动态数据跟踪工作及利用这一特殊时期进行油层再认识,是保证恢复调整方案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

2)认真研究钻降地区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各类型的井,合理编制不同的钻关恢复方案,对降低钻降对产量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3)采用多钻机集中钻井方式钻井,钻关时间较短,产液下降速度快,下降幅度大,因而编制钻关恢复方案时,整体上要加快恢复速度。

[1]金毓荪,隋新光,陆相油藏开发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10.3969/j.issn.2095-1493.2014.005.004

颖萍,大庆油田百例先导性矿藏试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014-03-01)

季金明,2009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从事油田开发、油田地面管理工作,E-mail:zhaofengh@petrochina.com.cn,地址: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二油矿生产办,163000。

猜你喜欢
产油层系关井
井组级多参数层系快速智能化动态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亚洲陆上最深油气田累计产油突破200万吨
子长老草湾区7247井组调剖驱油技术研究
四川南江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混积层系特征及成因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
长关井综合治理效果研究及思考
特高含水期长关井治理技术研究
吸水剖面预测模型在层系优化组合中的应用——以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为例
LQ油田长关井治理技术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