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拔牙和即刻种植在前牙区联合应用的临床观察

2014-04-07 11:55宋红权刘洪文
黑龙江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牙间隙骨组织牙槽骨

宿 哲,宋红权,田 华,张 瑞,刘洪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桥分院,哈尔滨150001)

种植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日渐成熟,传统的种植牙过程是患牙拔除3个月后,待牙槽窝完全愈合再进行延期种植手术,种植体植入以后经过3~6个月的骨结合才能进行上部修复治疗。周期长、存在骨吸收是目前延期种植技术的弊端。而即刻种植可以缩短种植周期,最大限度保存种植区致密组织[1]。微创拔牙有利于保存牙槽骨,有利于即刻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笔者自2008年开始在前牙中进行微创拔牙即刻种植,临床效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8年1 月—201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院口腔科采取微创拔牙同期即刻种植的30例患者(38颗牙位全部为前牙,上颌29颗,下颌9颗),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0~51岁。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38颗前牙均为外伤性牙根折断,无法保留的龋齿及残根,无骨缺损,牙龈乳头外形完整,且前牙咬合关系正常。

1.2 微创拔牙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完善口腔检查,拍摄照片及X线片。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及术中、术后风险及并发症,患者签知情同意书。

1.2.2 拔牙

按照无菌手术操作规程,常规消毒铺巾,注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微创拔牙刀插入牙周间隙,切断牙根冠方周围的牙龈纤维及牙周韧带附着,细裂钻分断牙根后分段取出,生理盐水冲洗拔牙窝,观察唇侧骨板的完整性。

1.3 植入种植体

常规制备种植窝,确定好种植体的植入方向,选择直径大小适宜的种植体,种植体的平台位于唇侧龈缘下3 mm左右,离邻牙牙根间距至少2 mm,保证种植体的抗旋转力大于35 N·cm,植入种植体,安放愈合基台。

1.4 观察指标

X线检查:分别于种植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种植体与牙槽骨的骨结合情况。

Jemt[2]牙龈乳头指数: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的近远中牙龈乳头高度,0级:无牙龈乳头;I级:牙龈乳头<1/2牙间隙;II级:牙龈乳头>1/2牙间隙;III级:牙龈乳头充满牙间隙;IV级:牙龈乳头超出牙间隙。

口腔种植成功评价标准[3]:1986年,瑞典Albrektsson等提出了口腔种植成功评价标准:第一,种植体无动度。第二,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透光区。第三,种植体功能负载一年后,垂直方向骨吸收小于0.2 mm/a。第四,种植体周黏膜组织健康。第五,种植体成功率5年末上颌为85%以上,下颌为90%,而10年末上颌成功率80%,下颌为85%。以上标准中任何一项未能达到均不能视为成功。

2 结果

38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整合,无感染发生,从种植体植入到永久修复后1年的观察期内,种植体稳定无松动,种植体高度较稳定,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牙槽骨吸收大多稳定在种植体顶端的第一螺纹处。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的近远中牙龈乳头高度,种植体PISIII级29颗,PISII级9颗。牙龈乳头的外形与临近天然牙的牙龈乳头基本配合对称,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黑三角”现象。

3 讨论

3.1 即刻种植

适应症:第一,因龋病而导致的残根残冠不能保留者,根尖区无严重病变和骨组织吸收。第二,因外伤导致的正常牙无法保留者。第三,准备拔除的患牙根尖区没有明显的炎症和肉芽肿。第四,拔牙窝下方有足量的骨组织。第五,种植区周围有足够的软组织,且健康无明显炎症者[4]。

3.2 微创拔牙

传统拔牙后牙槽骨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尤以唇颊侧骨板的吸收变化更为明显,继而伴发软组织塌陷,牙龈乳头缺失,而微创拔牙最大程度地保存了牙槽骨及牙龈组织的完整性,降低种植风险,利于种植体初期稳定。目前,可以利用微创拔牙的专用器械,最大限度地保存牙槽骨壁及牙槽间隔的完整性。本实验所有观察种植体与骨组织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利于后期修复。

3.3 种植体

目前多选用带螺纹的锥形种植体用于即刻种植,有利于提高初期稳定性。种植体的植入角度要严格参考天然牙长轴方向,通常植入深度为牙槽窝3~5 mm。本实验选择的种植体直径均是与牙槽窝直径相近的种植体,并没有单独增加种植体的长度,已获得初期稳定。

3.4 骨再生诱导因子

虽然本实验未将有骨缺损的病例纳入观察,但由于种植体与牙槽窝形态上的差异,在植入的种植体颈部会和周围骨组织存在间隙,这会影响种植体的最终成功率,临床上也可以采用骨诱导剂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骨促进剂如富血小板血浆(PRP)。其中BMP可以诱导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PRP可使骨结合时间缩短。

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微创拔牙的即刻种植既可缩短治疗时间,也可减少牙槽骨吸收,是未来牙种植的发展方向。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稳定性和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1] DE ROUCK T,COLLYS K,COSYN J.Immediate single-tooth implants in the anterior maxilla:a 1-year case cohort study On hand and soft tissue response[J].Clin Periodontol,2008,35(7):649—657.

[2] JEMT T.Regeneration of gingival papillae after single-implant treatment[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1997,17(4):327—333.

[3] 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1.

[4] 方诚,王国平.口腔即刻种植临床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1,31(3):178—180.

猜你喜欢
牙间隙骨组织牙槽骨
如何选择适合的牙齿清洁工具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缝隙大怎么办?
前牙牙间隙的修复治疗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硅+锌+蚕丝 印度研制出促进骨组织生成的新型材料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超声波在骨组织及骨髓活检中的应用
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性的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