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4-04-08 17:00刘新颜赵闻蕾
航海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大学

刘新颜,赵闻蕾,高 明

(大连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辽宁 大连 116028)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大连交通大学作为原铁道部部属高校,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比较早。在20 世纪80年代初就同国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派出青年教师赴海外培训,聘请外籍教师参与本科生的外语教学工作。90年代中后期,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澳大利亚大学开展本科生3 +2 培养项目。近年来,学校开始比较系统地开展和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本文结合大连交通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就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及建设思路

国际化人才应该是具有国际化意识和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熟知国际准则和运行规律,具有很强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在国际竞争中能主动抓住时机的高素质人才。具体包括:(1)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人才。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国际环境时,具有灵活性,视野开阔,对新情况、新事物的刺激反应敏感,敢于面对挑战,能够把握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具有国际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除了专业基础扎实外,还具有知识面广,运用知识能力强等特点。他们会把宽泛的专业知识和多样性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对外交往的能力。[2]能够较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3)具有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从事专业领域的沟通,并知晓外国文化习俗,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文化理解与适应能力。

大连交通大学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加强学校学科及人才建设;扩展交流合作形式和内容;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学历留学生教育;搭建与国际知名院校的校际交流平台;搭建教师、学生交流的人才交流国际平台;服务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为此,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中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多元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化人才培养应以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思路为指导,加强国际化办学内涵建设。国际化办学理念就是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对理工类高等教育带来的崭新机遇和全新要求,把国际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加强学科及人才建设;扩展交流合作形式和内容;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学历留学生教育;搭建与国际知名院校的校际交流平台;搭建教师、学生交流的人才交流国际平台;着眼于东北亚,把日本、韩国、俄罗斯作为国际化办学的重点,发挥地域优势,服务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着力形成“一点两线式”国际化办学思路。“一点”即在国际化办学中一切以培养具有较强国际合作能力的国际型人才为着眼点。“两线”:一为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办学,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二为把国际化融入课程、专业、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中,提高整体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根据这一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思路,在研究和实践中,积极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通过与国外高校共同创建专业教育,共享课程资源,改变单一将学生“送出去”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加强了新时期国际化办学的内涵,获得良好的收效。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选择

1.模式一:“3 +2”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

经济全球化使懂国际规则、能熟练运用外语、又具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随着社会对国际商务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学校依托澳大利亚爱恩国际学院,从2000年开始,探索实施中外合作“3 +2”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外教育相融合,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和熟悉国际经济运作规律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是实施中外合作“3 +2”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试点专业。该模式学制5年,采用国内3年、国外2年的“两段式”培养模式,中外双方优势互补、互认学分。完成双方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颁发中外双方大学文凭。这一探索在4年后成为学校落实《教育为振兴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培养“紧缺国际化商务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中外合作“3 +2”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已经有4 批共570 名本科生完成国内3年学习任务,其中有171 名学生到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十几所大学继续学习,其余学生在校内继续学业。由于特色鲜明、注重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受到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认可。

2.模式二:“3 +1 +1”本科生交流培养项目

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传统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变革和完善而建立的。在实践中,总结了以往培养模式的经验,根据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打破了单纯的语言强化要求,要求学生不但要广泛了解对象国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本培养模式为:学校读完大三年级课程的学生,到国外学习1年,然后回国继续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习。学生拥有在国外学习1年的经历,为他们在就业和毕业后继续赴国外深造提供了便利。目前学校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5 所大学开展了“3 +1 +1”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3.模式三:“3 +2”本科及硕士学位连读联合培养项目

此培养模式是在成功实现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尝试性地提出来的“本硕连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国内众多院校不同的是,该人才培养模式是探索将学校优质本科教育资源和国外高校优质研究生资源进行共享的结果。2012—2013年,学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签署了“3+2”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位联合培养协议。该项目为学校大三本科生完成3年学业后,赴美国高校攻读两年研究生课程,获得对方硕士学位。中方承认其第四年学分,成绩合格颁发大连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4.模式四:“1 +2 +1”本科双学位中美人才培养项目

“1 +2 +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共同合作与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CCIEE 和AASCU 选择中国和美国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公立)作为该计划的成员单位,具体承担教学任务。截至2010年6月,有100 所中美大学参加项目(其中中方81 所,美方21所)。该项目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目前中美高校参与最多、合作与交流领域最为广泛的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大连交通大学校于2011年9月正式加入,成为该项目的中方大学成员。该项目为:学校四年制本科学生在国内完成第一年学业后,赴美国高校攻读两年专业课程,后回国内继续第四年的学习,符合双方大学毕业要求,获得大连交通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和美方大学的学位证。学校现有3 名学生在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学习,2 名学生在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学习。该培养项目正逐步被学生和家长认可,预期收效良好。

5.模式五:国际试点班人才培养项目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是大连交通大学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国际化试点班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外国或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的需求,面向中国成熟企业向海外发展的需求,面向中国学生出国深造的需求,将实践推行国际工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聘请一批国外教师或本校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参与国际化试点班主干课程教学,采用英语或双语授课,营造校内国际化教育环境和氛围,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拔尖工程人才。国际化试点班的专业以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平台,面向全校机械类各个专业或在全校各专业新生中进行选拔。试点班一、二年级课程设置以机电门类通用的工科通识基础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为主,三、四年级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为主,开展英语环境下的各项教学活动。学生在学完一年或两年后即可报名参加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经选拔后到国外合作大学进行所选专业的学习。学校现有两届国际班,共有约70 名学生参与该项目。

四、结语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使学校转变了教育教学思想,拓宽了办学思路,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促使学校完善了自身的课程结构,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际化人才是一个新课题。实践证明,合作培养离不开创新和发展。高校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合作层次,提高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与创新。[3]

[1]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 //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2]XU LL.China;s hign education reform1998-2003:a summary[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form,2004,5(1) :14-22.

[3]毛 毳.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 :145.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