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观察

2014-04-14 07:18李正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4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特发性紫癜

李正学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云南 文山 663300)

✿其他论著交流✿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观察

李正学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云南 文山 663300)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静脉注射3d后,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不给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余治疗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缩短,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该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明确,而且有助于患儿症状的快速改善,这对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为一种出血性儿科血液系统疾病,其一般来说不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若是病况严重且不及时给予治疗,会引发内脏或颅内出血,导致病情急剧恶化,进而危及到患儿的生命[1]。因此,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一般采取短时间内能迅速提升患儿血小板数量,以便改善或消除出血症状,控制病情的治疗方式为主。为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种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7例采取采取上述方案进行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4.3±1.9)岁。34例选取患儿中,皮肤性病学黏膜出血、便血、呕血、尿血患儿人数依次为30例、4例、3例和5例;其中14例患儿发病前存在感染诱因,2例为注射疫苗诱因,2例为药物诱因,另外16例为无明显诱因;另外18例患儿伴随一定程度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病症诱因、伴随症状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象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患儿;②排除存在重症肺部或呼吸道疾病患儿;③排除电解质紊乱、病窦综合征、肾功能缺陷等患儿;④排除对地塞米松过敏患儿;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17例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将400mg/kg的丙种球蛋白与2mg/kg的地塞米松混合后静脉输注,每天输注1次,连续输注3d后,改为口服平泼尼松,剂量为每天2mg/kg。对照组17例患者不给于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仅使用地塞米松,剂量为2mg/kg·d,静脉输注,连续输注3d后,改用泼尼松,剂量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儿采取上述方案持续治疗3-5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在接受上述方案治疗后,观察并记录其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以及血小板恢复到正常水平时间,同时统计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记录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5 疗效评定

显效:患儿皮肤黏膜出血、便血、呕血等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血小板水平>100×109/ L,且骨髓巨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上述出血症状消失或较治疗前对比有明显改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水平上升,且>30×109/L,同时患儿骨髓巨细胞计数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但任存在一定程度的成熟障碍;无效:治疗前后,患儿上述出血症状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血小板计数水平仍旧不达标,同时骨髓巨细胞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儿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17例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其出血症状平均消失时间、血小板平均上升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同时该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而言有明显缩短,两组间上述四项时间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2.2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17例患儿采取上述方案治疗后,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人数依次为14例、2例和1例,总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94.12%;对照组17例患儿采取上述方案治疗后,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人数依次为8例、3例和6例,总治疗有效率为64.71%,两组患儿间总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治疗方式下临床症状及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对比[()d]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治疗方式下临床症状及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对比[()d]

组别n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对照组17 17 t P出血症状平均消失时间2.23±1.15 4.99±2.33 4.37962<0.05血小板平均上升时间1.59±0.69 3.92±1.76 5.08184<0.05血小板平均恢复时间4.69±1.56 7.52±2.31 4.18609<0.05 9.63±3.17 20.54±6.23 6.43524<0.05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从病理学的角度看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很有可能与人体体液代谢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2]。有研究文献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期主要集中于感染恢复内,而对于年龄偏小的患儿来说,其免疫机制并未发育完善,因而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婴幼儿阶段的患儿。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若症状较轻,给予常规治疗就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病情较重、病程发展较快的患儿,尤其是表现出血小板快速下降症状的患儿,其出血症状较重,因此选择有效且能快速提升患儿体内血小板计数的治疗方法,对保证治疗效果,消除出血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塞米松与泼尼松均属于糖皮质激素中的一种,其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抑制或减缓自身抗体合成与分泌,进而降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同时还有助于促进结合抗体再次恢复到游离状态,抑制抗体的生成;②抑制单核-巨细胞系统的生理作用,避免血小板被破坏,延长其寿命,同时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③对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刺激,促使其合成和释放更多的血小板,提升外周血液血小板计数水平。单纯性地塞米松治疗紫癜,具备一定的疗效,但是联合丙种球蛋白其疗效更加明确,这与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机理有紧密的联系:丙种球蛋白结构中含有丰富的IgFab段受体,其能作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该段受体,促使及关闭,进而抑制降低血小板抗体的合成与分泌;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保证血小板数量快速上升,保证其处于稳定状态,避免病情再次发作,同时丙种球蛋白还具有消灭机体内病原体的作用,这对防止血小板遭遇破坏有着积极的作用,该药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有效避免了因激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的不良反应[3]。本文研究发现,对观察组17例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该组患儿出血症消失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缩短,同时该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该种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明确,而且有助于患儿症状的快速改善,这对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李平,杨仁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0(6):365-366.

[2]陆晔,潘湘涛,王金湖.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AFF和APRIL表达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10(5):100-101.

[3]许惠丽.联合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9):144-145.

李正学,1964年生,男,壮族,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特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特发性腹痛一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