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学课程应用P B L教学法的探讨

2014-04-07 15:30王文胜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法课程

王文胜

(武汉轻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或者称为研究式学习,是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种教学方法,最初应用于医学和健康护理课程,并且已经在医学相关课程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其它许多学科也在研究PBL,试图将PBL引入到本学科的教学中,其中,国外一些高校如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阿尔斯特大学等已开始在经济学课程中采用PBL教学,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而在我国,经济类课程也开始尝试进行PBL教学,如黄永斌等(2007)进行了基于情景平台的经济管理类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黄杰、熊轩(2010)等进行了基于PBL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变革研究,孙伍琴(2012)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了PBL教学研究,梁姗姗(2013)对经济博弈论课程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还很少,因此,研究PBL教学方法在经济学课程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PBL的内涵、目标及意义

(一)PBL 的内涵

PBL教学法可分为部分PBL教学法和完全PBL教学法。部分PBL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使用PBL教学,还要结合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完全PBL教学法即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PBL教学完成。是采用部分PBL教学法还是完全PBL教学法,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师资力量。一般来说,如果学生有比较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教学班级学生人数不多,有较多的指导教师可以配备,以及教学内容完全适合PBL教学,可采取完全PBL教学,如果以上条件得不到完全满足,可采取部分PBL教学。

(二)PBL的教学目标

PBL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实现特定目标的技能(Subject-Specific Skills),结合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即培养学生使用图表和抽象模型,获取和使用相关数据,评估政府政策,分析现实问题等等的技能,这是PBL教学的主要目标;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如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独立学习和决策,解决问题,交流观点和结果等等,这些技能是顺利实施PBL教学所必需的,因而本身是PBL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同时,PBL教学具有正的外部性,即在实施PBL教学时,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本课程任务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PBL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比较,van den Bossche等发现,PBL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技能。因此,PBL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三)实施PBL教学的意义

PBL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专业教育领域一种重大的、综合的和广泛流行的改革,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而且还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突破。首先,从教学方法上看,其突破在于,一是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意义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参与的,学生带着任务(问题)学习,对于如何解决问题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二是改变以教室为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为学校和社会是学生的求知场所,在PBL教学中,教室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学生讨论提供一个方便的场所,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提供的互联网、图书馆,以及来源于社会调查和实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书本的知识,还学习了社会知识,最主要的是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环境,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公式(3)给出了发电机如何平衡光伏发电的变化,该模型还表明传统发电机的变化取决于光伏发电的变化和各种调度策略。传统的发电变化不是自变量,而是光伏发电不确定性的表现。光伏发电需要注意传统发电资源的较高缓变率能力来平衡光伏发电。对于效率较低的发电机,公式(3)中矩阵T的相关元素值设为零。矩阵T可以选择如下:

从教育理念来看,PBL的突破在于,PBL教学改变专业教育为素质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最主要弊端是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而实践能力较弱。从而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比较突出。在PBL教学中,教学活动是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线展开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从书本到实践,又从实践到书本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掌握书本知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自然的提高。

二、经济学课程PBL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经济学课程一般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笔者所在学院采用的是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该教材的优点是内容逻辑性强,缺点是过于抽象,与现实经济联系不紧。因此,PBL教学可弥补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经济学课程适宜部分开展PBL教学,如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价格理论是核心内容,并且与现实联系较密切,此部分的内容较容易开展PBL教学。该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主要有:(1)需求及其影响因素;(2)供给及其影响因素;(3)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市场价格的形成及变动。

在完成价格理论的课堂教学后,可进行PBL教学。根据以上知识点来设计教学过程。PBL教学过程体现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各个独立的任务,每一个任务主要是由以下七个阶段组成:

(一)设计、布置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任务及评估标准,如在价格理论教学中,设计一个房地产价格PBL任务,每一个任务又由若干子任务(问题)组成,如(1)列举可能造成地区自有房市场供给变动的五个因素,列举可能造成地区自有房市场需求变动的五个因素。(2)使用供给和需求图表说明以上因素如何影响该地区的自有房价格。(3)使用价格统计数据解释为什么存在区域房价差异。(4)判别第一子任务中列举的因素是否也可能影响该地区的出租房的价格,并给明理由。在设计任务时,也要设计对学生搜集和处理数据、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等的能力进行评估的标准,任务和标准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制定。

在布置任务前,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有一个负责人和一个记录员,负责人和记录员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并为每一个或几个小组配备一个辅导教师。然后,教师将任务和评估标准打印给每个学生。

(二)小组第一次讨论。小组第一次讨论的内容是让小组成员了解任务,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数据,以及获取这些知识和数据的方式,并完成小组成员工作分工。第一次讨论由各小组独立组织进行。

(三)研究阶段。小组成员开始执行第一次讨论所确定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包括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互联网搜集资料,进行市场调查等。

(四)成员报告会议。各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后,在小组范围内报告各自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信息搜集方面的),并由小组讨论现有信息是否能完成布置的任务。如果不能,再明确成员的任务,继续搜集信息,再举行成员报告会议,如此循环,直到小组成员同意就现有信息对任务作出正式的报告。

(五)撰写正式报告。正式报告是对第一阶段提出的具体任务进行书面回答,在小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后由一个或几个成员起草,并讨论最终定稿。

(六)提交任务阶段。提交任务可由教师决定采取何种方式,一是通过演示方式,开一个小型的报告会,二是向教师提交正式报告。

(七)评估阶段。教师就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估。教师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估,同时要听取辅导教师的反馈,甄别小组成员中的“搭便车”行为,并适当给出不同成绩。

在整个PBL教学阶段,教师除了拟定任务和评估标准外,主要通过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同时,要求学生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进行交流,报告出现的问题和学习进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PBL研究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并且在医学相关课程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经济学课程应用PBL教学存在以下两大问题,阻碍了PBL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经济学理论体系庞杂,PBL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就本科教学来讲,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了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等理论,而宏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更为繁杂,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都难以用有限的几个任务来覆盖全部课程内容。因此,即使分别开设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要想在一个教学学期进行完全PBL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这样肯定会影响学生对经济学体系的全面了解。

(二)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许多内容比较难以设计PBL任务

PBL之所以在医学相关课程得到广泛应用,与医学课程的目标比较具体有关,因此,在PBL概念提出之前,医学教学就有病例教学和实习教学等与PBL接近的教学方式。而经济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比如我们很难对宏观经济学的重点内容IS-LM模型设计任务,即使要设计任务,要么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从互联网上找到答案,达不到教学目的,要么过于复杂,不是一般学生能够完成的。

除了以上各国在经济学进行PBL教学存在的共性困难外,在我们国家,在进行PBL教学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在我国高校,教师习惯于讲授、批改作业、考试这样三步曲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成熟,教师相对省力、省心,而且一般不会出现教学事故。而PBL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比较难,教师投入精力大,承担的风险较大,因此教师可能不太愿意采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教学方式;二是学生的原因。从小学到大学,我国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式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并且PBL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承担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学生可能会抵触或应付PBL教学;三是高校的原因。PBL需要学校更多的投入(如要协助学生进行社会和经济调查,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PBL教学),学生在校园外的活动具有不可控制的风险,因此,虽然高校希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但由于我国高校一般不愿承担风险,也会制约PBL教学的在我国高校的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我国进行经济学PBL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从学生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PBL教学。经济学理论性很强,但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解释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而PBL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达到以上目标,并且,PBL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PBL应该得到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师生的重视。

(二)搞好经济学PBL教学试点。虽然国外有经济学PBL教学的成功案例,但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在我国有实力、有条件的高校进行PBL教学试点,对经济学PBL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为经济学PBL教学积累经验。

(三)高校要鼓励有创新精神、有能力的教师开展经济学PBL教学。对于开展PBL教学的教师,高校应该给予教师在课程时间、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安排上更多的自主权,对其要求其他教师协助等方面以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要容忍教师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甚至失败,给予教师积累经验的机会,同时对取得教学创新成效的教师予以鼓励。

(四)针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本文认为经济学目前教学的最好方式是将PBL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即采用部分PBL教学。将可案例化的教学部分用PBL教学,将抽象部分用传统教学,这样既可发挥PBL的优势,又可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并且在操作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1]曹春燕,王淑芳.PBL——教育创新方法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

[2]孙伍琴,《国际金融》PBL 教学法探索[J].经济视角,2012,(3).

[3]Frank Forsythe.Problem-based Learning——The Handbook for Economics Lecturers,http://www.economicsnetwork.ac.uk/handbook/.

猜你喜欢
经济学教学法课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简明经济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经济学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