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创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014-04-09 07:02
社科纵横 2014年4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权力利益

王 淼

(深圳市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1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行的一系列治党治国措施,不仅使人们强烈感受到了决策层对改进党风的决心,更展现了全党通过制度新路以保证党的群众路线长效落实的愿景,再次向全党重申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永恒的生命线和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的执政根基

党群关系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包括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的关系。干群关系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既有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包括非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但主要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我们党来自人民群众,党取得长期执政的地位,是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必然结果。因而党群干群关系是一种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在古代有君民关系,君民关系曾经有古代的思想家把它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时我们的干群也被比喻为鱼水关系,执政党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鱼就没有法子存活;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没有执政党的地位。所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基。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国家的盛衰存亡。

执政其实是有规律的。对我们政党来说,执政的本质就是正确处理和维护好党与群众的关系,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是民心所向。历史铁的事实证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国古代,秦王朝之所以在一统天下之后很快覆亡,就在于秦始皇认为“天下乃一人之天下”。唐太宗之所以能创造出“贞观之治”的兴盛局面,就在于他懂得“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相反,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群众不信任,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既没有权,也缺少钱,但我们拥有的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流血牺牲而赢得的民心。正如抗战时期,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华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人心。决定一个政党兴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这就提醒我们党要明白一个道理:是人民选择政党,而不是政党选择人民。这意味着,我们党必须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否则,今天人民群众选择拥护和支持我们,明天也许就会选择放弃我们。

二、新的历史时期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危险

总的来说,目前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状况主流是好的,人民群众对党群干群关系状况的评价总体上也是肯定的,但是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党群干群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还十分突出,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一)在权力运用上存在脱离群众监督的现象。新中国成立之后,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政权,党的各级干部是否真正懂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至关重要。但目前的状况并不那么令人满意。一是权力赋予观上错位。有的人认为权力的获得取决于领导的赏识,“权力是领导给的”;有的人认为领导赏识与个人努力是获得“官位”的主要途径;甚至有的人纯粹认为个人的升迁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几乎没有多少人认为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和群众认可的结果。一些“官路”不正的人甚至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苦心积虑得来的,千辛万苦挣来的,劳命伤财换来的”。二是权力行使观上扭曲。有的党员干部坚信“有权就有了一切”,因此“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旦“大权在手,就得我说了算”;认为“权力越大,利益就越大”,只讲好处,不讲责任;以“我”划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把党性原则抛到脑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旦大权在握,就大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封妻荫子。三是权力评价观上异化。例如:将权力私有化,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有什么权就用什么权来捞取好处,干什么事就以什么事谋求私利;将权力关系化,有的利用手中握有的权力,送人情,拉关系,安亲信,结帮派,搞团团伙伙,编制关系网,从中互相利用、互相保护、互谋私利;将权力特权化,有的人官做大了,就视自己为特殊党员、特等公民、特权人物,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工作上讲排场,作风上摆架子,接待上论规格,待遇上搞攀比,法纪上闹特殊,甚至三亲六故也享受特殊待遇;将权力商品化,有的将自己掌握的那部分权力当作市场中有价买卖的“商业筹码”,搞幕后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将权力资本化,有的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赚取更多利润的资本,搞权力入股、权力集资、权力炒股、权力分红,试图用权力为自己积攒更多的资本。在权力运用上存在的诸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主观上讲,是由于人们对权力现象的理解在认识上发生了偏差,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从客观上讲,是由于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权力配置机制、权力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使错误的权力观还拥有一定的市场。

(二)在利益追求上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个别党员干部也卷入了利益矛盾的漩涡,俨然成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一“元”,谋取和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与维护人民的利益发生了矛盾。有的党员干部在利益问题上把党与自己割裂开来,他们承认党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同时又认为,具体到党内的每个党员或部门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这样的思想观念支配下,一旦具体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利益分配,一些党员干部的自身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就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它调查了社会各阶层对近十年来获益最多的群体的排序,其中69.84%的人认为国家干部是近年来收益最多的群体,其次认为演艺人员是排第二位,认同的人占53.71%,有52.13%的人认为私营业主是最大的获利群体,有47.98%的人认为国有或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最大的获利群体,有44.11%的人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是最大的获利群体。所以干部排在获利群体的首位值得警惕。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有很多人认为干部是获益的群体,这就表明社会上很多人对干部的形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容易引起干群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对利益的不当追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会成员之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协调不到位,政府调控也有偏差。鉴此,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认识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发扬与民同甘共苦的奋斗精神,要一身浩然正气,两袖清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三)在社会稳定上存在忽视群众呼声的倾向。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定发展阶段,特别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和积累的贫富差距、就学就业、生活医疗、拆迁征地、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这些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城乡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责任和压力很大。分析近年来部分地方发生的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大多是这个地方或部门的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导致决策失误、处置不当、干群失和,最后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因此,干群冲突成了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普遍认为干群差别是较为显著的社会差别,而干群冲突是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全国上访案件中70%~80%是由党群干群矛盾激化所引起的。中组部党建研究所有一项研究显示:79.36%的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是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因素,71%的人认为腐败现象严重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69.39%的人认为干部作风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在群众,主体也在群众。只有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上学治病、养老住房保障等突出问题,切实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才能维护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在自我定位上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群众根基。在一些人看来,“我”就是某某长、某某总,水平总比别人高,能力总比别人强,站得总比别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别人远,所以,我说你听,我说你做,似乎天经地义,似乎“我”比别人活得更明白。其实不然。“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一首老歌,传唱不衰,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说清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只是一个穿上了军装的老百姓。形象地说,人民大众如同“大地”,领导者如同“安泰”,“英雄安泰”离开了“大地母亲”,也就没有了力量。群众高明,领导者才高明,群众有力量,领导者才有力量。无论你是身份地位多么尊贵的所谓“成功人士”、“官样的”面孔,明明来自老百姓,如今却与老百姓这样疏远;明明可以随时还原成老百姓,最真实和最深切地体验百姓生活,却偏偏不去这么做。为什么?重要的原因是,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谁。久而久之,你忘记了老百姓,老百姓也会忘记你;你远离了老百姓,老百姓也会远离你。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形成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长效机制

群众对党群干群关系的认识,主要是根据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表现加以判断。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需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良性的党群关系模式。既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和本领,更要从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上入手,健全党群干群关系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

(一)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民主进步、法治昌明是衡量改革成功的重要指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到重大历史关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民主可以使党的主张更加接近群众,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民主可以使领导干部在阳光下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民主可以增大普通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择力度,才能让勤勉有为的领导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

(二)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实行更加公正的社会政策

联系群众是一种多维双向的互动。既有党主动解决群众中问题,也有党发动群众帮群众、群众教育群众的问题。只有一方主动,没有对方配合,形成不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和氛围。当前社会一部分群体不满情绪的泛滥,对于密切联系群众是一大阻碍。不满情绪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对社会政策公正性的评价有关。以社会经济政策为例,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仍有不少群众认为,“纵向的改善追不上横向的差距”,这是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中产生不协调甚至出现裂痕的一个根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社会政策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治理工具。社会政策相对公正,群众的不满情绪小一些,党联系群众就相对容易些。

(三)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中,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转变政府职能则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步伐,纠正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过多地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运行和市场行为。要把为公共利益服务作为各级政府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与机制,在作出重大决策前,广泛听取民意,为公民参与权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权力利益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党员干部要姓“党”
利益链与新垄断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