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导向:优化课堂教学的操作路径

2014-04-10 22:37杨昌巡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板块导向目标

杨昌巡

进入21世纪后,人们愈加强烈的发现,这个世界变了。人们开始关注每个学生成才的不同潜能,开始相信就是学生闹潜能的开发过程。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效果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学生学习的效果又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状况,所以只有关注了学生在什么基点上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课堂教学转型的课堂教学改革才会具有较长的远的生命力。“自主导向课堂”改革实践,实现了课堂教学操作路径的优化。

一、“自主导向”课堂教学内涵操作策略

“自主导向课堂”是指在教师科学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导向课堂”教学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的课堂教学,更是践行玄武区教育局提出的“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全面:提升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全程:实施全程管理,关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 “五优化”(指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 课堂教学要求的新举措。

二、“自主导向”课堂教学基本板块

“自主导向课堂” 教学把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板块,即“导入”“学习”“运用”“拓展”四大板块。对每一个板块都赋予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1、导入板块。(1-2分钟)要求简洁明了,直接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中。

2、学习板块。(20分钟)其过程是,商定、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成果展示评价。

3、运用板块。(15-16分钟)有两部分组成,确定运用内容及形式——结果展示评价。

4、拓展板块。(2-3分钟)由课堂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教师要做到三大延伸,一是学习途径;二是学习方法;三是学习要求。

三、“自主导向”课堂教学操作亮点

“自主导向”课堂教学中有几大操作亮点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1、学习目标单,顾名思义是学习目标的清单。学习目标单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知识单元为单位开出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单。另一种是专供学生在课堂内学习使用的目标单。学习目标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知识要求,更要提供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学习目标单的研制要具备可操作,可检测两大功能。

2、课本作业,指的是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在课本上进行勾画、批注、或直接答题。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理应发挥其工具作用。课本作业的优势在于,一是降低学习成本;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利用课本学习。

3、主动展示,是指学生能主动的将自己学习成果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评价,帮助提高。主动展示需要的是勇气,需要的是自信,于是引导学生主动展示是对学生自信及勇气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导学应该把引导学生主动展示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4、创意学习,要求教师做到课内外结合,这样学生的学习空间会更大,学习的时间会更长,学习的范围会更广。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走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学习。如,学生进入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学生学习内容;学校开展的“风筝节”“爱鸟周”“创编礼貌剧”“给校长写信”等活动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

四、“自主导向”课堂教学板块设计策略

科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自主导向”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对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其基本的设计策略如下。

第一板块,导入板块。

导入板块即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导入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板块。这一板所占课堂教学时间极短。导入板块要求教师不仅要能让学生快速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要求,更要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不是没法。教师可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条件选择较为实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板块,学习板块。

学习板块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体验,互动生成,评价矫正获取知识的重要板块。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又把这一板块设计为四大过程。

第一个是教师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师用合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所以,教师出示学习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本节课我要学什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个是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所以学习目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切实提高学习目标设计的质量。学习目标的设计要能体现新课程精神,考虑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目标要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重点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足以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尽到学习的责任,教师要尽到教学的责任。学生的责任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出疑问。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督促学生的学习,或者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有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才给予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告诉学生具体的答案。

第三个是小组讨论过程。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讨论。他说:“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他还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沦,不再是一味听讲。”讨论能够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

讨论既然对学生的学习如此重要,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中要做好什么呢?我认为,一要帮助学生组建好学习小组,二要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学习小组要针对学科学习需要,针对学生特点做到有效组合,如,能说会道的学生和不擅长说的学生组合;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组合;性格开朗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组合等。学生的座位也可以根据学科学习需要,为方便小组交流进行调整。

讨论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讨论方法的指导,如,就某一问题而言,可以是先由一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进行思考、判断、补充、修正,最后达到完善;也可以是大家发言,最后综合完善。学习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小组讨论要以学习目标为话题,学习目标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开展讨论。小组讨论中,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特别是讨论后仍然弄不懂的问题要主动提出来。小组讨论的过程是生生互动生成过程,是学生们自己的事,不是教师的事,此时的教师应该无所作为。教师要认识到,组建、训练学习小组,指导学生讨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事半功倍的工作,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第四个是班级汇报过程。班级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鉴定学生的学习质量。二是指导学生再次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三是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向班级做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是根据学科、学习目标要求而定的,不能拘泥某一种形式。学生向班级汇报不是只报报答案,更重要的是要阐明道理。教师不但要自己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及时给予评价,还要指导学生耐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并能作出评价。学生汇报过程应该是班级最热闹、最精彩的时候,是学生发展提高最关键的时候。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学生发展、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能否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教学良机,捕捉学生发展良机,是对教师的教学智慧的检验。所以,教师对学生汇报过程要予以重视,要加强研究。学生的发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二次,或三次学习解决。教师当发现需要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教师要大胆的直接传授。总之,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要能够有所发现,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三板块,运用板块。

运用板块指的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巩固部分。这一板块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水平。

知识运用的目的不仅在于巩固知识,还在于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课堂教学策略。知识运用一般可以从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两方面考虑。教师不仅可以把教材上、练习册上,或者是自编的习题供学生解答,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调整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织生活场景再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解答情况组织教学。总之,不论使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都是为了发现问题,都是为了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

第四板块,拓展板块。

教学改革引起了人们对课堂转型的深思,学习将伴随每个人的终生,学生不仅要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要更快的掌握学习方式,才能适用社会的发展。“自主导向”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式,生活才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场所。拓展板块是要求教师把学生从课堂学习引向生活学习的连接点,是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入生活中学习的中转站,教师要重视对“拓展板块”实效性的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导向”课堂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说它是一种理念,是因为它体现了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说它是一种方法是因为它可以指导课堂教学。“自主导向”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有法,这就是课堂教学还学生学习的基本法则,一旦遵守了这一基本法则,为每一个孩子的终生发展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 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板块导向目标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