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改革探析

2014-04-07 15:30汪芳琳
关键词:技术类定位生物

汪芳琳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办学时间较短暂,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生物技术类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便于跟得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为我国生物领域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针对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述本专业目标培养的定位,接着就素质教育形势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若干可靠建议。

一、高职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职业发展定位

毋庸置疑,我国生物产业的蓬勃兴起直接带动了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发展,同时,生物技术类专业也是一个未来发展前景不够明朗的专业。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生物技术类专业的职业取向仅拘泥于某一个工作岗位,例如,在生物发酵工作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仅局限在高素质管理工作者,针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操作任务,往往招聘外来务工人员完成,而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不高。从这个角度看,生物技术类职业发展的趋势异常狭隘,也直接给高职学生投身于专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相比较而言,高职学生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岗位上,所具备的专业技术优势不及本科生及硕士毕业生,在企业运营岗位上也丧失相应的优势。为使高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提升人才的职业应聘适应性,职业发展的定位需依靠行业支撑,也就是说,依照生物技术行业的市场需求及特征,依据市场需要明确职业岗位,例如,可以同食品药品等轻工业、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发酵等领域相结合,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完成人才定位,这样一来,有助于培养出合乎各类行业岗位的专业能手,更能弥补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倾向。

(二)专业综合素质定位

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对人才素质的定位主要体现于人才的层次。为促使高职学生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学校要不断地深化教学革新,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能力素质及适应专业岗位所需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要突出生物技术专业的“实用性”特征,在熟练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强化相关领域专业的知识渗透,力求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法律、企管、外语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能提前锻炼和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协作能力、调度协调能力及组织规划能力等,为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大展才华打下牢固的素质基础。

(三)知识结构定位

我国生物技术类产业在发展中往往面临“注重科研、轻视实践”的问题,无法形成“科学研究-效益”的良性循环。之所以产生该问题,直接因素在于市场营销、金融管理及企管等领域的人才缺乏必备的生物技术,与之相矛盾的是,精通生物技术的人才不能担负起开拓市场的任务。从宏观上讲,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在“下游工程”的研发至少要滞后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余年。为改善这一落后状态,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亟需培养既熟练掌握生物技术专业常识,又可担当相关产业市场开发的复合型人才,这也给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课题。为此,高职学生要在精通生物技术类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以产业市场为指导,积极钻研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目标策划、行业法律规范、物流监管以及电子商务等门类知识,以便于充实高职学生头脑的知识结构,以此培养诸多合格的跨专业知识型人才。

(四)人才层次的定位

目前,全社会对生物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有着鲜明的层次之别,相较于传统角度上的专业型教育,高职阶段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直接造成在人才层次的定位上拥有属于自身的特征。一般情况下,专业型的高等教育以培养精通专业理论的学术科研人才为主要目标;而高职教育则是时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生物技术行业的市场发展为着力点,以此完成专业教育设计,开展职业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工作。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合乎职业岗位的需求,还要联系生物技术行业,实现社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所以,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在人才层次方面的定位,以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根本目标,同普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及中职培养的“操作型”人才有着本质的定位区别。

二、高等职业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

就当前来看,高职学校内部均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很显然,这同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基于此,需在强化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从实验室的方法、内容及管理等方面入手,搞好课堂实验的整体规划,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类有效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生物技术类专业要学习的内容角度,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学、组织培养、微生物学等,当然,各类实验教学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高职阶段的生物技术类专业特别注重实验,实验教学是整个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AmpG的突变重组及调控表达,根系微生物的种类划分等,均属本专业较典型的实验课题。生物技术类专业牵涉到生理学、药理学以及免疫学的相关知识要点,因此,常会把生物技术同医学相结合,加大癌细胞的综合研究力度。另外,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工程类内容同样是本专业的主干。在开展实验探究时,难免会遇到实验仪器设备的价钱较高的问题,而高职学校在短期内又因资金相对短缺而无法彻底解决实验室经费匮乏的困难。为此,高职学校可不必仿照普通高校的生物技术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样式,而是要积极整合校内外的优势资源,实现各项资源为实验教学服务的目标。例如,运用高职学校的经管系物流管理专业的沙盘模拟实验室,即可达到培养生物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运营意识;通过建立畅通的校企合作渠道,通过与生物技术行业企业相互协作,形成人才互动和交换机制,积极联合打造校外实习见习基地,为广大学生走出实验室,迈进职业生活做准备;高职学校还可同平级学校相互合作,实现彼此的强强联合,做到各类优势资源的补充和利用。

其次,高职学校还要增加资金的有序投入,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的条件,针对校内实验室的仪器老化、设备种类和数目相对匮乏的问题,高职学校需扩大资金筹集的多元化来源,增加现有的实验设备的投入,购置合乎现今培养本专业应用型市场人才要求的前沿化实验设施,在现有实验室的客观条件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力求将生物技术类专业实验室扩建为当代先进的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室。

第三,在实践教学中具备可靠完备的外部设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编制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规划。高职学校的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突出应用型技能。学生要将主要时间和精力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将课堂教学所掌握的知识成分渗透和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专业的认识以及对职业发展的理解,进而在高职院校逐步形成以专业水平、综合技能及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若有必要,高职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可沿着这三条主线合理划分年度培养任务,前两年主要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常识,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基地参与短期实践;最后一年可引领学生自主择业,前往不同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实践,力求早日发现和找准个人的职业发展优势,并为今后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先决条件,有效地减少学生立足于职业岗位的时间,使专业学生成为岗位佼佼者。

(二)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环节,妥善编制实践教学规划

在以往的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中,总会出现以教学为单元设定实践项目的做法,在教学改革的新阶段,要使这一做法有所改变,并依照职业实践活动及学生职业素质推进的现实状况,完成实践教学各项目的设置。例如,轻工业食品生物技术类专业要以食品安全监督、发酵工程、功能食品的加工为中心环节,并参照国家相关职业鉴定标准,完成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发酵工程要以菌群质检为核心培养方向,以质粒DNA的鉴别及离析,PCR的增加,各类发酵器械设备的使用为基本技能,之后则将葡萄酒加工生产工艺、白酒制造等生产型项目充当生物技术类专业培养的重要内容。最后把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多门专业的实践要点加以系统整理,杜绝散乱、联系度较低的问题,并把每个实践内容的条目开展综合探究,编制出一套实用性强、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规划方案。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一门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的教改离不开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学生要定时定期对本专业全体教师进行传授水平和业务技能培训,积极鼓励每位教师向同行学习,共同进步和提高。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师要将生物化学工程、食品加工、发酵工艺等技术实践内容传授给每位学生,鼓励全体学生共同探究,在实践中提高技术理解力,使指导学生实践的每位教师均成为复合型应用教师。另外,还要及时感知和把握专业教学的规律,特别要在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密切探索出将实践教学模式灵活渗透到专业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一支能力强、经验丰富、指导实践本领高的师资队伍。

(四)科学评估教学结果,优化评估标准及方法

本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要同时具备职业素质及专业本领两方面,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估指标,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同时达标者方为“优”,推行量化的职业素质评估指标。专业能力的评估主要以教师评估为主、个人评估、小组评估为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下,高职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做到科学定位,突出应用性和职业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变革和更新教师模式,为社会培养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

[1]李铁军.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9).

[2]胡长效.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

[3]赵怡红.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问题与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

[4]胡长效,贺峰,丁梁斌.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9).

[5]刘向蕾,梅淑芳.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时代,2009,(11).

[6]肖雪梅,刘霞,黎定标.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08,(14).

猜你喜欢
技术类定位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第12话 完美生物
从翻译行为理论视角探究德语土工技术类文本汉译策略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