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息风止呃汤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

2014-04-05 22:14徐晓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代赭石肝阳中医科

徐晓军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盐城 224001)

平肝息风止呃汤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

徐晓军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盐城 224001)

笔者自拟平肝息风止呃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0例,均为2010至2013年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40~65岁,平均(45.51±4.24)岁;病程1~6个月,平均2.53个月。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1]。①病程1个月以上。②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脉象弦实有力为主症,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③可伴有胸膈满闷,脘腹不适,情绪不安等症状。④起病较急,多因情志、饮食、受凉等诱发。

排除有呃逆之症但因久病(如恶性肿瘤或其他消耗性疾病等)导致较虚弱者。

2 治疗方法

平肝熄风止呃汤药用珍珠母30g、石决明30g、代赭石30g(先煎),天麻15g,白僵蚕10g,白芍60g,木瓜15g,酸枣仁20g,柴胡10g,枳实3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共300mL,分2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2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同时嘱调畅情志,忌刺激性饮食,寒暖适度等。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呃逆消失,停药2周无复发。显效:呃逆基本消失,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偶有间断发作。有效:呃逆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仍有间断发作。无效:呃逆及伴随症状无明显变化。

4 治疗结果

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

5 讨 论

呃逆是由膈肌及肋肌等辅助呼吸肌的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挛缩导致呼、吸气异常。中医将肢体反常的、不自主运动症状,如头、手、足等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征的归于肝风内动证,因此,膈肌及肋肌等反常、不自主的反复痉挛运动可看作是肝风内动的局部表现。因此,呃逆病机不但与传统认识的胃气上逆有关系,更与肝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肝为刚脏,主疏泄升发,喜调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肝阴常不足,而肝阳易亢易逆,易于动风。肝又主筋,肝阴不足,筋膜失于滋润,肝阳升发太过,亢而化风,风动失养,则筋膜、筋肉挛缩不止,从而产生呃逆之证,主要病机为阳亢风动,肝阴不足,肝病犯胃。发病原因可能与情志抑郁,阴液亏损,肝脏失养、失于调达疏泄等有关。

治疗当平肝养肝,息风止痉,疏肝和胃,平肝息风止呃汤方中珍珠母、石决明、芍药、代赭石平肝潜阳,镇逆降冲;天麻、僵蚕、木瓜、芍药息风止痉,除筋脉拘挛;芍药、木瓜、酸枣仁、甘草酸甘化阴养肝;柴胡、枳实调畅气机,疏肝和胃,通降肠胃之气逆。其中芍药既平抑肝阳,又柔肝以止痉,兼能养阴、敛阴以滋肝,故芍药用量宜大。诸药合用,既能平肝养肝以治其本、又能息风止痉、调理肝胃以治其标,故治呃逆疗效满意。值得注意的是,方中多药偏于苦寒,故体质虚弱、阳气亏虚者慎用。

[1] 张伯臾,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49.

R256.31

B

1004-2814(2014)11-1022-01

2014-05-26

猜你喜欢
代赭石肝阳中医科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代赭石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更 正 说 明
代赭石矿物学研究及应用探讨
张仲景代赭石配伍特点探析
浅谈中医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在中医科护理中的作用
科主任综合能力在医院中医科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论肝阳的重要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