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无止境——专家谈炼化板块系统优化

2014-04-13 04:07何世念
中国石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炼油炼化事业部

□ 本刊记者 何世念

参与专家 吕永健:企业改革管理部副主任 周立伟:生产经营管理部副主任

任家军:炼油事业部副主任 万 涛:化工事业部副主任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中国石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炼化板块作为中国石化的核心业务,肩负着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历史重任,但目前却面临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优化调整资源、产品结构,发挥整体优势,转型发展,成为当前炼化板块应对挑战、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突出课题。

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强调,资源优化是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全局性、战略性举措,调整结构是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发挥集团化、一体化优势,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加强资源、资产、资金、员工等全要素的优化,提高价值创造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在目前形势下,系统优化、调整结构对中国石化炼化企业提升效益和竞争力有何重要意义?炼化系统在资源优化、结构调整方面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推进炼化企业优化调整、提质增效的主要思路是什么围绕优化调整这一主题,记者最近分别采访了中国石化企业改革管理部、生产经营管理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的有关领导和管理专家。

优化调整对炼化企业生死攸关

记者:优化调整结构,是中国石化转型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搞好系统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否对炼化企业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吕永健:资源优化是中国石化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更是“着力做强做优、打造世界一流”的重要途径。中国石化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管理环节多,具有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正是这个特点使得资源优化大有文章可做。资源优化是新一届党组着眼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党组高度重视资源优化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以董事长傅成玉为组长的集团公司资源优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每月开会研究推进上中下游的优化工作。

任家军:的确,目前炼化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经营和效益压力很大,优化资源、调整结构对目前的炼化企业,可以说是生死攸关。近年来,国内炼油能力快速增长,产能过剩突出,成品油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炼油企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满足国家质量标准。并且,只有优化调整结构,才能提高效益。国内汽油、航煤的价格比柴油高,增产汽油、航煤同时压减柴油,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万涛:优化资源、调整结构是化工企业生存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需要。目前我们化工业务出现亏损,主要问题是产品成本太高、竞争力不强。2013年中东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成本仅102美元/吨,北美以凝析油为原料的乙烯成本是250美元/吨,国内煤制烯烃的乙烯成本580美元/吨,而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成本均超过1000美元/吨。我们的乙烯主要是以石脑油为原料,所以受到国内外低成本化工产品的严重威胁。改变原料路线,优化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当务之急。

记者:炼化作为中国石化的核心业务,目前却陷入效益下滑甚至亏损的困境。优化资源、调整结构对炼化板块挖潜增效、提高竞争力有多大作用?

任家军:炼油板块前几年亏损较多,主要是受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的影响。随着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炼油板块的竞争优势逐渐体现。2013年炼油板块实现利润69亿元,比上年增加274亿元;今年上半年炼油利润虽然与年度预算目标相比有差距,但仍实现利润7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利润。这主要是由于加大了资源优化、结构调整和出口力度。如今年上半年在原油加工量仅增长0.2%的情况下,汽油产量同比增长8.4%,航煤产量同比增长19.9%,两项合计增加收入27亿元。成品油出口增效3.6亿元。此外,通过炼油结构调整,化工板块中乙烯原料结构进一步优化,乙烯原料成本大幅度降低。炼化企业优化调整的潜力很大。

万涛:虽然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的整体规模很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几十家炼化企业的布局分散,企业在规模、资源、产品、管理方面差异很大,所以进行系统优化、挖潜增效的空间很大。如2013年我们推进乙烯原料结构优化,吨乙烯原料成本降低168元,实现降本18.74亿元;今年上半年吨乙烯原料成本又同比降低了104元,增效约6.95亿元。通过调整装置结构,上半年关停70余套化工装置,减亏约10亿元。

优化是永恒的主题

记者:优化调整不是一个新话题,我印象中10年来几乎年年都在说要搞好优化,难道说以前都只是在喊口号,没落实好?

万涛:优化调整确实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抓优化调整,只是在不同的时期,面对的形势、背景不同,优化调整的主题、内容、重点和方式不同。如过去市场好的时候,优化的目标是扩大规模、提高产量保供增效,搞好安稳长满优生产,所以新建扩建了10多套百万吨级的大型乙烯装置及其他化工装置,开发了许多新产品,国内化工产能迅速增长,应该说优化调整的成绩还是十分显著的。而现在是买方市场,市场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多数化工企业开工率不足,在亏损边缘,这时如何降低成本、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就成为主要目标,优化调整就特别重要。过去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现在化工企业普遍亏损,面临生存压力,优化调整的紧迫性比过去强得多。

□ 炼化企业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新产品多样化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确保效益最大化。黄敏清 摄

任家军:优化资源、调整结构永无止境。石油产品的消费与供应已经完全市场化,而市场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永远是变化的,因此炼油企业必须适应市场,持续进行优化调整。10年来炼油在资源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进步很大,特别是在装置结构优化、原料结构优化降本、产品结构优化增效方面进步明显。中国石化炼油装置平均规模已超过750万吨/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硫、高酸、重质原油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汽油、航煤、高等级沥青等高附加值产品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0.9、2.3、4.8倍。

记者:请问目前炼化系统在优化资源、调整结构方面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周立伟:我认为目前优化调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化不够。要认清一体化和市场化的关系,一体化就是更高层次的市场化,就是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优化调整来获得更好的效益,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总部需要制定更加市场化、公平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要增强围绕市场搞好优化调整的主动性。目前总部对优化调整很重视,而有的企业紧盯市场搞好内部优化的主动性不够,这是一个突出问题。

万涛:目前化工板块在资源优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内部优化还有不小空间。一些企业对提高化工原料质量的意识不强,缺乏自觉优化原料提高质量的意识。二是炼化互供产品定价机制市场化不够。三是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如在芳烃成本上与东北亚先进企业有差距;化工原料质量标准有待完善,应按照国际市场通用标准重新修订并完善细则,比如石脑油不能只规定烷烃含量,应增加烷烃含量中正构和异构含量标准等。

任家军:目前炼油结构优化调整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安全质量环保要求提高、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等。国家对石化行业安全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油品质量升级,将迫使炼油企业进行结构调整,部分城市型炼厂面临生存压力。初步估算,目前的节能减排、质量升级、炼油动力锅炉“煤改气”,将使炼油板块年增加成本近150亿元。因此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装置结构调整力度。

实施“四位一体”“四个层次”的全方位优化

记者:目前中国石化优化调整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吕永健:中国石化资源优化工作的主要思路是:立足于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突出集中管理、统一配置、顶层设计和总体优化,进一步强化总部资源配置中心作用,建立资源优化工作体系,发挥各层级的优势和积极性;突出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油、气、煤、化等产业链的优化组合,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值;突出抓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推动规划发展、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四位一体”联动,努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和价值最大化。

资源优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内容非常广泛。从横向业务看,包括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从优化主体看,涵盖企业内部优化、板块内部优化、区域性优化和全局性优化4个层次,工作涉及集团公司各项业务及全体员工,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

根据集团公司资源优化的总体规划安排,炼化企业的资源优化将按照总部、事业部、区域、企业4个层次来进行,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发展优化、生产经营优化、管理优化等方面。

在发展优化方面,将顺应市场变化,适当提高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比重,大力推进炼销一体化优化和双向适应性调整,建立产业退出机制,退出低效无效产业。做好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网调整优化,推进专业化和海外业务发展。

推进区域优化。加大投资力度,打造数个区域业务、效益亮点。如做好上海、南京、泛珠三角、山东等地区的投资优化,优化整合资源,构建区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快成品油、化工品进出口基地建设,建设成品油进出口一体化基地。

搞好管理优化,改革完善事业部功能,完善内部市场化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企业组织机构标准化,加强制度流程建设,实现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向管理制度转变。完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绩效考核导向机制。有效控制用工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发挥人力资源整体作用。

记者:从总部、事业部、区域、企业4个层次的优化来看,优化调整的重点、难点在哪里?

任家军:总部已经明确了今年4个层次的资源优化重点。集团层面的优化今年确定了发展优化、管理优化和生产经营优化3个方面62个项目,与炼油相关的优化项目有10个。炼油事业部提出在企业层面开展10个方面的优化工作,今年优化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应对市场变化,如企业结构、装置结构的优化;二是区域优化提高整体效益,如区域投资优化、区域资源优化互供;三是降低运行成本,如原油管网优化、库存优化;四是提高效益,如产品结构优化;五是做大总量发挥产能增效,如检修优化、出口优化;六是运行优化,如减少非计划停工;七是营销优化增收,如自销产品销售机制优化等。

□ 优化调整对炼化企业生死攸关。朱大鹏 摄

不同层次的优化有不同的难点,从炼油事业部层面看,目前优化方面主要有如下突出难点:一是企业结构、装置结构、管网优化等中长期投资项目,市场需求不确定,投资大,风险压力大;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主要受社会资源非公平竞争、航煤等产品垄断经营等影响,产能无法完全发挥;三是区域优化受定价模式、利益测算与分享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

吕永健:推进优化调整工作要着重把握好3个结合:一是注重点面结合。企业优化、板块内部优化、区域性优化、全局性优化4个层次要产生互动,发挥整体优势。二是注重远近结合。要制定资源优化的长远目标和滚动规划,不断完善。对于近期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抓紧落实,尤其要将工作措施制度化,形成改进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注重纵横结合。纵向上,要顺应市场规律,提高管理效率和人工成本利润率,不断提高企业效益;横向上,把企业发展、生产经营、管理提升和人力资源的优化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区域优化空间很大

记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的布局比较分散,企业之间各自为政,没能很好发挥整体优势,在炼化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如南京、上海、珠三角等地,搞好区域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化有很大的空间,是这样吗?

周立伟:确实如此。集团公司近年来一直在抓炼化企业之间的原料、资源互供互补、系统优化工作,从2011年起,生产经营管理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等部门牵头,专门推进南京的区域优化。如南京地区炼化企业间的原料互供、氢气平衡,巴陵地区的氢气和乙苯的互供,武汉乙烯的轻烃利用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将会加大区域资源优化力度,重点推进华南、南京、上海、沿江等地区的资源优化,实现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

记者:据我们了解,一些区域优化项目的推进较慢,有人认为影响区域优化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各算各的账,导致整体优化难以实现,只有将几个企业重组整合成一个联合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实现区域优化目标。对此您怎么看?

万涛:要搞好区域优化,的确需要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尽可能使企业的局部利益和中国石化的整体利益一致,调动企业算大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认为把区域企业合并就能解决问题,我认为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把区域企业合并,无非是增加一个管理层,把原来总部协调的问题移交给一个区域公司管理层,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未消除。何况企业经营状况不同的几家企业合并,还会产生企业整合的新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企业的简单合并,而是要建立企业间真正市场化、互利共赢的资源优化合作机制。

记者:有人认为目前总部炼油与化工分离的管理考核体制,使炼油与化工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对此您怎么看?

任家军:目前总部对炼化一体化企业是分别核算、合并考核,只要对企业提升效益整体有利,不论是否分别核算,不会影响企业的考核。对独立的炼油或化工企业,只要优化互供能够提升整体效益并合理分享效益,无论炼油企业还是化工企业都是愿意实施的。分别核算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目前不仅仅是炼油与化工在分别核算,在化工板块内部也在实行小板块核算,炼油板块内部也在进行不同加工路线、不同原料加工和不同产品结构等的细化核算。通过细化核算各个板块、各个环节,才能分析出企业优化的潜力或对效益有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

万涛:这种看法不全面,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发展和管理的趋势,其实企业内部不仅分炼油和化工,还更细。炼油与化工有各自的专业特点,必须进行专业化管理,才能提高效率和水平,从理论上说,分工越细,管理越到位。任何专业分工都会产生矛盾冲突,都需要协调与合作,解决矛盾的根本是完善机制。据我个人的感受,目前炼油事业部与化工事业部的矛盾并不突出,经过多年的磨合,两个事业部已经建立了良好的资源共享合作关系,比如我们在设备、安全、环保管理方面是技术、资源共享的,实施的是共同管理。

猜你喜欢
炼油炼化事业部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