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盖地”
——纪念我国首颗通信卫星发射成功30周年

2014-04-14 06:23贺鹏梓
卫星与网络 2014年4期
关键词:通天东方红通信卫星

+ 贺鹏梓

“通天盖地”
——纪念我国首颗通信卫星发射成功30周年

+ 贺鹏梓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艰苦的开端。卫星通信事业也是如此。2014年的这个春天,我们回顾30年前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发射,聆听创业者们回顾往昔,赫然发现,当年的那颗卫星竟然是如此简陋。然而,她却是万物之母。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搞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几乎不具备任何条件。天线、太阳电池、转发器、元器件、运载火箭、低温上面级……都是全新研制的。按照国外的标准,任何新型号中的新技术不能超过某个比例。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样的标准太过奢侈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智慧去驾驭风险。在首颗通信卫星发射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不同的单位举办了数场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当年参加研制的老同志们反复强调,东方红二号是完全依靠国内力量研制成功的。这不仅仅具有政治上的意义,从技术史的角度来说,“完全依靠国内力量”意味着建立起了自主可控的学科体系与科研生产体系,或许是中国通信卫星事业在此后30年中可以稳步发展的最基本保证。有趣的是,国外航天专业人士也持相同观点。在2013年的国际宇航大会上,德国OHB公司的专家就指出,如果没有中苏分裂,如果中国航天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或许不会有这样巨大的成就。

创业精神,这对于今天的一切航天事业、航天产业和航天企业来说,是作为宝贵的财富。航天技术的发展难度巨大,每次更新换代都可以认为是新的创业。

今天,我们纪念东方红二号发射30周年。30年后,今天活跃在产业一线的人们也将进入暮年,希望到那个时候,我们能一起庆祝自己这代人的创业辉煌。

猜你喜欢
通天东方红通信卫星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东方红英雄”家族面面观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通天之光路
东方红20周年谱华章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上)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下)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