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形象的衍变
——小说、元杂剧、电视剧中的鲁智深形象对比

2014-04-11 04:40
关键词:关西鲁智深李逵

吴 贝

鲁智深,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重要人物之一,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之一,属三十六罡中的天孤星。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鲁提辖,提辖是他在经略府的官位;人们给他起的绰号叫花和尚,这是因为他身上有花色纹身;智深是他出家当和尚后被赐予的法名,鲁智深本来的名字是鲁达。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十三。

时下,除明代小说《水浒传》之外,表现梁山泊聚义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的同名表现体裁还有戏剧与电视剧两种演绎方式。小说主要指明人施耐庵所著的版本,戏剧主要指的是元代杂剧中的水浒戏,电视剧主要指2011年上映的电视剧。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在其中有较为鲜明的表现,不仅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学领域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与探索。

一、小说中鲁智深的主要性格:见义勇为

《水浒传》的创作成功并不仅仅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而在其创作之先,便有了许多民间创作,写少数水浒人物的活动。在当时尚处于说话阶段的小说篇目一百一十余部中,就有三篇水浒的故事,这个现象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有关梁山泊的许多奇闻异说中,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这三个人物最受市井说话艺人的重视,从而最早进入文学创作领域,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直到元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的梁山泊故事雏形中,三十六人的大多数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情节,这同杨志、鲁智深、武松三个人物早在南宋时期就独立成篇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最后集大成的《水浒传》鲁智深依然是最为重要的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在整部《水浒传》中,在性格刻画方面可以与鲁智深相媲美的艺术形象屈指可数,从小说的构思结构上来看小说中从第三回目开始直到第八回,着眼的人物是鲁智深,再加上鲁智深出场早,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我们都可以将鲁智深看作《水浒传》最主要的典型人物。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的一个提辖官。从提辖官的鲁达变成僧家和梁山头领的鲁智深,这便是他整个性格的生命史。鲁智深的逼上梁山,主要的并不是现实迫害他的结果,恰恰相反,是他反抗现实的结果。从带有性格传纪特色的角度来看,在《水浒传》英雄好汉中,单独描写鲁智深性格的章节并不多,而且比许多人都写得简练。但是,作者集中刻画了鲁智深性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他的见义勇为的丰富的行动性的特色,所以精彩的章节,每一个片段和每一个场面都是非常吸引人。

鲁达的性格虽然粗鲁,但由于他的“军功”和“好武艺”,统治者需要他来帮护,因此,在许多方面都只好忍让他,鲁达本来可以逍遥自在地做他的提辖官,并没有身受到象林冲那样被逼上梁山的威胁,可是,他对于他所生存的现实,他所看到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却燃烧着强烈的仇恨,采取了积极的反抗态度。这种性格特色,在他出场后所遭遇到的连串事件里,表现得突出而鲜明。

台湾学者乐衡军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鲁智深:“鲁智深原来是一百零八个人里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他正义的赫怒,往往狙灭了罪恶(例如郑屠之死)”。当金氏妇女倾诉他们受到镇关西郑屠的种种迫害时,在场的人有三个,九纹龙史进,打虎将李忠和鲁智深,在这一事件中,却只有鲁智深激起了最强烈的反应。他立刻就要去打死那“腌臜泼皮”,虽然在当时被人三番五次地劝住了,却还是不肯干休,直到放走了金氏妇女,竟然还帮人帮到底:“怕店小二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迳投状元桥来。”终究连提辖官也不做了,三拳打死了那镇关西。尽管为了这事,被统治者画影图形,到处捉拿,却并不能改变他的性格本色。出家当和尚又大闹了五台山,被遣往东京,一路上仍然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遇到周通强娶刘太公的独生女儿,便打了周通,并且迫使周通折箭为誓,不再和刘太公为难。遇到丘小乙、崔道成在瓦罐寺为非作歹,便拼杀了他们,为地方除害。就是在京都所在地,他也不畏权势,公开表示要和权贵一时的高太尉作对。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后,他对林冲说:“杀人需见血,救人需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听说林冲娘子受了高衙内的欺辱,当事人林冲却还顾虑着:“吃着他的请受”,“不怕官,只怕管”,鲁智深却大不以为然,反而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到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就是因为他这种强烈地反抗现实的性格,不能见容于现实。为了打死恶霸郑屠,被逼的无地容身作了和尚,又为了搭救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不许他再在大相国寺挂搭,而且差人来捉他,于是,连和尚也做不成,只好“一把火烧了那菜园里廨宇”,逃到二龙山去落草。

总之,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数目较多的章节回目,运用多种手法,诸如语言动作情节的细腻安排将人物形象旗帜鲜明地和盘突出,达到韵味无穷的效果,将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如周作人所言:“他是一个纯乎赤子之心的人,一生好打抱不平,都是事不关己的,对女人毫无兴趣,却为他们一再闹出事来。”

二、元杂剧水浒戏中对鲁智深幽默、倔强、憨直性格的诠释

水浒戏是元杂剧中很有特色的一类题材,也是广受欢迎的一类题材。水浒戏中塑造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的情节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元杂剧中讲述水浒故事的剧作数目较多,可以考证的有三十几个,而可以让当代人阅读的却屈指可数,大多数已经失传。其中关乎李逵的占据较多,鲁智深参与的杂剧则较少,他参与角色的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无名氏的《鲁智深喜赏黄花裕》。两种剧本虽然着重表现的人物是铁牛李逵,大量篇幅的文字也都锁定在李逵身上,尽管这样,对鲁智深的描写也很突出,从中也可以看出鲁智深性格中的幽默气息,这是小说电视剧中没能够凸显的特点。鲁智深作为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故事情节,笔墨虽少,而字字精华。杂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舞台艺术表现方式,通过宾白科介的戏剧舞台艺术表现方式,既说明了故事内容,将人物表现的活灵活现,又独树一帜地塑造了具有戏剧特色的人物形象。元杂剧不像小说那般细致,也没有电视剧的情节漫长,总之,时间虽然短暂,却能抓住推动故事的激烈矛盾冲突,通过夸张而形象的表演吸引观众。杂剧在当时代表了一种市井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进步,其实在更长远的意义上则为中国的文学史增添了绚丽一笔。文章就《鲁智深喜赏黄花峪》和《李逵负荆》来对鲁智深形象性格塑造进行分析,并且观其与小说与电视的异同。

1.康进之《李逵负荆》中对鲁智深的表现。鲁智深在里面属于净角,净在戏剧中扮演性格粗暴的男性人物。鲁智深虽不是该剧的主角(正末)却起了重要的贯穿作用,杂剧的内容与小说第七十三回基本一样:适逢清明佳节铁牛李逵下山,听到酒店老板王林的倾诉,说自己的女儿满堂娇被宋江与鲁智深抢走了。听罢,李逵气愤地返回山上,大闹聚义堂,经过与满头雾水的真宋江与鲁智深的一番对质与争执后,方发现自己搞错了,后李逵奉命下山抓住真歹徒后向宋江负荆请罪。该剧充满了浓浓的喜剧色彩,并由杂剧独有的插科打诨表现出来,表现出了鲁智深身上的喜剧特点,也使得故事妙趣横生。尤其反映在李逵返回与鲁智深大闹的场面之中,宋江与李逵也发生了冲突,而他们的冲突主要因为宋江的个人气质决定。宋江是一个城府较深的人,在聚义堂居于老大的地位,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紧张气氛,弄不好宋江会处置李逵。而鲁智深与李逵同属急躁、易怒、欠思考之人,两个人纵然争吵也不会给李逵带来杀头之祸,他们两个人的争吵看起来嗓门大,貌似激烈,其实也是皮毛的争吵,内心不会真正去惩罚对方,宋江与李逵却不一样。正是这种争吵才更加激化矛盾,推进剧情走向高潮,吸引观众,达到真正喜剧的效果。比如杂剧中的唱词:

【滚绣球】俺哥哥要娶妻,这秃厮会做媒。(宋江云)智深兄弟,说你曾做甚么媒来?(鲁智深云)你看这厮,到山下去了多少酒?醉的来似踹不杀的老鼠一般,知他支支的说什么哩?”

从中看出鲁智深是一个胸无城府,诙谐有趣、直率的人。也只有他才会笑话李逵支支吾吾的像一只老鼠,他们俩平日中是有几分相似的,都是鲁莽、较为粗心之人,在这里相互讥笑嘲讽,又怎能不令人生笑。再试想一下,这场戏如果没有鲁智深这一人物,此剧的喜剧色彩便会淡去很多的吧。

(正末云)难道花和尚就饶了他?(鲁智深云)我这光头不赌也罢,省得你叫不利市。

从例可以看出,鲁智深说话直来直去,来的爽快,配以鲁智深的语调,加之场景的烘托之下,更多了几分搞笑。

杂剧毕竟是杂剧,出数、人物、时间都有限制,多一人画蛇添足,少一人倍感缺憾,所以小说的同名章节中如果将鲁智深的角色换给他人并不会真正影响小说整个的表现,而杂剧则有所不同,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最适合与李逵演对手戏的唯鲁智深了。在此,鲁智深在其中却扮演不可忽视的角色,其中语言动作安排都明显地凸显了鲁智深身上的幽默气质。

2.从《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看鲁智深的鲁莽、嫉恶如仇气息。该剧讲述了秀才刘庆甫与其妻李幼奴在寺庙进香归来,在途中黄花峪一酒店吃酒歇息时,遭遇蔡衙内蛮横抢人,将李幼奴夺去水南寨,尔后刘庆甫夫妇被梁山好汉李逵、鲁智深相救的故事。此剧共四折,鲁智深第四折方才姗姗来迟走上场,前三折的出场的梁山英雄有宋江,李逵担当了重要角色。

鲁智深在该剧中的安排很有艺术特点,放在剧中的末尾。前三折一直未露眉目,重要人物最后登场煞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果不其然,鲁智深带着一身酒气登场了。杂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矛盾安排恰到好处,鲁智深来到了云岩寺借宿,云岩寺不是普通的寺庙,正是今天准备捉拿的贼寇蔡衙内留宿之地,好一个碰头相遇,鲁智深竟然在蔡衙内外出吃酒之际枪先睡了人家的铺位,这下可好,同样酒醉归来的蔡衙内与同样酒醉酣睡的鲁智深遇到了一起。对此剧中对两人的描写充满了深厚的喜剧韵味。

蔡衙内摸到鲁智深的头时竟然以为是寺中和尚给自己准备的下酒菜羊头没有剃干净,紧接着蔡衙内发现了不对劲,这时的鲁智深也摸醒了,蜡烛之下,两人怒目相视,发生了比较粗鲁的话语对峙,针尖不让麦芒。这些科介打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智深的豪行之举,两个人你争我抢互不相让,蔡衙内称自己是单火轮,鲁智深说自己是双火轮,一单一双的争斗煞是搞笑,看来鲁智深真的不是好惹的主。最后蔡衙内终究败在鲁智深的拳下,鲁智深这趟黄花峪之行也没有白行,表现出了他见义勇为、不饶恕恶人的性格特点。这一点与小说、电视剧中鲁智深的性格是一样的,都表现了鲁智深这一助人为乐的形象特点。

除此之外,在第四折中还从侧面体现了鲁智深的幽默气息:酒醉之中酣睡的鲁智深与酒醉归来的蔡衙内一番怒目相视,期间的动作是鲁智深独有的特色,鲁智深横眉竖起的样子在蔡衙内看来是凶神恶煞的,而观众看来则多了几分搞笑气息,他的表情是凶恶有余,搞笑参半的。后来一番争斗,一番吵闹又令观众酣畅淋漓。

从中不仅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这在小说、电视剧中都有生动的表现,同时表现他身上的粗鲁之气。该杂剧在小说与水浒中并没有一样的情节,但是该剧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则被小说电视继承过去了。总体上讲鲁智深的形象在杂剧中与小说中基本一致,都着眼于塑造一位侠义的乐于助人、敢于惩治恶人的好汉形象。只是小说中对其行侠仗义的刻画深刻了点,而杂剧中除对其本身的性格展现之外,其身上的幽默色彩则更加凸显一些。小说在选取情节以及塑造人物性格上也应算作是对戏剧的一种继承与衍变。

三、电视剧中鲁智深形象的新特点:柔情增加,鲁莽削弱

一言以蔽之,2011年新上映的电视剧应该是对小说《水浒传》的继承与发展,鲁智深的人物性格在电视剧中是继承与衍变的结合体。电视剧中关于塑造鲁智深性格的事件与小说基本上一致,前几集改编的是小说中的“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以救刺配沧州的林冲”,通过这些情节电视剧中表现了一个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与小说杂剧相比较,电视剧中鲁智深的显著形象性格便是目光之中多了几分柔情,也不像小说中那般凶神恶煞了。当鲁智深在与史进吃酒之时,听到女子的啜泣时眼神中立马流露出诧异,赶紧询问店小二,知道原委之后,又赶紧当面询问。在看到美丽的翠莲之后,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鲁智深的心震慑了一下,不然怎么会楞住,由此可以推断鲁智深有了恻隐之心,微微地心动了。几番询问的过程中又流露着无限的关爱,得知镇关西是造成他们父女伤心的罪魁祸首之后,顿时火帽三丈,这与小说中的火冒三丈所隐藏的情感也是不相同的。在送金翠莲妇女走的一瞬间,眼中又流露出了不舍,从中明显地看出了鲁智深对金翠莲流露了明显的倾心之感,眼神之中的柔情,是恋爱之中的男女独有的。

电视剧对鲁智深这一性格特征的表现还可以见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集之中,鲁智深与镇关西有段对话,鲁智深抓住镇关西手下小厮,要其转告镇关西:“有个黑大个找他,若他要问我是谁,你就告诉他洒家是他的亲戚,前天刚娶了他的二姨。”后来镇关西低眉顺眼地奉承,说:“小人给您打酒去。”鲁智深则对了这样一句话:“光吃酒怎么行,对了你还得给洒家找上几个大闺女,再把你姐,你妹,你姨还有你姑来陪洒家吃酒,时辰早了洒家便回去,时辰晚了洒家便在此住上一宿。”

从此段对话中说明鲁智深是一个懂得男女风情的男子,而明显不同与小说中不懂男女情愫的性格特征,不仅对金翠莲产生了怜爱之心,而且懂得男女风流之事,要镇关西的姐妹姨姑陪酒来,小说中的鲁智深从来不曾有这样的话。除此之外,还说如果时间尚早,便留宿不走。从短短的几句话中很容易地发现鲁智深不单单是个保护弱者,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他也是一个很平常的人,有七情六欲,当然电视剧中的鲁智深除了这种柔情,其中的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精神也是很明显地表现的。

不仅如此,在电视剧中的鲁智深身上的鲁劲明显弱于小说,这应该算是导演有意的安排罢。盖不论电视剧的目的何在,在此只谈鲁智深的新形象。在剧中鲁智深依然显现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特色。不仅嫉恶如仇的本性没有改变,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变得会调侃坏人,比如“拳打镇关西”的环节之中,几番戏谑不仅给人酣畅淋漓之感,更将郑屠这一坏蛋惩治的彻头彻尾。小说戏剧完全没有这样爽快的安排,从侧面体现了鲁智深不是一个只会一味爆粗的人,他也会使出温柔的计策,鲁莽之气变相地改变了。

从小说、杂剧、电视一一分析过后,还会发现他们之间各自的显著特点便是:读小说需要思想,杂剧需要的是一对耳朵,而电视剧需要的是一双眼睛。获取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得到收益的差别。小说如一杯奶茶,口中的余香久久不能褪去;杂剧则如久旱后的甘霖来的痛快;电视剧却像那运动的装扮,随意了些。他们因各自的美丽独揽自己的天空,少了谁便少了几许美丽。正所谓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孰去孰留,真的难以权衡。因此,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位代表人物鲁智深,在三种不同的体裁下演绎了同而不同的人物性格,三种不同的性格塑造绝非一日之功,各有千秋。

[1]金圣叹.第五才子书[M].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

[2]陈洪.漫说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施耐庵罗贯中撰.水浒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4]熊明.鲁智深:理想人格范式的承载——兼从鲁智深形象塑造中的佛教内容考察其在《水浒传》中的特殊地位[J].菏泽学院学报,2007,(1).

[5]王季思.中国古代古典喜剧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关西鲁智深李逵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与鲁智深的“密会”
鲁提辖打不成镇关西
变身鲁智深
与鲁智深的“密会”
不打不相识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关西美术竞卖秋拍将举槌
李逵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