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弨《抱经堂文集》佚文六篇

2014-04-10 06:30王宣标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堂卢氏吴氏

王宣标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卢文弨《抱经堂文集》佚文六篇

王宣标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抱经堂文集》汇集了乾隆间著名学者卢文弨的各类文章395篇,此外不少文章已经散佚,近年来有学者先后辑得11篇。今另辑得《祁阳陈氏重修宗谱序》《关中金石记叙》《休宁厚田吴氏宗谱序》《石研斋诗集序》《注颜氏家训序》《傍山亭诗草叙》等6篇序文。

卢文弨 《抱经堂文集》 佚文

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号矶渔,又号檠斋,晚更号抱经,杭州人。乾隆十七年以一甲第三人成进士。卢氏以校勘名世,其抱经堂校刻古籍夙为学界所推重。他的文集即现今行世的《抱经堂文集》34卷(1990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汇集了各类文章395篇,可惜“仅是卢氏全部文章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已散佚”[1]。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卢氏遗文的辑佚,如杨洪升2007年在《图书情报知识》发表《卢文弨<抱经堂文集>佚文五篇》[2],辑得《能改斋漫录跋》《剡源文集题记》《槐塘诗稿序》《解舂集文钞叙述》《校礼堂初稿序》等5篇。2011年,颜建华、黄智慧发表《卢文弨<抱经堂集>集外文辑佚》,辑得《铜壶赋》《画亭集叙》《子史辑要诗赋解题序》《常郡八邑艺文志序》《与王念孙书》等5篇[3]。2013年,肖亚男发表《卢文弨<濯足庵文集钞序>小议》,辑得《濯足庵文集钞序》1篇。[4]笔者近来翻检相关文献,再辑得卢氏序文6篇,补录并标点如下。

第一篇:祁阳陈氏重修宗谱序

古有宗法,职在小史。自宗法废,士大夫之家欲以纪前人之功勋,别氏族之贵贱,有事于谱牒。故程子曰:“宗子法废,谱牒尚有遗风,谱之所关钜矣哉。”岁丙戌,予膺简命督学楚南,衡文之余,日以尊族敬宗、亲睦九族为多士劝。按临底、永,陈生大亮、伟策、先之、大宋手捧谱稿于明伦堂上进呈,丐予言以冠其首。予览毕,叹曰:“斯诚仁人孝子之用心也。”陈氏系出于妫汭,周初胡公满都宛丘,子孙遂以国为氏。递传至仲亏父子,文章风节显于汉魏。唐江国公叔达,仲弓十三世孙也。德望勋猷,彪炳史册。宋兴,周谏议大夫子珍,自潭州退隐茶陵。其嗣孙泰,博极子史,飘香翰苑,以《天马赋》鸣于时。遥遥数千载,位列台辅,纶褒叠沛,代有传人。司马温公《家乘记》、阳明先生《大成序》,详哉其言之矣。元至正间,泰长子用宾以万户镇祁,祁之有陈自兹始。七世孙荐,职掌铨衡,立马政,折漕运膏流潇湘间。向非先代之贻谋甚远,胡乎为积厚流光,号称湘南望族如是哉。昔苏氏族谱,谱其可知者,慎之也。兹谱世系,断自文范而下,后迁长城、迁吴兴、迁蓝田、迁虔州、迁长沙潭州,叠经迁徙,以衍于祁,皆根据史籍较若列眉。所谓狄青不附梁公之后,仲淹不从母氏之家,于兹可见矣。夫家谱与国史相表里。今以世德作求之家,笃敬宗收族之谊,分例注布中。本支昭然不紊,将见先代之功绩不杇。后嗣之发迹倍奇,必有丕振家声、黼黻皇猷者继起其间,国史将采而登诸纪传。源远流长之庆,曷有穷极乎。予惟拭目以俟。时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季秋月谷旦,钦命提督湖南等处学政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卢文弨题于芝城官署。

此序转引自《陈氏家乘记》第6页[5],标点有所调整。卢文弨奉旨提督湖南学政,在乾隆三十一年四月。是年七月至十一月,莅临各府县考试生员,据末署“季秋月谷旦……题于芝城官署”,可知此序作于九月间,时卢氏按临永州。

第二篇:关中金石记叙

余生平未尝至关中,闻有所谓碑林者,未由见也。数十年前,有人从长安来,叩之,则大率在榛莽中,雨淋日炙,不加葺治,甚且众秽所容,几难厕足。盖未尝不慨然兴叹也。镇洋毕公前抚陕之二载,政通人和,爰以暇日访古,至其地,顾而悚息。于是,堂庑之倾圮者,亟令缮完;旧刻之陷于土中者,洗而岀之。开成石经多失其故第,复一一加以排比。于外周以阑楯,又为门以限之,使有司掌其启闭。废坠之久,然更新,儒林传为盛举。及公之复莅秦中也,乃并裒各郡邑前后所得金石刻,始于秦,讫于元,著为《关中金石记》八卷。考正史传,辨析点画,以视洪、赵诸人殆又过之。夫人苟趣目前,往往于先代所留遗,不甚爱惜,而亦无以为后来之地。儒生网络放失,亦能使古人之精神相焕发。而或限于其力之所不能,必赖上之人宝获而表章之,以相推相衍于无穷,其视治效之仅及于一时者相什伯也。公之于政也,绰有余力,故能百废俱兴,即此亦其一也。自国朝以来,为金石之学者,多于前代。以余所知,若昆山顾氏炎武、秀水朱氏彝尊、嘉兴曹氏溶、仁和倪氏涛、大兴黄氏叔璥、襄城刘氏青芝、黄冈叶氏封、嘉兴李氏光映、郃阳禇氏峻、钱塘丁氏敬、山阳吴氏玉搢、嘉定钱氏大昕、海盐张氏燕昌,皆其选也。继此者,方未有艾。得公书而考之,庶几古今人之精神命脉不至于中绝也乎。乾隆四十有七年季冬杭东里人卢文弨叙。

此文载于乾隆间经训堂刻本毕沅《关中金石记》卷首。毕沅(1730-1797)字湘衡,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此文首先讲述了毕沅整葺碑林之事,卢氏说当时“儒林传为盛举”。其次,简述《关中金石记》八卷的编撰始末。最后提及了清初以来卢氏所知的金石学家,计顾炎武以下凡13家。近世已来之为宗谱者,其弁言必援古闻人之笔以为重。闲尝阅数谱矣,无论张、王、李、赵,其前率载宋文丞相之词。其他煌煌大篇,类皆出自前代之高官达人,匪是弗华也。前在湖南得翻李文正《怀麓堂集》,羼入族谱序数篇于其中,考之初刻,则无有。夫以一序言,尚不惮假藉缘饰以为光荣,则其所推溯而上之,遥遥华胄可尽信乎?今吾友槎客之作《休宁厚田吴氏宗谱》也,既成,顾独来问序于余,岂其旧人所作皆无传哉。吴子曰:“吾家本新安,以唐左台监察御史讳少微者为始祖,而旧谱实即载左台公序一篇冠其首,详其体制,不类唐人,无宁阙如也。”则甚矣,吴子之慎也。余于是开编而审视之,世系则丝牵绳贯,秩然不紊也;世谱则行履出处,简覈不支也;世传则参稽博考,信而有征也。次以艺文,表章前人,亦以兴起后人也。终以图记,则凡祠宇、邱墓,虽年禩绵邈而无陵移谷变之患也。至其例之变者,如甲使其子,丙为乙后,而甲亦复无子,则丙将以一子归后本宗,而甲之下尚虚一位,则虽载丙之名而谓之承祧,又为阴文以别记之,则于所后为不背矣。至若取异姓为后,非礼之正,而业已为之,若遽为刊削,恐伤亡者之意,而所后者亦必不自安,则为之明著其氏族焉。是于统同之中,仍寓别异之意,此皆变而不失其正者也。其称厚田者何?厚田者,休宁之别也。休宁之族实繁,吴子宗其所自出者,以为此谱,所谓亲其亲也。吴子因先人旧稿,又咨访数十年,所得谱牒凡十余家,以相参证,而后录为此编,其勤也又如是。盖其先人世有隐德,吴子以绩学砥行有闻于时。长君南辉揣染家庭之训,根柢轮囷,英华发越,卓然称后进领袖。昨岁登贤书,其骎骎之日上也。吾无以量其所至,而诸子姓中亦多以文学自奋者。然则左台之余风匪唯不坠,其庶几益有光乎。昔沈休文自序其得姓之所自,于为姒为姬,混然不辨;白乐天状其先人,以乙丙为白公胜之子。二君皆文士,即《左传》亦非僻书,而其疏谬乃如是,则知其平时固未尝留意,而临文又未尝一致审也。今兹诸谱也,必无有若所云者。然则世之欲为谱者,必若吴子之勤且慎,而后可谓尊其祖,能收其族也。乾隆五十二年嘉平月之吉,赐进士及第前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提督湖南学政姚江卢文弨拜撰。

第三篇:休宁厚田吴氏宗谱序

此序载于乾隆五十二年刻本吴骞《休宁厚田吴氏宗谱》卷首。吴骞(1733-1813)字槎客,又字葵里,晚号兔床山人,浙江海宁人。吴氏是乾嘉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之一,与卢文弨交游甚密。卢氏曾为吴氏撰写其父吴珳中的墓碣(《处士吴愚斋墓碣》),卢氏卒后吴氏撰有《抱经堂集序》以感念二人之交情。

第四篇:石研斋诗集序

吾进士同年中多工诗者,其人位高而名早著,吾言之则近于谀也。其未有集行于世者,则虽见豹之一毛,而尚不足以定其才力之所至。若吾所见,同年之有集而专以诗传者,则有平原董曲江明府元度、无锡顾晴沙观察光旭。之二人者之于诗也,其格律韵度不必尽同而工则同。董之诗清绮而婉约,有风人之遗焉;顾之诗温醇而典正,有雅人之则焉。其诗皆可以传世而行远无疑也。乃今又见吾年友江都秦西岩观察之诗,其于二子也又不必同,而其臭味又未尝不相合也。西岩起自词馆,选为台臣,渐履剧任,出而观察岳、常、澧三州。以公事当左迁,西石是时年方壮,盛材力沛,然有余使少逶迤焉,安见高牙大纛、隼旟熊轼之不可计日而至也。而遽收身敛迹,优游田里间,泊然一无所营,而独肆力于诗。值朝廷清明,天下晏然无事之日,其身既早登高第,涉清涂,未尝历风尘奔走之劳,流移迁谪之苦。故其为诗也,和平澹雅,雍容怡愉。上之歌咏太平,下之自适己志。处淫溢侈靡之俗,而乐而不荒,和而有节。凡齐、梁之体,概不涉其笔墨焉。此又足以见其人立品之高也。文弨虽不多为诗,而未尝不知诗,故曩于董、顾二君之诗,读而爱之,往来于胸中而不能忘。今又见西岩之诗,而叹其工,置之董、顾间无少逊焉。虽然,此特文弨一隅之见也,后之读君诗者,必将以为盛世之风,大雅之材,方且进而与古人颉颃矣。然吾宁以此评,让诸后人,不然人将以吾为有所私,非谀而亦类夫谀也。吾是以不敢。乾隆五十三年岁在戊申二月甲午朔,同年弟姚江卢文弨拜撰。

此序载于嘉庆十六年刻本秦黉《石研斋集》卷首。秦黉(1722-1794),字序堂,一作序唐,号西岩,晚号石翁,又号石研斋主,江苏江都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至湖南按察使。序中提到卢氏另外二位进士同年。一是董元度(1709-?),字曲江,号寄庐,山东平原人,所撰《旧雨草堂诗》八卷。一是顾光旭(1731-1797),字晴沙,又字华阳,号响泉,江苏无锡人,所撰《响泉集》三十卷。卢氏虽为《石研斋集》撰序,实则论及以上三家同年诗作的各自风格。

第五篇:注颜氏家训序

士少而学问,长而议论,老而教训,斯人也,其不虚生于天地间也乎。余友江阴赵敬夫先生,方严有气骨,与余游处十余年,八十外就钟山讲舍,取宋本《颜氏家训》而为之注。余夺于他事,不暇相助也。又甚惜其劳,谓姑置其易明者可乎?先生曰:“此将以教后生小子也。人即甚英敏,不能于就傅成童之年,圣经贤传,举能成诵,况于历代之事迹乎?吾欲世之教子弟者,既令其通晓大义,又引之使略涉载籍之津涯,明古今之治乱,识流品之邪正。他日依类以求,其于用力也亦差省。”书成,未几而先生捐馆矣。余感畴昔周旋之雅,又重先生惓惓启迪后人之意至深且挚,乌可以无传?就其孙同华索是书,一再阅之,翻然变余前日尚简之见,而更为之加详,以从先生之志。则是书也,匪直颜氏之训,亦即赵先生之训也。先生之学问,先生之议论,不即于是书有可想见者乎?呜呼,无用之言,不急之辩,君子所弗贵。若夫六经尚矣,而委曲近情,纤悉周备,立身之要,处世之宜,为学之方,盖莫善于是书。人有意于训俗型家者,又何庸舍是而叠床架屋为哉?乾隆五十四年岁在己酉,重阳前五日,杭东里人卢文弨书于常州龙城书院之取斯堂。

此序载乾隆五十四年抱经堂校刻本《颜氏家训注》卷首,序后有卢氏所撰《例言》一篇,卷末又有卢氏《壬子年重校颜氏家训》识语,今暂不收录。《颜氏家训注》为赵曦明注释。曦明字敬夫,号瞰江山人,江苏江阴人,卢氏撰有《瞰江山人传》纪其生平。今人王利器《顏氏家训集解》(增补本)即取抱经堂校刻本为底本,再参校诸本而成。

第六篇:傍山亭诗草叙

文章天地之元气,蹑根探窟,妙处不传,非如利市货宝,私之一家可以交手相付者。靖节之儿不好纸笔,昌藜之子误改金根,其它则又何说。呜呼,为是言者何其一概相量也。汉之班氏、宋之苏氏,鸿裁巨制莫不吟口若日月。而半夜传衣,得诸庭训。然则谓醴泉必无源,芝草必无根者,是瞽说也,是不可听荧也。且夫韵语亦文章一体也。雏凰老凤,一气胚胎,古固有之,今亦宜然。昔之评诗者,谓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此则子能克家也。至若三唐,杜陵最著,而沿流讨源,波澜莫二,则启山之荜路,已自其祖审言先之:此则孙能绳武也。是故吾于揆一之诗有感也,厥先王父献侯先生、厥考渭川先生,固骚坛之鸣凤也。何惑焉?或曰:良弓为箕,良冶为裘,揆一之以风雅世其家,则吾既得闻命矣。遽以曹氏父子、杜氏祖孙相举,似见子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毋乃太早计。余曰:是不然。今之人谈竞病、比声偶,孰不思追古人而从之。而作者以为效西子之颦,见者以为逐东海之臭。牛豕腥,不可向迩。如王氏一门之志和音雅,固千百而不一遇也。依类相稽,移而上比,夫谁曰不宜。又况极揆一之才,积之岁月不懈而及于古,彼其至,乌可限量。而天不永年,遽至于此,岂非其命也哉。揆一之诗若干卷,将以开雕氏,而征余一言。余既重揆一之诗,又以惜其有才而无命也,故不辞而为之序。

此文载嘉庆《太平县志》卷十一,篇名下署“宫詹卢文弨余姚”,未见撰写时间,今附载于此。这是卢文弨为《傍山亭诗草》所撰的序文。《诗草》的作者姓王,“揆一”或是他的字,其祖父献侯先生、其父渭川先生,卢氏认为都是“骚坛之鸣凤”,因此说:“王氏一门之志和音雅,固千百而不一遇”。可惜揆一“有才而无命”,年寿不高,卒后诗集才准备开始刻印。

〔1〕(清)卢文弨著,王文锦点校.抱经堂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前言1页

〔2〕 杨洪升.卢文弨《抱经堂文集》佚文五篇[J].图书情报知识,2007(3)〔3〕 颜建华,黄智慧.卢文弨《抱经堂集》集外文辑佚[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 肖亚男.卢文弨《濯足庵文集钞序》小议[J].文献,2013(4)

〔5〕 陈彰模.陈氏家乘记.铜梁县地方志办公室,1999

The Compilation of Lu W enchao's Uncollected Articles

Wang Xuanbiao

Lu Wenchao was a famous scholar in QianLong period,whose 395 articles had been collected in BaoJingTangWenJi,but some articles has been lost.Recently,some scholars find 11 articles,which are out of Bao-JingTangWenJi.This paper compiles the other 6 articles.

Lu Wenchao;BaoJingTangWenJi;Uncollected articles

G256

A

王宣标,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目录学。

猜你喜欢
经堂卢氏吴氏
开封卢氏鸡特种养殖助力脱贫致富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王妃没卢氏墀嘉姆赞对吐蕃禅宗的历史贡献探讨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卢氏生态县建设的探索及对策
做了即完成
做了即完成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圆明园“含经堂”遗址的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